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经典韩系轿跑,赛拉图前身,起亚光谱重现

对于很多上了点年纪的车迷朋友来说,提起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汽车市场,脑海里浮现的可能还是“老三样”满街跑的景象。

那时候,谁家要是能开上一台进口车,那绝对是件值得在邻里之间说道说道的稀罕事。

不过,除了大家熟悉的那些德国、日本大牌子,当时其实还有一些挺有意思,但又很快被人遗忘的车型悄悄地来过。

20年前经典韩系轿跑,赛拉图前身,起亚光谱重现-有驾

今天咱们要聊的,就是这么一位“匆匆过客”,它来自韩国,有个听起来挺科幻的名字叫“光谱”,而且还是一台在当时非常少见的两厢掀背轿跑。

很多人可能对它没什么印象,但要说起它的“亲儿子”,那可就家喻户晓了,就是后来满大街都是的东风悦达起亚赛拉图。

没错,这台光谱,就是赛拉图国产之前,以纯进口身份在国内销售的“前辈”,当年它的身价可不低,要卖到十六万块钱。

咱们先把时间调回到2000年出头,十六万块钱是个什么概念?

在那个时候,这笔钱足够在很多二三线城市买一套小户型的房子了。

花这么多钱,去买一台韩国品牌的紧凑型车,在当时绝对算得上是一种非常超前和个性的消费行为了。

20年前经典韩系轿跑,赛拉图前身,起亚光谱重现-有驾

那么,这台名叫光谱的车,究竟是什么来头?

它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敢于定下这样的价格?

它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一段发展故事呢?

这事儿咱们得掰开揉碎了看。

这台光谱,它的正式名称叫起亚Spectra,国内进口的是造型更动感的掀背版,所以通常被叫做Spectra Wing,也就是“光谱之翼”的意思。

要追溯它的身世,就得先提到另一款车,叫起亚索菲亚(Sephia)。

20年前经典韩系轿跑,赛拉图前身,起亚光谱重现-有驾

这个索菲亚,可以说是起亚在被现代集团正式收购之前,努力证明自己研发能力的一款重要产品。

当然,那个年代的所谓“自主研发”,更多的是一种整合与学习。

起亚当时和福特、马自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索菲亚的整个底盘和技术,都深深地烙上了马自达的印记,可以说是在消化吸收了别人的技术之后,自己攒出来的产品。

更有意思的一点是,后来开创了城市SUV先河的第一代起亚狮跑,它的底盘架构居然和轿车索菲亚基本是同源的。

换句话说,这台看起来文文静静的小轿车,和一台硬派风格的SUV在骨子里居然是近亲,这在汽车设计里也是个挺有趣的现象。

到了2000年,索菲亚发展到了第二代,起亚就在这个平台上,衍生出了我们今天的主角——光谱。

20年前经典韩系轿跑,赛拉图前身,起亚光谱重现-有驾

它有传统的三厢轿车和更时髦的五门掀背两种样式。

当年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起亚选择了后者进口销售,并且请来了当时在中国红得发紫的韩国明星张娜拉做代言人,甜美的形象配上动感的车身,目标直指那些追求新潮的年轻消费者。

从市场定位来看,它对标的其实是像丰田花冠掀背版这类车型,在北美市场,它甚至还用过一个叫“Shuma”的名字,这个名字后来被用在了起亚的双门小跑车“速迈”身上,可见起亚一开始就想给它赋予一种运动的标签。

从外观设计来看,在二十年前那个普遍中庸保守的年代,光谱Wing确实让人眼前一亮。

它的车身线条很流畅,特别是那个饱满圆润的车尾设计,配上一体式的尾灯,看起来很协调,很有欧洲小车的味道,和当时路上常见的那些方方正正的轿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再加上它“进口车”的身份,以及那个独特的蓝白相间、被称为“起亚千禧标”的车标,开在路上回头率确实不低。

20年前经典韩系轿跑,赛拉图前身,起亚光谱重现-有驾

然而,车子光有好看的皮囊是远远不够的。

如果以我们今天的标准去审视这台光谱,就会发现它的内在技术其实是比较落后的。

毕竟它的技术基础源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无论是驾驶感受还是机械素质,都算不上出色。

当年进口到国内的版本,搭载的是一台1.6升的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马力是108匹。

这台发动机,本质上还是基于马自达的技术优化而来的,起亚给它包装了一个听起来很高科技的名字叫“MI-Tech”技术,但说白了,它的动力表现也就是个标准的家用买菜车水平,和它那“轿跑”的外形并不匹配。

开起来的感觉,和当时的老款伊兰特、凯越这些车差不多,就是一台普普通通的代步车,追求驾驶乐趣是谈不上的。

20年前经典韩系轿跑,赛拉图前身,起亚光谱重现-有驾

更关键的问题在于安全性。

这台车在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进行的碰撞测试中,成绩非常糟糕,只得到了“差评”(Poor)的评级。

这在非常注重车辆安全性能的欧美市场,几乎是致命的缺陷。

这意味着在发生较为严重的碰撞事故时,它很难为车内乘员提供足够的保护。

这一点,也反映了当时韩系车在核心安全技术上的不足,它们更多的是在外观设计和配置上下功夫,以求快速抢占市场。

正是因为价格过高、动力平平、安全性又存在短板,光谱Wing在国内的市场表现只能说是昙花一现。

20年前经典韩系轿跑,赛拉图前身,起亚光谱重现-有驾

它的生命周期也非常短暂,从2000年发布到2004年就正式停产了。

期间在2002年进行过一次小改款,把前进气格栅变得更精致了一些,但也无法改变它被市场淘汰的命运。

因为它真正的、也是更强大的继任者,已经做好了准备。

2005年,东风悦达起亚将光谱的换代车型正式引入国产,并赋予了它一个我们所有人都无比熟悉的名字——赛拉图。

赛拉图的成功,恰恰说明了光谱失败的原因。

通过国产化,赛拉图的价格大幅下降,进入了十万元左右的主流家用车区间,普通老百姓也买得起了。

20年前经典韩系轿跑,赛拉图前身,起亚光谱重现-有驾

它继承了光谱相对时髦的设计,空间和实用性也符合中国家庭的需求,再加上不错的可靠性,一下子就火遍了大江南北,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街车”。

现在回过头来看,起亚光谱这台车就像是中国汽车市场发展史中的一个小小注脚。

它让我们看到,二十年前,我们对于汽车的认知还处在一个相对初级的阶段,愿意为“进口”的身份和新潮的外观付出高昂的溢价,而对于车辆内在的技术、性能和安全性,则没有那么关注。

而今天,仅仅二十年过去,中国的汽车市场早已天翻地覆。

同样的十六万预算,我们现在能买到的是搭载了激光雷达、拥有智能座舱、动力强劲、安全性能达到全球顶尖水平的国产新能源汽车。

我们的自主品牌,不仅在设计上引领潮流,更在三电技术、智能驾驶等核心领域实现了对传统海外品牌的超越。

从当年仰望一台技术平平的韩国进口车,到如今自信地选择技术领先的国产车,这背后,不仅仅是消费者观念的成熟,更是中国汽车工业从学习模仿到自主创新,再到引领全球的波澜壮阔的崛起之路。

这台被遗忘的光谱,无意中成为了这段伟大历程的见证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