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车,估计悬了。”
有时候你在马路上看到一款车,心里就会莫名其妙冒出这么一句。奔驰的EQE就是这样,你说它丑吧,也谈不上,就是浑身上下透着一股“我不太确定自己是谁”的拧巴劲儿。果不其然,这预感没过多久就成了现实,而且是以一种极其惨烈的方式。
直接打对折,你敢信?一台挂着三叉星标,上市才两年多的车,价格直接腰斩。五十万的车,二十多万就能开走,这已经不是什么清仓促销了,这简直就是品牌声誉的“大甩卖”,就差拿个大喇叭在门口喊“通通处理,一件不留”了。
就这样,销量也还是那个半死不活的样子。一个月卖个两三百台,这点数字,说实话,都对不起奔驰销售展厅的电费。这哪是卖车,这简直是在搞一场大型的行为艺术,主题就叫“一个百年巨头的电动迷思”。
回想两三年前,EQE刚出来的时候,宣传稿里写的都是什么“开启豪华电动新篇章”。现在回头看,这篇章翻得也太快了,快得让第一批用原价支持它的车主们,感觉就像是看了一场昂贵的4D笑话,连带着手里的车钥匙都变得滚烫。
说白了,这车从根上就有点问题。那个所谓的EVA平台,本质上还是带着燃油车思维的影子,没办法像那些新势力一样,从一张白纸开始去构建一台纯粹的电动车。结果就是,续航里程在今天看来普普通通,那个车机系统呢,用起来总感觉隔着一层纱,远不如国内对手们来得干脆直接。
更要命的是,奔驰自己也没打算在这条路上走到黑。内部早就决定了,未来的宝,要押在全新的800V MB.EA平台上。这么一来,EQE和它的兄弟EQS,就成了一个尴尬的过渡品,一个爹不疼娘不爱的“试验型号”。这事儿吧,对企业来说是战略调整,是及时止损,可对那些已经买了车的消费者来说,就是实打实的背刺。
这背后折射出的,其实是一种“傲慢”的惯性。总觉得靠着那个标,就能让消费者忽略产品本身的不足。可时代真的变了,尤其是在中国这个被各路神仙卷成麻花的市场里,消费者比谁都精明。他们要的是实实在在的体验,是聪明的车机,是靠谱的续航,是配得上价格的产品力,而不是一个仅仅贴着豪华标签的“电动样子货”。
这种事,让我想起当年手机市场,诺基亚的轰然倒塌。不是它不够好,只是它没跟上时代的节拍。现在奔驰的这次“骨折”,就像是一声警钟,敲给所有还在犹豫、还在观望的传统巨头们听。
接下来呢?奔驰会推出C级和GLC的电动版来填补市场。可换汤不换药的故事,消费者还会买单吗?不知道。
我只知道,造一台车很难,但重建消费者被伤害过的信任,要难得多。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