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星SUV到销量低谷,星纪元ET为何折戟市场?

"上市一个月卖四千多台,短短一年销量急剧下滑到六十台。"听到这样的数据变化,不禁让人倒吸一口凉气。这是曾经红极一时的星纪元ET。在2022年,它几乎成为新能源SUV市场的明星级别,而到了2023年夏天,它却陷入了销量的低谷。一个月只卖出六十台,这样的断崖式下跌原因究竟是什么?是产品出了问题?市场不好?还是消费者的需求在悄然发生变化?对于一家曾经看似信心满满的车企来说,这样的惨状令人不由得心生疑问。更重要的是,它改款的措施能否力挽狂澜?星纪元ET的未来究竟是柳暗花明,还是就此谢幕?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这款车的故事。

从明星SUV到销量低谷,星纪元ET为何折戟市场?-有驾

星纪元ET身上的争议可不止销量下滑这么简单。消费者的批评集中在一个看似不值一提却被迅速放大的细节——它的中央扶手。官方说这是一种“新颖设计”,但许多车主却抱怨扶手不仅挡路,还极不顺手。试想一下,作为一款售价不低且瞄准精致生活的中高端SUV,大家原以为它会提供更多便利和舒适,但实际体验却大跌眼镜。试图推崇科技与人性化设计的车企,不愿想到它们所谓“重磅创新”可能成为消费体验中的绊脚石。更令人费解的是,他们居然在2025款中把这个设计扩大化,比如给扶手前面加了一块屏幕。讲真,在驾驶的过程中,操控一块屏幕是便利还是干扰?更不用说大屏幕要你时刻盯着它的操作模式,看似“酷炫”却暗藏安全隐患,这种矛盾让消费者无法安心买单。

是什么让一家初具明星潜质的车企,走向如此深的尴尬局面?这款车拿捏了不少技术上的高端设计。比如它换了全新车标,30英寸大双屏成为亮点,甚至能投影日行灯图案到露营场所,显然,一部分设计是努力迎合追求生活“仪式感”的车主。但问题恰恰在这里,中产家庭对于新能源 SUV的需求可不仅仅是要有酷炫的亮点,他们需要实实在在的空间和便利性。对于快有五米长的车来说,只放五个座位,这操作让不少家庭买车时犯了难——这车到底基础用途合不合适?有车主直接吐槽:“我们不是来买沙发盔甲车的,反而更想要能装得下生活的空间。”星纪元ET的座位分布和迎合样式化设计的细节,让它有些“不中不洋”的尴尬味道。对于老百姓来说,实用的功能才是真正的高级。

从明星SUV到销量低谷,星纪元ET为何折戟市场?-有驾

推出改款后的星纪元ET在表面上似乎完成了一次“升级”,但行业内许多人仍不看好这种转型。从设计理念来它的车企似乎仍执着于“用设计说服用户”,而非“用用户的数据改进设计”。例如智驾启动时亮起蓝光的功能——看似贴心,实则有些鸡肋。有部分车主反馈,这种亮灯的表达方式确实能让路上的行人判断车辆状态,但在实际使用中,也出现了干扰问题,比如蓝光带来的视觉疲劳。而关于新屏幕操作的问题,又是另外的矛盾。看似一步到位的豪华,但在驾驶中却需要花费更多时间“盯屏幕”,这不仅让视觉分散,还可能带来安全隐患。人员舒适性上的问题始终未能得到根本解决,其五座空间不仅让家庭对这款SUV望而却步,车内科技配置更像是为年轻单身车主量身定制,对核心购车人群缺乏吸引力。车企的“别扭设计”,让市场寒意袭来。

就在大家以为星纪元ET的故事已进入平静的尾声时,车企的一份调研爆出了一个更耐人寻味的真相——大部分抱怨集中在设计及实际使用问题的消费者,原来是没试驾过这款车。例如有些用户对中央扶手意见很大,但在实际试驾中,体验效果竟远优于想象。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车内屏幕设计上,有第一次接触星纪元ET的车主表示:“屏幕操作确实复杂,但这种科技感拉满的体验让我联想到特斯拉。”原来,民间流传吐槽的背后,有部分人只是道听途说。而从这份调研中也挖出了另一个重大事实:车企的高管曾对“用户需求”和“市场反响”做过内部讨论,他们其实早察觉到扶手屏幕等设计上的问题,但选择贯彻改良方向的背后,有更大的技术战略驱动力。这一真相让讨论变得更有趣。

从明星SUV到销量低谷,星纪元ET为何折戟市场?-有驾

尽管有调研成果揭露了一些“潜在误解”,但星纪元ET依然无法实现真正的平局。设计问题只是外在,许多人对于新能源车内智能化操作的需求,早已不再是“自带炫酷属性”,而是更加关注深层次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如果屏幕风格化的设计不够人性,高调的蓝光科技让驾驶变得不舒适,加之座位设计的功能局限性,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难免产生两极化。而此时车企内部也曝出了新的矛盾——它在产品改良后没能解决长远的发展问题,新款的研发成本更高,定价并未压低,价格与实用之间的“大坑”仍存在。这款车既没能完全吸引年轻消费者,也没能打动家庭群体。这是一个让人唏嘘不已的局面,而其应急改款的结果似乎注定徒劳。

你不能否认车企在星纪元ET的改款上下了不少功夫,但结果却证明,有时候努力并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改款确实让它从原本的低谷稍有回升,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设计“不接地气”的问题。大屏幕加持、蓝光科技固然酷炫,但消费者真正需要的,或许是脚踏实地的便利性而非花哨的创新。对于五座设计的坚持,这里倒想心疼车企一句“花无百日红”,对家庭车市场来说,优雅与实用从来都是不可分割的硬币两面,而不是二选一。星纪元ET的问题就在于,试图成为一个科技感的代名词,却忽略了数个简单而深刻的用户体验核心。而从“中国视角”讲究过日子,这样的车型并不能为大众要求提供充分回答。

从明星SUV到销量低谷,星纪元ET为何折戟市场?-有驾

到底是我们不懂欣赏星纪元ET的科技美,还是车企自己喜欢“自嗨”?大屏幕、蓝光灯这些设计看着有想法,但实际体验中,真能替代家庭用户的真实需求吗?大家不缺酷炫的设计,但到底是选择符合用脚下地生活的空间车,还是继续跟着车企设计“唯未来论”走?你怎么这种矛盾会让新能源车市场迎来一场大洗牌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