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克世纪简史:一个慵懒的美国老头,如何被改造成中国老板的移动

街上看到一台别克世纪五代,这玩意儿现在比大熊猫还稀有,属于那种你看到了都得愣一下,怀疑自己是不是穿越了的赛博僵尸。讲真,这台车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像一个压缩毛巾,往当下的汽车市场这盆血水里一扔,哗一下,就膨胀成了一个关于美国汽车工业如何一步步把自己玩瘸了的鬼故事。

这台被车评人温柔地称为“美式小老头”的方盒子,是通用汽车在上世纪80年代的产物。那个年代的美国车企,突出一个“不务正业”。他们造的不是车,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爷有的是油,爷不在乎操控,爷就要一个移动的海绵宝宝”的松弛感。你看这第五代世纪,A平台,前置前驱,兄弟车型一大堆,雪佛兰、庞蒂亚克、奥兹莫比尔,跟俄罗斯套娃一样,换个标就是一款新车,突出一个雨露均沾。这种行为在今天叫平台化,在当年,那叫懒。

但你不得不服,他们是懂“高级感”表演的。车身不大,4米8,跟现在的A级车差不多,但镀铬条给你拉满,内饰给你整上绒布大沙发和假到发光的木纹饰板。发动机呢?V6起步,3.3升、3.8升,马力不大,就一百来匹,但气缸多就是正义。它不在乎你跑多快,但启动那一刻,发动机的动静必须让你感觉自己是华尔街之狼。这是一种玄学,一种纯粹的信仰加成。这车存在的意义不是让你从A点到B点,而是让你在从A到B的过程中,感觉自己是个“人物”。这跟今天奔驰车主一定要在车里放本《资本论》是一个道理,核心是完成一种人设构建。

别克世纪简史:一个慵懒的美国老头,如何被改造成中国老板的移动-有驾
别克世纪简史:一个慵懒的美国老头,如何被改造成中国老板的移动-有驾
别克世纪简史:一个慵懒的美国老头,如何被改造成中国老板的移动-有驾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其实有点理解这种感觉。那时候开车,不是战斗,是享受。没有智能座舱,没有自动驾驶,没有零百加速内卷,就是陷在那个巨大又柔软的沙发里,伴随着V6引擎含混不清的咕噜声,慢悠悠地在街上漂。说真的,我小时候坐我爸单位那台破桑塔纳,感觉比这玩意儿还宽敞,可能是因为我那时候瘦。但那种与世无争的劲儿,是现在任何一台电动爹给不了的。

然而,这种温室里的岁月静好,一到了中国市场,就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九十年代,这玩意儿能进到国内,那绝对是身份的象征。在那个夏利和桑塔纳就是主流的年代,一台别克世纪开过来,那就是来自资本主义世界的任意门,车里坐的不是人,是“外宾”。大家不懂什么A平台,也不懂什么扭力梁,只知道这车有沙发,有V6,是“进口高级轿车”。这就是最原始的品牌玄学,一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降维打击。会买它的人,就是因为它叫别克,因为它来自美国,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被信息差收割过的时候,你就懂了。

别克世纪简史:一个慵懒的美国老头,如何被改造成中国老板的移动-有驾
别克世纪简史:一个慵懒的美国老头,如何被改造成中国老板的移动-有驾

但能过,就是能过。好日子很快就到头了。

真正的转折点,是这玩意的第六代,也就是上海通用国产的第一台“新世纪”。那是别克在中国“开窍了”的开始,也是它精神分裂的序幕。而到了今天,第七代别克世纪,更是典中典。它变成了一台硕大无朋的MPV,一台彻头彻尾的“中国特供车”。

别克世纪简史:一个慵懒的美国老头,如何被改造成中国老板的移动-有驾
别克世纪简史:一个慵懒的美国老头,如何被改造成中国老板的移动-有驾

这是什么操作?这是修仙小说里,一个练剑的剑仙,发现打不过人家飞剑了,干脆不练了,改行去炼丹,还宣称自己的丹药能让人多活五百年。这是典型的掀桌子式竞争,只不过掀的是自己的桌子。

别克世纪简史:一个慵懒的美国老头,如何被改造成中国老板的移动-有驾
别克世纪简史:一个慵懒的美国老头,如何被改造成中国老板的移动-有驾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别克,或者说通用,它心态爆了。眼看着轿车市场被特斯拉和比亚迪这些雷电法王用闪电战打得稀巴烂,SUV市场又是一片血海,它突然“悟了”。它发现,与其在红海里跟一群颠佬拼刺刀,不如去开辟一个新战场。什么战场?高端商务MPV。

这台新的世纪MPV,它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不是驾驶,不是技术,是后排那两张堪比头等舱的航空座椅,是那个可以升降的大电视,是那个车载冰箱。它的目标用户,根本不是司机,而是坐在后排的老板。这车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给后排那位爷提供一个与世隔绝的、移动的、可以开会的、可以喝酒的、甚至可以做足疗的私密空间。这哪是车啊,这简直是给老板焊死在后座的金钟罩铁布衫。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而老板出行的关键不在司机,在后座够不够躺。只要老板躺得快,几十个亿的合同直接就签了。

别克世纪简史:一个慵懒的美国老头,如何被改造成中国老板的移动-有驾
别克世纪简史:一个慵懒的美国老头,如何被改造成中国老板的移动-有驾

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把一个老车比喻成修仙失败有点缺德,但讲真,它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从第五代那个慵懒的美式小老头,到一个纯粹为了迎合中国老板需求的移动办公室,别克世纪这个名字没变,但道骨已经彻底换了。它从一个大众消费品,变成了一个极度细分的奢侈品。这是一种“不装了,摊牌了”的商业逻辑。我打不过你们这群卷王,行了吧?我不跟你们玩了,我去服务更有钱、更不在乎车本身是什么玩意儿的大爷们。妈的,这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儿!

别克世纪简史:一个慵懒的美国老头,如何被改造成中国老板的移动-有驾

以前的别克世纪,卖的是一种美式中产的幻梦。现在的别克世纪,卖的是一种中国式老板的“体面”。这种体面跟车好不好开没半毛钱关系,只跟后排的老板能不能在堵车的时候,用150寸的屏幕看完一场球赛有关系。三体人看了都气活了,太阳都要一个趔趄。

所以,这台路上偶遇的第五代别克世纪,它就像一个幽灵,一个来自上个世纪的亡魂。它在无声地提醒我们,曾经有一个时代,车企们还假装在为普通人造车。而现在,大家都不装了。如果说之前的新势力是把蛋糕端走了,那别克世纪MPV这种车,就是连餐厅里的吊灯和地毯都想打包卖给最有钱的那一桌客人。

别克世纪简史:一个慵懒的美国老头,如何被改造成中国老板的移动-有驾
别克世纪简史:一个慵懒的美国老头,如何被改造成中国老板的移动-有驾

所以别克世纪的演变告诉我们什么?它告诉我们,打不过就加入这句话是错的。正确答案是,打不过就直接换个游戏,宣称自己在这个新游戏里是世界冠军。就问你怕不怕?

别克世纪简史:一个慵懒的美国老头,如何被改造成中国老板的移动-有驾
别克世纪简史:一个慵懒的美国老头,如何被改造成中国老板的移动-有驾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