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汽车排名大涨,国产电池成心脏,传统巨头迎挑战

嘿,哥们儿,深夜酒馆时间,咱俩盘盘今天这事儿。

你看到那张“全球汽车供应商百强榜”了吗?

一堆洋名,什么电装、采埃孚、大陆,老几位,几十年了,雷打不动地坐在前三排的太师椅上,跟德云社的于谦老师似的,地位稳固。

但你把眼睛往下稍微那么一挪,哎,有意思的事儿就来了。

华为。

你猜怎么着?去年还在榜单屁股后头,95名,属于那种去参加大佬聚会,得站墙角自己给自己倒酒的角色。一转眼,今年,蹿到了44名。

这不叫爬楼梯,这叫坐火箭。而且还是那种不讲道理、点了火就往天上冲的土火箭。

这事儿你要是光看数字,就没劲了。不就是个排名嘛,不就是营收多了百十来个亿嘛。但你要是把这事儿放在整个大环境里咂摸咂摸,那味道可就太冲了。

华为汽车排名大涨,国产电池成心脏,传统巨头迎挑战-有驾

你想想,这几年,华为过的是什么日子?

被全世界最强的力量按在地上摩擦,恨不得把你家芯片厂的门都给焊死。正常逻辑下,这公司不倒闭就算烧高香了,怎么还在一个全新的、八竿子打不着——至少以前是八竿子打不着——的汽车圈里,搞出了这么大动静?

这就像你把一个武林高手废了武功,结果他转头去参加奥运会,拿了个举重冠军。

你不觉得瘆得慌吗?这里头的水,深着呢。

说白了,这张榜单,根本就不是一张财务报表,它是一张战争态势图。一场关于未来汽车“灵魂”归属权的战争。

以前我们聊车,聊什么?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谁的发动机猛,谁的变速箱顺,谁的底盘稳,谁就是老大。博世、采埃孚这些德国老钱,就是靠着把这些机械玩意儿玩到极致,才当了几十年的武林盟主。他们卖的是“筋骨”。

但现在,时代变了。

你现在买车,销售跟你聊什么?他跟你聊零百加速,也聊,但顶多三分钟。剩下的一小时,他会眉飞色舞地跟你掰扯:我们这车机,芯片是高通8155还是8295;我们这屏幕,是2K还是4K,OLED还是Mini-LED;我们这智能驾驶,是L2还是L2+,带不带激光雷达,能不能自己找车位……

你发现没?汽车,正在从一个纯粹的“机械产品”,变成一个“电子产品”。一个长了四个轮子的大号手机。

关键在哪儿呢?

手机这玩意儿,谁说了算?是诺基亚这种做外壳和天线的,还是高通、联发科这种做芯片的,是谷歌、苹果这种做操作系统的?

答案不言而喻。

现在,汽车界正在原封不动地,把手机圈十几年前走过的路,再走一遍。

华为在干嘛?它不造车。这话它说了无数遍,耳朵都听出茧子了。但它要成为智能汽车时代的“博世”,甚至,成为汽车界的“安卓”。

它卖的是什么?智能座舱,也就是车的大脑和脸面;智能驾驶系统,也就是车的眼睛和神经;还有三电系统,也就是车的心脏和血脉。

你再看看榜单上那些德国、日本的老牌巨头,他们卖的很多还是“四肢”和“躯干”。你说,一个人的价值,是取决于他的胳膊腿儿,还是取决于他的大脑和心脏?

所以,华为的排名从95到44,这背后翻译过来的潜台词是:汽车价值的核心,正在从“机械”转移到“智能”。而在这场转移中,有个愣头青,用一种所有人都没想到的野蛮方式,直接冲到了价值链的最顶端。

这事儿可怕就可怕在这儿。那些百年老店,家大业大,转型慢得像头大象。你让一个做了几十年齿轮和活塞的老师傅,突然去跟你聊操作系统和云服务,他不得先懵个半小时?他们的基因是“严谨”、“精密”、“零失误”,追求的是万分之一的机械公差。而华为这种IT企业,基因是“迭代”、“试错”、“小步快跑”,追求的是软件的快速更新和用户体验的极致。

这两种基因,天生就犯冲。

更有意思的是,这张榜单上,不止一个华为。

你看看宁德时代,第六名,已经是全球汽车圈里说一不二的“宁王”了。主机厂的采购总监见了他,都得客客气气的。为啥?他捏着电池,也就是电动车的“心脏”。

还有国轩高科、亿纬锂能,也都是电池圈的狠人,排名也在往上拱。

再看德赛西威,74名,这哥们儿是搞智能座舱的,跟华为算是“友商”,也是这条黄金赛道上的玩家。

华为汽车排名大涨,国产电池成心脏,传统巨头迎挑战-有驾

还有福耀玻璃,曹德旺老爷子的那个。以前就是卖玻璃的,现在呢?人家也开始搞什么智能天幕、HUD抬头显示,玻璃也开始带“智能”俩字了。

华为汽车排名大涨,国产电池成心脏,传统巨头迎挑战-有驾

你把这些名字串起来看,像不像一幅画?

宁德时代们,从“能源”这个角度切入,抢占了电动爹的“心脏”;华为和德赛西威们,从“智能”这个角度切入,抢占了电动爹的“大脑”;而那些传统玩家,像华域汽车、潍柴动力,也在拼命地往身上贴“电动化”、“智能化”的标签,巩固自己的“躯干”和“四肢”。

这是一场立体的、全方位的“围剿”。围剿谁?围剿那些还沉浸在“燃油车”旧梦里的老贵族们。

我有个朋友,前几年还在一个合资车企里干,优越感爆棚,觉得国产供应链都是些“歪瓜裂枣”。去年喝酒,他跟我唉声叹气,说现在他们的新项目,核心部件的供应商名单里,中国公司的名字越来越多,甚至很多时候,他们没得选。要么用宁德的电池,要么用华为的方案,否则产品根本没法跟人竞争。

这就是现实。市场是最诚实的,消费者用脚投票,资本用钱投票,最后这张榜单,就是用营收数字,给这场变革盖了个戳。

所以,别小看这张冷冰冰的榜单。它就像医院里的一张体检报告,看似一堆数据,实际上反映的是一个人的健康状况,甚至是生死趋势。

电装、采埃孚们依然强大,就像一个肌肉发达的壮汉,但报告上可能已经写着“高血脂、高血压”的早期预警了。而华为、宁德时代这些,看着好像还没那么“壮”,但心肺功能爆表,新陈代谢旺盛,充满了生命力。

这场汽车圈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前听着像句口号,现在,它就活生生地拍在你我脸上。

最后你会发现,我们这些普通消费者,以为自己买的是一辆车,其实是在为一个巨大的、会移动的智能终端付费。我们不再仅仅是“驾驶员”,我们成了“用户”。而我们的每一次导航、每一次听歌、每一次语音交互,都在为这些新巨头的数据帝国添砖加瓦。

想想还挺带感的,不是吗?

这榜单,你看出了点啥别的门道?评论区唠唠呗。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