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区充电15分钟,特斯拉车主盯着我看了很久:21万的车,为什么比我40万的还快?
那天在京沪高速服务区,我刚插上充电枪准备去买咖啡,旁边Model 3车主凑过来问:“兄弟,你这什么桩?怎么功率跳这么高?”我瞅了眼屏幕,360kW,笑着说就普通超充桩。他愣了几秒,指着我的车:“这车多少钱?”我说二十出头。他没再说话,转身回自己车上了。等我喝完咖啡回来,他还在那儿充着,我已经80%的电准备走人。临走前他摇下车窗:“早知道…”后面的话没说完,但我懂那个表情。
开了大半年,有些事儿憋着不说不舒服。
充电这档子事
买车之前跑过很多次4S店,销售最爱说的就是“充电焦虑”。真用起来发现,焦虑不焦虑主要看你得等多久。这车配的那套系统,配合服务区的超充桩,十来分钟能从两成跑到八成,够我开四百公里。
有次国庆跑长途,服务区排了一溜车。我过去插枪,刷了会儿手机就好了。隔壁几位还在那儿打牌,估计得熬到中午。这种感觉就像你去银行取钱,别人还在填单子,你已经办完出来了——不是优越感,就是省心。
说白了,能跑就行,谁还真计较那几分钟?但架不住次数多了,这几分钟就变成几小时。
底盘这玩意儿
之前开过朋友的电车,起步快是快,就是过减速带那个颠劲儿让人难受。这车不一样,过坎那个厚实感,像是有人在底下托着。高速并线也稳,120的时候打方向,车身不会有那种飘忽感。
第一次跑山路是去莫干山,连续十几个弯,车身倾斜幅度小得出乎意料。后排坐着的哥们儿说,比他那台BBA还稳当。我当时就琢磨,二十多万的车能做到这个调性,可能工艺上确实下了功夫。
转向力度也合适,市区轻盈,高速沉稳,不用适应期。有次晚上跑空旷的高架,突然想试试极限在哪儿——当然没真试,安全第一。但那种车随人动的感觉,挺让人有信心的。
手机那点事儿
现在的车都有大屏,但好不好用是另一回事。我最满意的是跟手机的配合——早上在家看了半截导航,上车自动接上;晚上车里没听完的相声,下车拿手机接着听。
听着普通,但真用起来就回不去了。就像当年从翻盖机换到触屏机,那种流畅度一旦体验过,你再让我用回老式车机,那感觉跟倒退十年似的。
辅助驾驶也挺实在。不是说有多高级,就是市区堵车的时候能解放你的脚。上周五晚高峰从国贸开回家,全程基本没踩过刹车,跟车、变道都挺自然。偶尔有人加塞,系统反应也够快。手还是得搭方向盘上,这规矩我一直守着。
不好意思说的细节
车里音响是个意外惊喜。不是那种KTV包房的轰头低音,而是层次清楚,听人声特别舒服。有天晚上一个人开车,放了首老邓的歌,那声场包裹感让我一度以为自己在小剧场。
还有个功能挺邪门——记忆泊车。我每天停车位就那个地儿,现在基本是车自己倒进去,我在电梯口刷手机。刚开始还会盯着,现在已经彻底放心了。有次带朋友看,他站那儿看傻了:“这比我停得还正。”
实在话
二十多万买这车,配置确实给得足。激光雷达、可调悬架这些东西,以前都是三四十万级别才有的。我不懂那些技术名词,但用起来能感觉到钱花在了实处。
车主群里经常有人讨论性价比,有人说值,有人说堆料。我觉得都对,但最终还得看用着顺不顺手。就像买手机,参数再漂亮,卡顿掉帧也白搭。
开了半年多,车主群里反馈的问题基本都能通过升级解决。上个月更新后悬架阻尼可以自己调了,这种感觉挺新鲜——车越用越顺手,而不是越用越旧。
最后这点事儿
买车这事儿因人而异,有人看品牌,有人看体验。这车适合我,可能是刚好踩中了几个点:充电快、开着舒服、智能化够用、价格不离谱。
那天服务区遇到的车主,临走前加了我微信,说想实际体验一下。我说行,反正也不是什么商业机密,都是代步工具,合适就用,不合适就换。
车嘛,到底还是拿来开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