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牵手火山引擎 国产大模型上车 智能座舱本土化突围
嘿,Tesla——空调开到23度。导航去外滩。播放周杰伦的新歌。这些指令。即将被精准理解。不再卡顿。不再“人工智障”。2025年8月,特斯拉官网悄然更新条款:Model Y L车型将接入豆包与DeepSeek大模型。通过火山引擎赋能。一次迟到却凶猛的反击。开始了。
01 双模型分工:一个干活,一个陪聊
豆包大模型负责“做事”。导航设定、空调调节、媒体播放——甚至能查车主手册。像一位高效管家。语音控车指令直达硬件,告别“听不懂方言”的尴尬。
而DeepSeek负责“说话”。陪你聊股市。讲冷笑话。播报实时天气。它是副驾的“社牛搭子”。双模型通过火山引擎接入。数据留在国内。合规与体验的平衡术。
美国车主用着马斯克的Grok。只能聊天。不能控车。每月还要交9.9美元订阅费。更讽刺的是——Grok刚泄露37万条用户隐私。聊天记录全网裸奔。中国用户躲过一劫。
02 为什么是现在?销量下滑逼出“特供方案”
2025年前7个月。特斯拉上海工厂销量6次下滑。7月暴跌8.4%。冰冷数据背后:中国新势力早已甩开车机“智商税”。
小鹏G9语音识别率96%。支持20轮连续对话。华为“小艺”能远程开家里空调。小米SU7操控扫地机器人...特斯拉呢?导航滞后。方言抓瞎。应用生态像荒漠。
再不本土化。就要丢江山。于是——
■ 加长轴距150mm的Model Y L推出六座版
■ 33.9万起的定价瞄准家庭用户
■ 用DeepSeek+豆包补上最后一块短板
03 跨国车企的“中国式生存”
特斯拉不是孤例。宝马接入阿里“通义千问”。奔驰比亚迪早与火山引擎合作。规则很清晰:数据不出境。生态要接地气。
尤其《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规定》下,特斯拉选择本土模型是必然。否则——语音数据传美国?风险太大。
更深的博弈在于:当中国新能源车定义智能标准,BBA特斯拉们只能“以退为进”。用你的技术。打你的市场。
04 悬念仍在:真能打败“蔚小理”吗?
尽管条款已公布。具体上线时间仍是谜。多位车主反馈:尚未收到OTA推送。
而对手没闲着。理想自研MindGPT可调用500项车控功能。蔚来Banyan系统联动充电酒店预订...特斯拉的“双核驱动”,能否后来居上?考验在于——
•豆包控车响应能否毫秒级?
•DeepSeek闲聊会否拖累算力?
•本土化服务深度够不够?
方向盘后沉默的战争
语音助手曾是特斯拉的“装饰品”。如今变成反攻的武器。Model Y L像一匹特洛伊木马——车身加长塞进六座。系统里藏了字节跳动的AI灵魂。
当“嘿,Tesla”唤醒的不再是机器。而是懂中国路况、段子、甚至育儿经的伙伴。这场本土化实验才算真正成功。
毕竟。没有人想对着汽车喊三遍同样的指令。
对吧?
(本文核心事实依据特斯拉中国官网条款及公开合作声明,数据综合自乘联会及行业研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