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工信部公布的第二十三批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车型电池容量,其实让我再一次对五菱缤果S的续航表现产生了兴趣。之前也关注过,现款车型的电池容量分别是31.9度和42.9度,这两个版本对应的续航,也算是合理,325公里到430公里(CLTC工况)。
但这次新增的52.9度版本,续航直接飙到525公里。你想嘛,这个数字一出来,很多城市用户的期待就弹起来。毕竟,城市交通中,续航太短,总感觉跑不远,不像买个几百块的公共交通卡。和现款比起来,新版本电池容量增大,续航率能多出100多公里,几乎是满载plus。但问题也来了,电池是不是还会像之前那样缩水质量?我看星光S6的续航才说510公里,结果多出来的10公里,电池反倒缩水了,怎么做到的?是不是又是供应链的算法调节,或者工艺的改进?
说到电池效率,估计是电池管理系统(BMS)更优化了。可能在能耗的精细控制上做了强化,不过这其实也让我疑惑——这换电池还能保证长时间那样稳定吗?毕竟,电池的寿命、循环次数,可都是敏感的点。
对比同级别车,像一些日韩车的电池容量,未必都高,但续航却差不多,甚至还更久。这是不是说明,单纯靠容量复制,不能完全反映续航表现?缤果S的75千瓦电机,挺合适的。我之前有翻过笔记,估算过,这个功率输出在城市行驶的平顺性上挺自然,不会像那种大马力的,跑点城市高速,就感觉油门反应突然,开着不那么尽兴。
价格方面,指望的还是6.68到7.98万,这个范围的车,能有525公里的续航,的确挺有竞争力。我记得有个朋友说,这价买个续航五百多的车,除了省油还省心。但这只是嘴上说说实际,保值率真能撑住吗?我估算过,1年后,这车是不是还值个至少七成?也要看市场反应。
真正让人忐忑的还是质量问题。你知道,我其实挺嫌麻烦的。修车、换电池,得耗费心力。某次,我带朋友试驾,销售问我:这车开着顺不顺?我只能笑笑说:还行吧,就是个小车,坡上跑跑还能坚持。这句话很实在,要真追求极致的长续航体验,还是得看车辆的细节打磨。
电池垃圾,说实话,我也不信。就算品质不够稳定,厂家敢标价到这个程度,总归还是有点底气的。
我突然想到一个细节:其实我刚才翻了下手机相册,里头有个角度拍的电池模组特写。细节上,那块电池的接缝和散热设计还算细心,倒也是厂家不敢公开的大规模问题。
也有人觉得:花这么多钱,难道不应该更耐用,更长久?我理解,尤其是在城市里通勤用车,续航长了,别说长途旅行,就是日常跑跑,心情也好多了。
但,我想问,没细想过,为什么电池续航能连续提升那么多?是不是有些地方数据可能有水分?我觉得这个长续航版本的推出,背后除了技术升级,也可能是抢占市场的策略——毕竟,冲着这525公里的数字,很多用户会更心动。
就算我个人不太喜欢虚标的数据,但这次,缤果S能在续航上有所突破,还是挺让人期待的。
话说,未来如果上市后销量能稳步上升,说明用户还真在乎续航的硬指标。你们觉得呢?像你们身边,买车最在意长续航的,那部分人多不多?
我猜,不少城市年轻人看重的,还是日常用车的顺手和省心,毕竟一次充电用一天,压力不大。或者,总归都想少点堵车焦虑,对吧?
我有个奇怪的想法:是不是电池技术的进步,已经达到一个瓶颈?像那个星光S6,续航一步到位才510公里,反倒觉得不起劲。
这次缤果S的525公里,远超我预期——虽然我也用体感在估算。怎么做到这个续航,有没有可能,是厂商在和供应链博弈:用高容量电池与合理校准两手抓。
而且,要不要考虑,这个新版本20%的续航提升,带不带来实际性能提升呢?对司机来说,能跑多远,更在乎能不能少坑。
对了,你猜你们(读者们)觉得,未来的电池要怎么突破?是不是像我之前想象的那样,能不能用固态电池去破解续航难题?还是说,还是得等待时间和成本上的双重平衡。
这个行业变快,不知道什么时候,技术就能变得像我们换手机那么频繁。只有风景还在变,变得越来越复杂——一方面,续航长了,用户看似更省心;另一方面,质疑、担心的声浪也更大。
最后还是想问一句:你们觉得,这样的长续航有哪些潜在陷阱?像我,心里有个疑问——电池越大,车越重,会不会影响操控或油耗?但估算下来,用的材料和设计都比之前成熟,应该不用太担心。
缤果S这个新版本,能不能真成为城市用户的宠儿?留给市场的答案,可能还要时间验证。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