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i9车现身,尾部或有大改,i6已在路上
前几天在朋友的汽修厂喝茶,他翻手机给我看了几张照片,说是有人拍到的理想 i9 伪装车。那套迷彩布裹得死死的,连门缝都糊住了,看不清细节,但大概轮廓还是能认出来。前脸跟 i8、i6 有点像,那种横向格栅和机盖线条延续下来了,大灯依旧藏在两边偏下的位置。不过奇怪的是,引擎盖前段鼓起一块,中间还凹进去一圈,不知道是工程阶段临时加的结构,还是真打算这么设计。
我仔细盯着那张侧面图看——车顶中间有个小包,好像留给激光雷达用的。腰线走向和 i8 差不多,可到了尾巴部分,就明显隆起来一截,很可能是在试新的尾部造型。我猜这也许会让第三排空间更宽敞一点,也顺带挤出更多后备箱容积。有意思的是,后杠位置空着几个孔,看样子还是会保留流媒体后视镜那套东西。
尺寸没人敢确定,不过老刘(以前卖过 L9)说,这个级别八九不离十就是五米二长、三米一轴距上下。他还补了一句:“这种体量,你得考虑地下停车场转弯半径,不然掉头费劲。”按现在这进度,要真见到量产版,大概率得等明年了。
说实话,i9 离咱们还有点远,现在更现实的是 i8 和马上要来的 i6。今年夏天理想销量就开始往下掉:5 月四万零八百多台,到 8 月只剩两万八千多。这背后的原因嘛,一方面高价位增程车型增长乏力,今年七月全国增程车零售比去年少了一成多,而纯电反而涨了快四分之一;另一方面,“冰箱彩电大沙发”这种家庭用车标签,被不少便宜货抢走风头,比如隔壁十五六万就能配齐这些配置的新车型,一个月干到五万七千台,让人咋舌。
理想对 i8 是寄予厚望的,为此推迟上市、返工设计,可首月销量业内估摸才两千来辆,公司自己没公布数据。在这个消息满天飞的时候,不吭声很容易被当成失败案例。而且赶巧又遇上“卡车对撞”事故,还有各种乱停车的视频刷屏短视频平台——李想喊冤说是黑公关,但负面印象短期内甩不掉,这是事实。我邻居老王开 L 系列,每次去商场都特意停最角落,说怕被拍照传网上骂“素质差”。
不过他们手里还有张牌,就是这个月要上的纯电轿跑 SUV——i6。从泄露出来的实拍图看,它用了跟 mega 和 i8 一脉相承的外观语言,上方激光雷达、低风阻轮毂、隐藏门把手都有,而且比例显得更紧凑运动些。据群里一个提早试过工程样件的人讲,这次座椅填充比 L 系列硬一点,高速支撑性好些,不那么晃悠。他还提到方向盘回正力度调轻了,在城市掉头没那么累胳膊。
尺寸方面听销售顺嘴说,是四米九五长、一米九三宽、一米六五高左右,轴距接近三米整,只做五座布局,所以二排腿部空间挺阔绰,比他坐过的一台同品牌中型 SUV 舒服些。不过内饰估计跟 i8 大差不差,该有的大屏、中控逻辑不会变太多。一位维修师傅提醒我,这种隐藏式门把手冬天下雪结冰时最好随身带瓶解冻喷雾,否则早晨拉不开门很常见,他去年冬天就帮拖回去好几辆卡住锁扣的新款纯电 SUV 修理过。
动力申报信息已经有人扒出来:单电机后驱版最大功率 250 千瓦;双电机四驱版则是前 150 千瓦+后 250 千瓦,全系配磷酸铁锂包,大约 87 度容量,据群友自测模拟计算,慢踩油(啊不是… 电)的话单驱可跑七百公里左右,高速匀速耗快一些;支持所谓“五倍充”,半小时能灌进多数日常所需。但具体表现,还得等交付才知道是不是虚标少标的问题。有老哥提醒,这么大的功率输出,如果你家小区地库坡道太陡,下坡回收力度记得调弱点,否则容易顿一下乘客晃脑袋,我第一次开强动能回收的时候,小孩直接喊“爸你刹急刹啦”。
价格方面,有传言压到二十三万以内冲量,也有人笃定会落在二十五上下,对应每个月目标销量九千至一万辆,加上其他车型撑起整体纯电脉络稳定在两万辆规模。这事儿李想自己后来也公开回应,说竞争对手强如林立,要实现目标并非易事。这话倒挺谦虚,以前他可不是这样的口气,让不少关注的人觉得味道变淡了些,也许是真的感受到了压力吧。
昨晚去楼下便利店买牛奶碰见物业保安,他问我:“那个新出的 I 几啊,会不会像以前一样停我们小区占俩位?” 我笑笑没答,因为真不好替别人保证什么。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再怎么热闹,新款交付第一批总免不了各种故事发生,到时候微信群又该炸锅,各种截图流窜,我们这些吃瓜群众倒是不愁茶余饭后的谈资咯。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