起手问一句:你有没有感觉,这几年中国新能源车市是真的乱花渐欲迷人眼,不是上一波新秀刚刚站稳脚跟,下一波黑马瞬间又杀出来了,根本喘不过气。
好,今天的主角——理想i6,出场方式绝对不按套路出牌。
车还没上市呢,风声却已经一路窜进了各种车友群,预售价“可能低于23万”的爆点直接当头砸下。
2.5万辆月销目标?
甭管是认真的吗,还是画的个“饼”,至少第一时间已经把很多准车主的心给拽住了。
你说这气势,不带点狼性都不好意思说自己要做爆款。
问题来了,理想i6到底能否撕开中大型五座纯电SUV这块肥肉?
还是说,这一招“降维打击”背后有着多少暗流?
细扒下来,故事还真不简单。
要想挖透个中三昧,咱得慢慢来。
先不急着给答案,且听我絮叨一番。
说理想,难免嘴角上扬:这车企从成立之初就是“流量体质”,从来不缺看客,也不惧万箭穿心。
靠增程技术起家,偏偏玩出一手“人有我优,人无我创”,愣是把偏门玩出了气象。
凭什么?
L6一战成名后,销量硬生生填了公司业绩的大坑。
仿佛在告诉整个市场,新能源的世界不只有“纯电 VS. 混动”那么简单,增程照样能混出人样。
这回倒好,理想打算直接扔掉救命稻草,把体重全压在i6这样一台纯电新车身上。
这是在自信心爆棚呢,还是背后另有盘算?
细想想,其实两者皆有。
理想i6的“出身”不简单。
底子是自家最新的纯电平台,轴距直奔3米,空间感不虚任何大牌。
再看这溜背、宽体、流线设计——讲真,乍一看确实有点高铁“头牌”的赶脚,空气动力学工程师恐怕为这外观没少熬夜。
老实说,尺寸摆在这,4.95米长近乎中大型SUV天花板。
但问题来了,光靠“大长宽高”就能横扫对手?
当然没那么顺。
毕竟,这年头光靠堆尺寸、堆参数可不灵。
里外得兼修,才是内卷时代车圈的生存法则。
充电和续航,是纯电车主天天都要念叨的心头刺。
理想i6直接打出800V高压快充和10分钟补500公里的狠招。
这个参数一摆出来,同行都得咬咬牙。
要说再现象些,Model Y还得15分钟才能补足250公里,小鹏G9鼓吹“快得飞起”,也是五分钟充130公里。
i6拿什么撑起“快充新标杆”?
宁德时代和欣旺达给它的5C磷酸铁锂电池是底气。
但是快充归快充,实际体验能不能打?
咱且按下不表,眼下这一串数字,够吸睛了。
动力系统嘛,后驱单电机、四驱双电机任你选。
最大功率250千瓦,一脚电门下去能不能爽到飞起?
要看调校诚意。
官方话术是啥?
“同级最优驾驶体验”。
信不信那是你的事,但对新老司机来说,能在20多万价位,感受接近高端的驾驶质感,不说“吊打一切”,起码混个优秀是够资格的。
更何况,想拖东西的车主,后备箱还带拖钩、骑行支架,这都是跟进用户生活方式新需求的表达。
不得不说,理想是真会“投其所好”。
关键问题又绕回来了,理想i6这回瞄准谁?
说白了,就是冲着20-23万纯电五座SUV“最大盘”去的。
特斯拉Model Y?
目前25.89万的定价摆在这,也快被卷哭了。
小鹏G9、蔚来ES6、比亚迪唐EV……每一个都是刺头。
不过i6如果真敢把售价定到22.99万甚至更低,那一招降维打击直捅对手软肋。
你让那些本来预算25-28万,纠结鸡头凤尾的消费者怎么选?
真要下场血拼,理想这一锤子砸下去,可不是闹着玩的。
当然,羊毛出在羊身上,这定价背后的“套路”得大家自己领悟。
配置缩水吗?
售后服务调低吗?
有一说一,理想过去那“卷到毛细血管的用户体验”还是站得住的,纵然存点疑心,也不至于一票否决。
理想i6最大的噱头,恐怕还不是性价比。
大部分家庭用户其实最在意什么?
空间宽敞、后排舒服、载人拉货一步到位。
理想i6凭着近3米轴距狠狠拿捏住这一点。
你去对比下同级Model Y——轴距2.89米、空间感觉是紧凑而精致。
再看蔚来ES6、小鹏G9,都还没i6来得宽裕。
够不够用,能不能让全家老小都坐得安逸,一试便知。
往往这些不太起眼的小细节,才最容易把竞争对手拍在沙滩上。
说了这许多,不得不聊聊野心。
2.5万辆/月的预期,3万内部目标,这叫普通的销量冲刺吗?
你要知道,2025年最大热度应该还在L7、L8、L9这几款老将身上,三款总和也就3.2万辆。
说i6只用一台车就干翻全部老将份额,也得佩服理想的战略赌性。
但风口浪尖上,信心归信心,难题也不止一箩筐等着理想去解决。
首先,纯电领域是理想的“新课题”。
得承认,理想在增程这一个细分领域玩出了风头,但要让一大票原有增程粉丝心甘情愿尝新,没点技术硬实力是不行的。
况且,品牌原有流量能有多大程度迁移到新领域,还要打个问号。
就像当初诺基亚响当当,转型智能机“卡壳”了一样——传统积累不一定能无缝转接到新赛道,这可是血泪教训。
其次,充电设施掣肘也不能忽视。
理想喊话2025年底4000座超充,这是大动作;可说句激动人心的“但是”:
跟特斯拉这种密布全国的超充王者比,差距眼瞅还有。
用户买电车,说真的,真怕的不是买下来多难,而是“回家充不上电,长途找不着桩”,那焦虑感一天顶三天。
理想能不能把用户“充电焦虑”解决到像自家宣发讲的那么轻飘飘,还得再瞧半年一年才见分晓。
还有一点,说实话,现在20-30万元纯电SUV市场内卷堪比罗马斗兽场。
一水的品牌在里面挤破头,Model Y外有品牌光环,小鹏G9讲智能,比亚迪唐EV推用车无忧。
就算理想i6各方面再均衡,想一炮而红也绝非易事。
更别说,新能源市场其实已经从“萌新尝鲜”转向“老手复购”时代。
用户认的是体验、不仅仅得看参数与价格,更耍得开售后服务、口碑交付这些硬关卡。
可酷是真酷,理想i6的种种细节,别家一时半会还真不容易学会。
从用户需求出发,后备箱能拉自行车,拖挂设计、露营一体,说到底还是理想擅长的“场景化造车术”在发功。
再加上理想这些年在智能化(ADAS自动驾驶、超级娱乐屏、智能语音)上的储备,说不定也能蹭一波“卷智能座舱”的热。
就是有点好奇,这一次,不做增程,把命门全押在纯电身上,理想到底是万事俱备只嫌东风,还是还有后路可退?
没人能说准,只能等上市之后的市场反馈了。
再多讲几句,定价下压、配置拉满、极限压榨空间和体验,这都说明理想i6偏要在传统中大型电动SUV红海杀出一条血路。
至于能不能月销3万,大概率取决于:
一、产品交付力别掉链子;
二、补能网络得撑得住;
三、后续口碑稳得住。
说难,也不是没机会。
毕竟只要有一波新用户愿意尝鲜、又能顺利交付,行业格局还就很可能又要变一把天。
未来会怎样,没有水晶球。
不过,这起价策略、快充技术和空间设计的组合杀招,确实让理想i6成了今年市场最难忽视的狠货。
到底能不能“卷死”一众老资格,冲到销量巅峰,那还真得交给市场做裁判。
你觉得,理想i6会成为下一个爆款吗?
踩过的坑会不会让它走得更稳,还是会成为转型路上的一道坎?
咱们评论区聊聊,各抒己见。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