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五界”搅动国庆车市,传统车企承压,协同效应远胜单打独斗

去年国庆节期间,国内的汽车市场可以说是相当热闹,大部分车企都在忙着一件事:降价。

各种优惠、补贴、直降活动满天飞,目的就是为了在假期里多卖几辆车。

可就在这一片“打折甩卖”的吆喝声中,华为却唱了一出反调,他们联合赛力斯推出的新款问界M7,不仅没降价,反而比老款的起售价还贵了两万块钱。

华为“五界”搅动国庆车市,传统车企承压,协同效应远胜单打独斗-有驾

这一下就让很多人看不懂了,心想这不就是逆势而为吗?

大家都巴不得便宜点好多卖车,你倒好,还涨价了。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整个国庆假期,华为的鸿蒙智行车系,也就是他们和几家车企合作搞的品牌联盟,总共拿下了超过四万八千台的大定订单。

这个数字,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简直就像一颗重磅炸弹。

人们不禁要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消费者会愿意为一款更贵的车买单?

这背后,其实藏着华为一套完全不同于传统车企的打法,这已经不是简单卖一辆车的问题了,而是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我们先来仔细看看问界M7这波操作到底高明在哪里。

表面上看,涨价是个不讨好的行为,但实际上,华为是在用价格做一个筛选。

华为“五界”搅动国庆车市,传统车企承压,协同效应远胜单打独斗-有驾

新款问界M7最大的卖点,就是搭载了华为最新的鸿蒙智能座舱和那套备受好评的ADS 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

这两样东西,是华为最核心的技术,也是它敢于叫板所有新势力和传统豪强的底气所在。

所以,它把价格定在二十五万左右,实际上是在向市场传递一个清晰的信号:如果你想体验到我们华为最顶尖的、最完整的智能汽车技术,这就是门槛。

这个价格,一下子就过滤掉了那些只追求性价比、对智能化体验要求不高的消费者,精准地吸引了一批对科技感、对新鲜体验有强烈追求,并且具备一定消费能力的用户。

当这些高质量的潜在客户被吸引到店里之后,好戏才真正上演。

他们体验完问界M7,大概率会被那流畅的车机系统和聪明的智能驾驶所折服,觉得“这车确实值这个价”。

就在这时,旁边停着的那台尺寸更大、设计更豪华的问界M9就进入了他们的视线。

销售人员会很自然地引导他们去比较:您看,M7的智能化已经这么出色了,但如果您对空间、对豪华感还有更高的要求,那M9就是为您量身打造的。

M9不仅空间大了一圈,内部配置更是奢华,甚至还有车内投影这种听起来就很科幻的功能。

这么一对比,很多原本预算只够买M7的客户,心里就开始活络了。

华为“五界”搅动国庆车市,传统车企承压,协同效应远胜单打独斗-有驾

他们会想,既然都已经花了二十多万买华为了,再多加一部分预算,就能得到一个全方位的、更极致的体验,好像这笔钱花得更值。

你看,问界M7就像一个流量入口,负责把对华为技术感兴趣的人都吸引过来,而问界M9则像是旗舰店里的镇店之宝,负责把这些高质量客户的消费潜力彻底激发出来。

这种打法,传统车企很难模仿,因为它们的车型之间往往是相互独立的,而华为体系下的所有车,共享的是同一个“智能灵魂”,用户升级的体验是连贯的,感觉就像是从一部标准版手机换到一部Pro Max版,熟悉又强大。

如果说问界的成功还在很多人的预料之内,那么另一款车——智界S7的火爆,则真正体现了华为“军团作战”的可怕之处。

就在所有媒体和消费者的目光都聚焦在问界M7和M9这两款SUV上时,由华为和奇瑞合作打造的轿跑智界S7,在市场上也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它就像一个潜行的刺客,悄无声息地收割了大量订单。

这是怎么实现的呢?

这就得说到华为战略的协同效应了。

市场上的消费者是多种多样的,不是所有人都喜欢SUV。

比如一个追求时尚和操控的年轻人,他可能被华为的智能驾驶技术深深吸引,也走进了店里。

华为“五界”搅动国庆车市,传统车企承压,协同效应远胜单打独斗-有驾

他试驾完问界M7,觉得技术确实牛,但一看那车方方正正的,感觉有点过于稳重,不太符合自己的个性。

就在他犹豫的时候,销售人员指着旁边一台造型流畅、充满运动感的智界S7对他说,这款车同样搭载了全套的华为智能技术,但它是一台纯粹的轿跑,加速更快,开起来更有趣,外观也更拉风,而且价格门槛可能还更低一些。

这一下,就完美解决了这位年轻人的所有顾虑。

这就是华为布局的高明之处。

问界品牌负责向上突破,树立起豪华、智能、顾家的品牌形象,把整个鸿蒙智行联盟的技术高度和品牌价值拉上去。

而智界品牌则负责精准切入细分市场,用更年轻化的设计和定位,去满足那些被问界吸引,但需求又有所不同的消费者。

它们之间不是竞争关系,而是互补关系。

问界打下的好口碑,直接为智界做了背书,消费者会觉得,既然都是华为的技术,那品质肯定差不了。

这种品牌之间的相互引流和补充,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合力,把各种需求的客户都尽可能地留在了自己的生态圈里。

这就像一个大型购物中心,既有高端奢侈品店,也有潮流品牌店,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让他们来了就不想走。

华为“五界”搅动国庆车市,传统车企承压,协同效应远胜单打独斗-有驾

所以,去年国庆节我们看到的所谓“华为奇迹”,根本不是某一款车的胜利,而是华为整个汽车战略的初步成功。

这个战略的核心,就是不再像传统车企那样,一款一款地开发和销售汽车,而是构建一个庞大的、协同作战的“汽车生态”。

这个生态主要有三个支点。

第一,是技术共享。

华为把最难啃的硬骨头,也就是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电控系统这些核心技术,做成了一个标准化的技术平台。

合作的车企,无论是赛力斯、奇瑞,还是后续的北汽、江淮,都可以直接使用这个平台来造车,大大缩短了研发周期,也降低了成本。

第二,是品牌差异化。

每个合作品牌都有自己的定位,问界主打家庭豪华,智界主攻运动时尚,未来的新品牌可能会覆盖更多不同的市场,它们各司其职,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产品矩阵,避免了内部的无谓竞争。

第三,是产能联盟。

华为不自己下场造车,而是选择和国内顶尖的汽车制造企业合作,这不仅规避了巨大的资产投入风险,还形成了一个灵活的生产网络。

当某一款车订单暴增时,华为可以在整个联盟内协调资源,保证生产和交付的稳定。

这使得它们不再依赖于某一个“爆款”,而是有能力打造一个“爆款矩阵”,从根本上提升了销量的上限。

这一整套打法,对于还在纠结于配置高低、价格多少的传统车企来说,无疑是一次降维打击,因为竞争的维度已经完全不同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