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看车?别闹了,假期是让你消费的,不是让你去4S店感受人间真实的。但既然话说到这份上了,就必须得聊聊最近车圈这场大型行为艺术,主题叫“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所有人都觉得车市是红海,是存量竞争,错了,大错特错。现在这哪是红海,这他妈是道诡异仙的修仙现场,所有人都在赌命,要么飞升,要么成盒。以前大家是抢蛋糕,现在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谁也别吃了。
就从宝马i3这个典中典开始说吧。
35万的车,咣当一下,经销商报价干到了17万多。什么概念?这不是打折,这是骨折,粉碎性骨折,三体人看了都得从飞船上掉下来的那种。之前一群人信誓旦旦,说i3要是卖到17万,他就直播倒立洗头。现在呢?我估计这帮哥们儿的头都洗秃噜皮了。
这件事最魔幻的地方在于,它把一个豪华品牌的底裤,当着所有人的面,一把就给扒了。宝马心里想的什么?它不想的,它已经疯了。当一个曾经高高在上的贵族,开始跟你聊性价比的时候,你就知道,时代那辆疯狂的泥头车,已经创到他脸上了。什么“油改电”的原罪,什么操控的灵魂,在17万这个数字面前,都是狗屁。17万,你买到的是一个蓝天白云标,一个能让你混进宝马车友会的门票,一个能让你在停车场自动忽略旁边比亚迪的心理按摩服务。这车本身是什么?不重要。它就是个压缩毛巾,17万买回去,浇上你的虚荣心,它就膨胀成一个社交工具。
讲真,作为一拥有过BBA的中年人,我特别理解这种心态。你买的根本不是车,你买的是一个“解释权”。堵车的时候,你开个国产车,别人觉得你就是个倒霉蛋;你开个宝马,别人会觉得“哦,开宝马的也被堵住了,心里平衡了”。你看,这就是品牌玄学,它不讲道理,但它真实存在。所以i3这波操作,不是产品力的胜利,是价格的闪电战,它用自爆的方式,把所有20万级别的电车,都拉到了一个极其尴尬的处境。就问你怕不怕?
然后是那个名字长得像咒语的奇瑞捷豹路虎XEL。这车更有意思,它完美诠释了什么叫“高贵的尽头是打折”。原价30多万,现在16万多就能拿下。这价格,搁以前你只能买个顶配思域,现在你能拥有一台“英伦贵族”(虽然是国产的)。
这车的核心矛盾在哪?在于它的用户画像。想买它的人,图的就是那个范儿,那种“我不是暴发户,我是有品位的old money”的幻觉。但一个疯狂打折的品牌,是撑不起这种幻觉的。这就好像一个修仙门派,天天在山门口大喇叭喊“内部功法清仓处理,买一送一”,你觉得这门派还能招到有天赋的弟子吗?只能吸引一帮想捡漏的投机客。所以买XEL的人,爽的是当下,但后期维修保养的账单会让你明白,贵族这个身份,是需要持续付费的。它不是卖身,它是办了个分期付款的贵族体验卡,首付极低,但月供感人。
再说说哈弗H6,一个时代的眼泪。想当年,H6是SUV界的压缩饼干,量大管饱,谁都能来一块。现在呢?不是它不努力,是整个世界都变了。电车就像一群开了任意门的选手,直接绕过了加油站这个环节,在你最核心的领域对你降维打击。H6降价到7万多,看起来很香,但你环顾四周,这个价位的新能源“冰箱彩电大沙发”们,已经把用户的心智给格式化了。
长城最大的问题,不是车不好,是它太“正常”了。在一个所有人都发疯掀桌子的市场里,你一个正常人,反而显得格格不入。你还在纠结1.5T的发动机热效率,人家已经在聊冰箱里能不能冻冰棍儿了。写到这我都有点佩服我自己了,这比喻扯得太阳都要一个趔趄。但你懂我意思就行。H6的保值率,现在看更像是一个二手市场的面子工程,大家心照不宣地维持着一个残存的体面。但能过,就是能过。
至于长安逸动,手动挡干到4万块以下,这已经不是车了,这是个工业奇迹。它存在的唯一意义,就是告诉所有人,汽车工业的底线可以有多低。它除了便宜和能跑,一无是处,但这恰恰是它最牛逼的地方。对于一个预算只有4万的人来说,你跟他聊智能座舱、聊人车交互,他只会觉得你有病。他的需求是四个轮子加一个沙发,能遮风挡雨,能把他从A点送到B点,坏了不心疼。逸动完美地做到了。这是一种脚踏实地的胜利,一种对所有花里胡哨的功能无情的嘲讽。坏了菜了,这才是真正的用户思维。
最后那个起亚狮铂拓界,这车简直是车圈的黑色幽默。当年卖接近20万,我至今都无法理解第一批车主的精神状态,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现在一个月卖1500辆,经销商报价10万出头,属于是自己把自己玩成了冷宫里的妃子。现在降价,不是恩赐,是赎罪。是对当年那个离谱定价的忏悔。如果能到10万以内,那它就从一个笑话,变成了一个可以考虑的备胎。但也就仅此而已了。
所以你看,现在的降价潮,根本不是什么理性的市场调节。这是一场盛大的、无序的、充满了绝望与挣扎的“大逃杀”。所有车企都被逼到了悬崖边上,它们能做的,就是一边往下跳,一边祈祷能砸死几个垫背的。
我跟你讲,自动驾驶的终极难题,根本不在特斯拉的FSD,也不在华为的ADS,而在于山东的“老头乐”。只要马路上的老头乐不消失,所有实验室里跑出来的完美数据都是狗屎。因为你永远无法用算法去预测一个不讲道理的人类。这帮大爷,才是检验一切智能驾驶的最终BOSS。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
这跟买车是一个道理。你以为你在对比参数、研究配置、计算性价比,其实你最终的决定,往往来自于一个最不理性的念头:“我就是要这个标”、“我就烦那个牌子”、“那个销售小姐姐真好看”。所以,别分析了,这个市场已经疯了,跟着感觉走吧。
反正最后,大家都是韭菜,无非是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姿势,被一把帅气的镰刀收割而已。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