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咱们老百姓买车,尤其是买新能源车,心里头都有一杆秤。
特别是看到那些挂着外国牌子的豪华车,说是为中国市场专门打造的,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不是又在玩“特供”的老花样?
就是把国外的车拿过来,轴距拉长一点,中控屏幕换个大点的,就算是对中国消费者有诚意了?
这种想法很正常,毕竟过去咱们见得多了。
不过,最近出来的一汽奥迪Q6L e-tron,好像真有点不一样。
它不光是加长、加大屏那么简单,而是把德国人那一套严谨的造车技术,和咱们中国最顶尖的科技公司、最懂中国人的用车习惯,来了个彻彻底底的结合。
这事儿就值得咱们好好聊聊了,看看它到底是怎么把“德国精工”和“中国智慧”这两样东西揉到一块儿去的。
首先得明白,现在的中国汽车市场,已经不是十几二十年前了。
那时候是国外品牌教我们怎么造车,我们跟着学。
现在,尤其是在电动车和智能车这个领域,咱们国家已经跑在了世界前头。
咱们的路况有多复杂?
早晚高峰堵成一锅粥,马路上电瓶车、行人、汽车混在一起,冷不丁从路边窜出个外卖小哥,这种情况在国外是很难想象的。
所以,把一套在欧洲平坦大道上跑得好好的自动驾驶系统,直接搬到中国来,那肯定要“水土不服”。
奥迪这个品牌,大家都知道,是典型的技术派,在发动机、底盘、机械素质这些“硬功夫”上,绝对是顶级的。
但面对中国这么复杂的“软环境”,它也意识到,光靠自己闭门造车是不行的。
所以,它做了一个非常聪明的选择:找中国最强的“队友”来帮忙。
第一个请来的高手就是华为。
现在一说华为,大家可能先想到手机,但它在智能驾驶这块儿的实力,那可是实打实的。
这次给奥迪Q6L e-tron配的这套乾崑智驾系统,配置可以说是相当“奢侈”了。
车头装了两个激光雷达,这在行业里都很少见,再加上十几个摄像头和好几个毫米波雷达,等于给车子安上了一圈360度无死角的“千里眼”。
更贴心的是,考虑到咱们国家北方冬天冷,下雪结冰是常事,这两个激光雷达还带加热和自动清洗功能。
你想想,在东北零下三十度的天气里,别的车的雷达可能都冻得“眼神迷离”了,它这儿还能自己“搓个澡、暖个身”,时刻保持看得清清楚楚。
据说,在低温环境下,它的探测误差比一般的方案要少40%,这就大大提升了安全性。
光硬件厉害还不够,软件算法更得跟上。
华为把中国特色路况的大量数据都“喂”给了这套系统,让它学会了“预判”。
比如,它能提前判断出哪里可能发生“鬼探头”,就是行人或者电瓶车突然从你看不到的地方窜出来,据说能比我们人类司机提前半秒钟发现危险。
这短短的半秒钟,在关键时刻就是救命的。
还有,在一些复杂的十字路口,它会自动把车速降到安全的20公里每小时,这种小心谨慎的劲儿,简直就像个开了几十年车的老司机。
第二个高手是宁德时代。
电动车好不好用,一半以上取决于电池。
大家的“里程焦虑”,说白了就是怕车开到一半没电了,或者充电要等好几个小时。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宁德时代专门给这款车定制了一块107度电的大电池。
按照官方的说法,充满一次电能跑765公里。
这是什么概念呢?
差不多就是从上海开到安徽黄山,一个来回都够了。
而且它“回血”也快,用的是800V高压平台,找个超充桩,你上个厕所、买杯咖啡的功夫,也就10分钟吧,就能充进去差不多300公里的续航。
这种感觉,才真正让开电动车变得像开油车一样方便。
当然,电池光能跑还不行,还得安全。
这块电池的保护措施做得也特别足,外面有好几层防护板,还有高强度的钢壳包着,出厂前经过了四十多次很严苛的刮底盘测试,就是为了保证万一你走烂路不小心磕到底盘,电池也不会轻易受损。
技术上有了中国伙伴的加持,在车子本身的设计上,一汽奥迪也真正开始“接地气”了,去琢磨中国人到底想要什么。
最明显的一点就是空间。
咱们中国人买车,特别看重后排。
因为车子不只是一个人的交通工具,很多时候是一家人在用,后排坐的可能是父母,是孩子,必须得舒服。
所以,Q6L e-tron专门为中国市场把轴距加长了105毫米,达到了快3米。
这个数字说起来可能没感觉,实际体验就是,一个一米八的大个子坐在后排,膝盖离前面的座椅还有三拳多的距离,跷个二郎腿都绰绰有余。
座椅的角度也专门调整过,让人坐着更放松。
这才是真正把后排乘客当回事儿。
除了坐着宽敞,装东西也得能行。
这车不仅有后备箱,车头还有一个前备箱,加起来的空间,放个婴儿车,再加一套出去露营的桌椅帐篷,一点问题没有。
这完全就是冲着咱们现在流行的“全家出游”、“周末露营”这些生活方式来的。
再说说车里的智能化体验。
以前很多人吐槽合资车的车机系统,又卡又难用,导航还不如手机。
现在你看Q6L e-tron,朋友在微信上给你发个定位,你直接就能在手机上把它“甩”到车子的抬头显示上,导航信息就清清楚楚地投射在你前面的路上,开车的时候眼睛都不用斜一下。
语音助手也变聪明了,你可以一口气跟它说好几件事,比如“把空调调到24度,放一首周杰伦的歌,然后导航去公司”,它都能听懂并且马上执行。
它甚至还考虑到了咱们的一些娱乐需求,比如长途开车无聊了,可以在车里唱KTV;副驾驶座位前面有个专门的娱乐屏,乘客可以看电影,而且这个屏幕有特殊技术,开车的人从主驾驶位置是看不到画面的,这样既能让乘客解闷,又不会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
这些细节上的考虑,说明他们是真的研究了我们中国人的用车场景。
所以你看,一汽奥迪Q6L e-tron已经不是简单地把一个德国车拿来改改,它更像是一个全新的物种。
它的骨子里,依然是德国车那种扎实稳重的感觉,比如车身用的钢材强度非常高,开起来让人觉得很安心。
但它的“大脑”和“心思”,却充满了中国的智慧和对中国家庭的体贴。
这是在用德国的百年造车标准,去实现中国人对未来汽车的想象。
这种合作模式,也给其他想在中国市场好好发展的外国品牌提了个醒:现在不是你教我,也不是我取代你,而是我们坐下来,把各自最厉害的东西拿出来,一起为中国的消费者,造一辆真正好用的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