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利川那场车祸视频我反复看了几遍,心里堵得慌。真的挺揪心的,因为我觉得这场悲剧,本来完全可以避免。画面里,路是条双向单车道,中间没隔离带,车子、人都不多。那个蓝衣男子骑电动车,慢悠悠地晃在机动车道上,我当时就想,乡镇路上这电动车乱象真普遍,随意穿行的比比皆是。但随后的事儿太糟糕了——白色小车速度明显过快,司机为了避让电动车,猛地向右打方向盘。
结果呢?不是踩刹车,反倒是把油门给踩死了。车擦着电动车掠过后,直接撞上路边一个行人。司机叫熊某琴,54岁,开的还是儿媳的车,车上贴着实标。我脑海里马上冒出那画面,54岁的新手司机,遇紧急情况容易慌乱,这一点不夸张。脚就像焊在油门上,根本没反应来得及抬脚换刹车。
我回想起来,去年某地也发生过类似事故——新手司机在停车场一踩油门,直接撞进了超市,造成多人受伤。把油门当刹车,真是祸害不少。开车基本功不到位,遇紧急情况僵在原地,这种现象很普遍。
我身边一修理工朋友说过:那脚底下不分青红皂白,结果只会越踩越猛,见不得火急火燎的状况。这句话说得狠对。
其实乡镇道路上,车辆混行、电动车占道早成常态,像那位蓝衣男骑的电动车,也有责任。可这责任不代表司机就能掉链子——既然占了机动车道,责任肯定得承担,至少被罚款处罚。要不然,悲剧迟早还会发生。
临场打个心算,假设白车当时能马上把脚从油门挪开,哪怕刹不住,也会慢下来那么3-5公里每小时,结果轻一些还是轻一些的。
说实话,53、54岁这个年纪,开新手车本来就不是常态,心态更容易波动。还有点小细节我刚才翻了下笔记,这司机当时穿着高跟鞋。我得承认,这挺尴尬——高跟鞋开车对脚感和踩踏精准度影响不小。尤其新手,又紧张,脚下踩得更猛了。有人说女人自主紧张时,更容易猛踩油门又不松脚,心理上觉得靠得住,实际上身体反而僵硬。
我以前一直觉得这是司机技术问题,但这回反思了下,心态其实更重要。开车不光得有技术,更得有心理素质,沉着冷静一点,即便技术欠缺,也能保持头脑清醒。有时候司机没经验,反应慢,可以理解;但没法理解的是慌乱时连油门、刹车分不清,甚至越踩越猛。
说句实话,我不是在拿人开涮,我也见过不少老手刚上路时紧张得手脚打颤,但他们惯能慢慢养成。这更说明起步阶段的姿势惯太重要——就像孩子学步,开始姿势如果错了,慢慢就矫正了。如果女性座椅调得太靠前,心理感觉舒服些,实则驾驶时手脚反而更容易僵硬,我猜可能也跟心理压力相关(这点没深度研究,是我没细想过的猜测)。
这让我想到一句销售对我说的话:车卖出去容易,把‘开车冷静’卖给客户可难着呢。如何训练司机正确的踩踏惯、心态管理,才是硬道理。
我得承认自己前面说得有点大了,只怪司机不扎实,其实这事儿不是简单技术致命,也跟心理波动有密切关系。反倒是那车是自动挡,让踩错油门的风险暴露得更加直接。手动挡车也许没那么快踩死油门,毕竟一个离合控制,一个油门,一个刹车,操作复杂了点,但怎么说至少不会全盲踩油门冲出去了。
这里不禁想到,保险公司要是怎么赔付?驾驶员的个人责任和保险保护比例肯定很伤脑筋。估计肇事司机个人负的赔偿责任大头,非机动车占道也算一个责任点,保险公司理赔时也得走这些条条框框。短时间内,应急方案很难落实,等用户和理赔双方磨时间,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又会叠加。
我就想问,你们平时开车时会不会因为紧张踩油门踩刹车搞反?有没有过蹲守急刹车结果没踩准,反倒加快的经历?在我朋友圈,倒是有人说这很尴尬也很常见,但都没人敢出口。咱们开车,心底底线就是要对自己和其他道路使用者负责。
以上这些,拓展开讲下去都是学问,但我想打断一下,不然又成太学术了。(这段先按下不表)
我还有个小跑题,前不久去一朋友家,他是某品牌供应链负责人,跟我吐槽说:现在供应链乱七八糟,导致车上的电子辅助系统偶尔出错,也增加了司机慌乱时的负担。我突然觉得这跟司机踩错油门的不可控状态有点像:环境已经复杂不堪,人的操作却还要求百分百准确,真是蛮难。
而这些细节不都是我们平时看车、谈配置、比动力时忽略的么?倒回来想,车的设计也应该考虑司机紧张时的救命缓冲,不能全靠个人技术好。
结尾抛个问题给你们,你觉得未来技术会不会真正帮司机克服踩错踏板的风险?简单的硬件保护够不够,还是得靠心理疏导、模拟训练这些软手段?
我还蛮想看看这块能不能有突破,但光是想想这些细节,就觉得我们离零事故的梦还挺远。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