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的早晨,比咖啡还能刺激神经。
还没睁眼,几条消息已经把枕头边的理想ONE车主吵醒,手机屏幕一亮,朱江明那句“增程没未来”,像闹钟一样直接把人叫回现实。
你要说群友反应慢?
别逗了,理想ONE才刚加完油,二手价就变成了段子素材。
三年40%的保值率,真不是段子手的灵感,是数据。
曾经谁不是朋友圈里“续航焦虑?不存在”的嘴硬代表,现在全成段子了。
零跑C11增程版的广告还在楼下电梯里刷屏,老板却先在台上把自家产品“自黑”了一把。
自家人打自家人,娱乐圈那点宫斗都得靠边站。
广告部门估计得一边喝咖啡一边琢磨文案要不要换成“买得早不如买得巧”。
玩笑归玩笑,800V快充桩的增长是真快,去年充电桩密度比网红奶茶店还密。
十分钟充满,发动机那点机械优越感,突然就像老式BP机,谁还真当个宝?
你说增程就此凉凉,真没这么简单。
东北的冬天,谁家纯电不开“电热裤”?
那边刚降温,朋友圈就晒出各种续航缩水的惨剧。
增程的那点“机械安全感”,有时候比羽绒服还管用。
知乎上的杠精们,三观比电桩还密集,各种“你行你上”轮番上阵。
有人就认准那一声发动机的嗡嗡,纯电的安静,反倒让人不习惯。
快充桩、麒麟电池、小鹏G9、丰田固态,各种新技术像下饺子似的冒出来,消费者跟着技术瞎跑。
手机换代你还得等一年一更呢,新能源车主这边刚买完,下一代就上市了。
充电枪插口都快赶上手机充电线的多样性了。
现在买车,得像炒股一样盯着行情,怕买成“明日黄花”不说,车贩子还得挑毛病。
理想ONE三年只剩四成残值,这不是段子,是现实。
二手市场上的那点“自信”,全写在车商的脸上。
想起去年理想和问界在群里吵得热闹,大家还争谁才是增程王者。
今天群里风向一变,连段子都带点自嘲。
昨天还在比谁的发动机更静音,今天开始研究快充桩布局。
你要说技术进步给人信心?
不如说是把焦虑从一块地方转移到另一块地方。
零下二十度的早晨,纯电车主和增程车主唯一的共同点,就是都想让自家车多跑十公里。
行业的变化,有时候比翻书还快。
今天朱江明唱衰增程,明天说不定又有人吹捧混动,后天再来个氢能源。
技术圈的风口,比网红直播间还难预测。
别说老板一句话能把市场定调,网友一句话都能让群友破防。
你看,有人琢磨“等一等,快充普及了再买”,也有人认死理,发动机的声音就是最踏实的安眠曲。
增程的“优越感”这几年被新技术冲刷得差不多了,理想ONE那波“保值率跳水”,其实是整个行业的缩影。
谁都怕做“技术小白鼠”,可等到快充、固态电池真大面积铺开,新的焦虑又会冒出来。
买车这事,真没“圣诞老人”,自己兜里揣着钱,才是最大的底气。
市场的风向说变就变,今天还在唱衰增程,明天搞不好又流行什么新玩法。
说到这里,行业里那些年老玩家早已习惯了技术的“割裂感”。
2017年比亚迪和蔚来刚开始拼续航,谁会想到五年后大家开始比快充、比智能?
增程这条路,说是过渡也好,说是陪跑也罢,反正没人能保证自己不是下一个被拍在沙滩上的倒霉蛋。
你看,技术进步就是这种感觉,刚适应完一波,“下一波”已经在来的路上。
车圈的朋友们,谁不是市场里的“打工人”?
有时候,技术进步像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谁都怕跑着跑着就被超。
今天的主角朱江明,倒是玩了把“自黑营销”,一边打脸自家产品,一边把行业焦虑摆在台面上。
有人说他为零跑纯电铺路,有人觉得这叫“情绪发泄”,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风向随时能变,谁都不想被“收割”。
你说增程还有没有未来?
不如说,这个行业永远都在变。
你现在的选择,等明天技术一升级,又得重新考虑一遍。
纯电、混动、增程、氢能,下一个风口是什么?
没人敢打包票。
评论区留给你们,冬天的早晨,是发动机的声音让你安心,还是快充桩的速度让你踏实?
留言区见,别让这场大戏只剩下老板的独白。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