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广汽宁德时代联合推出“巧克力换电”国民好车,十万出头续航无忧但换电站难找,买车成了PPT炫技的摆设

京东、广汽、宁德时代要搞个巧克力换电,听起来挺酷的。大概是有人瞧出,传统加油和纯电续航都不能一次性解决用户的焦虑。尤其是无电的尴尬,仿佛给车子装上了一个只能蛋疼等待的电池包。所以,有了换电这个解法,理论上走得更快更方便一点。听上去很有趣。十万出头的价格,也比起燃油车的大部分预算低不少,也算是大众化了。

但,我真的相信巧克力换电之后,能大幅改善用车体验吗?这就像我以前说过的:换电其实是个光鲜,但难题也不少的方案。就以我在零售供应链上的经验打个比方吧。换电站,就像超市里的便利店,理想状态下,遍布城市每个角落。这才是用户方便的点对点。可实际上,站点的布局,涉及到供应链的配合、土地的预留,又或者说成本,远比想象中的复杂。你说造得多快,数年后遍布全市,这才叫靠谱。可是现实呢?换电站开第一家,很多车主兴奋地试用,结果发现:唉,离家近的那个站,常常没人。或者每次排队等候超过十分钟。这就是数据问题——估算体感差不多,可能只有20%的人会觉得方便。

京东广汽宁德时代联合推出“巧克力换电”国民好车,十万出头续航无忧但换电站难找,买车成了PPT炫技的摆设-有驾

我翻了翻以前的资料,发现像广汽这样的大厂,也在推类似的换电方案,但其实还在试点阶段。问题很多——换电池要标准化,电池包要符合统一规格。这个标准,说复杂点,就是要搞个行业联盟,保证每个品牌换出来的电池都能匹配。而实际操作上,各家车企的研发流程不同:比方说,长城的电池就偏硬朗,连续耐用些;而比亚迪则偏轻快,追求科技感。而标准化这事,要兼顾每个品牌的风格。结果,标准到了是个折中:可能就只能用广汽自己配的巧克力。

京东广汽宁德时代联合推出“巧克力换电”国民好车,十万出头续航无忧但换电站难找,买车成了PPT炫技的摆设-有驾

你说,换电站都没个规模体系,怎么保证能随叫随到?这让我想起一件事,朋友昨天跟我说:你知道吗?他们在当地推了个示范站,开了两个月,居然还没人用完。哎,问题在于:第一,换电站没普及;第二,距离远,片区不契合用户出行惯。信息不对称嘛,店铺位置很重要。再加上,用户心里还存疑:如果我车子被换坏芯片,或者颜值被我心爱的巧克力的颜色搞砸了,咋办?这个还不错的方案,在推广中还是遇到实际操作难题。

这里不得不透露一下:我最近看了个公告,施工方说,未来两年,换电站万个点还远远不够。这个不够,我敢打赌,估算大概一半啦。更别说那些二三线城市,地广人稀的地方。毕竟,资金有限,且多数人对换电这个概念本身也有点模糊——给我电,加油还得排队,换电能快到哪去?有人跟我抱怨过:去换电站,光等电池就差不多跑一趟杂货店的时间了。哈哈,也不能全怪技术,厂商们,布局线还得慢慢填。

比起充电毫无疑问更快的换电,我其实更难理解的,是这个方案到底能走多远。过去体验过的小型自建站,都是供应链拉通的铁打逻辑:工厂调配、仓库备货、线控运营。整个环节紧密关联,就像铁路运输,有调度和排班。而且,两个电池厂的合作关系辛苦得很。宁德时代是不是期待以标准化把生态搞定?还得靠时间堆积。象我这种行业内人士,其实比较疑惑:负载量怎么控制?长远看,谁是真正第二个沃尔沃级别的供应链绑架者?

京东广汽宁德时代联合推出“巧克力换电”国民好车,十万出头续航无忧但换电站难找,买车成了PPT炫技的摆设-有驾

这个巧克力点子,出于其实想讲:谁不想车子快、快完还能扔个换电?但光有这梦头,没有可用的基础,那只是个圈套。再说,车主的心理其实很简单——我想要的,是普普通通的那辆,马上能开。这点,似乎无论怎么炒技术,人性永远比技术敏感。

京东广汽宁德时代联合推出“巧克力换电”国民好车,十万出头续航无忧但换电站难找,买车成了PPT炫技的摆设-有驾

对比同价位CP,带换电的车,就是多了个换电策略包。有一段时间,我试着用心算:假如一天换电3次,每次花5分钟,算下来,一年就能省掉几天的停车等候。这其实只是一种假设。实际操作嘛,无非就是:站点少了,用户不愿意跑远;站点多了,运营成本蹭蹭上涨。公交车式的标准站点+平衡式布局,说起来容易,执行很难。

未来的车,能不能活在随叫随到的换电站里,我也说不好。我始终觉得,好车的核心在于体验——不是技术酷炫,也不是车企嘴里天花乱坠带标准。比如我妈,开她那辆老福特,最喜欢的还是,去哪儿都稳稳当当,省心。

想问问你:你觉得换电站会像加油站那样普及,还是像只限一部分城市那样?我自己估摸着,年底之前,能遇到真正全覆盖的,还得看大厂们怎么折腾。特别是在二线城市,那里换电能不能突破泡影,我还真有点存疑。你觉得呢?

京东广汽宁德时代联合推出“巧克力换电”国民好车,十万出头续航无忧但换电站难找,买车成了PPT炫技的摆设-有驾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