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停着不动也能赚钱?江苏、广州等地的车主最近发现,只要在手机上点几下,自家电车就能变成"移动充电宝"给电网供电,单日最高能赚五百块。这种新鲜事背后,是电力系统正在玩的新花样。
深夜的电就像菜市场的收摊货,价格便宜量又足。发电厂的水轮机、火电机组不能随便停机,可半夜用电的人少,多出来的电要么白白浪费,要么低价卖给隔壁省。现在电网公司学聪明了,用打折电价吸引电动车车主半夜充电,等白天电费贵的时候,再让车主把电卖回来。某款电池容量100度的电动车,充满放空一个来回能拿五百块补贴,扣除成本净赚三四百,够充一个月电费。
这种双向充电技术专业名词叫"车网互动",最早在东京奥运会场馆试水。国内先在工业密集的沿海城市试点,因为这些地方工厂多、空调多,夏天用电像饿虎扑食。去年成都高温天限电时,要是早有这技术,说不定能少停几栋写字楼的空调。不过电网调度员私下透露,现在参与的车主还不到千分之一,主要卡在电池损耗这道坎上。
电池厂家和电网正在打擂台。车企宣传说每天满充满放能扛十年,但老司机们发现,手机电池两年就蔫了,汽车电池能好到哪去?有车主算过账,赚的补贴可能还不够将来换电池的零头。但电网的工程师反驳说,家用车电池通常只用掉三成容量,拿出两成参与调度根本不影响寿命,这就像水库放水,留足安全水位就行。
最积极的是跑网约车的师傅们。他们的车白天跑路晚上充电,现在改成晚上充电白天卖电,收入多开一单。广州有个司机把充电时间设在凌晨三点,清早出门前卖一半电,等中午电价高时再卖剩下的,比同行多赚一顿早茶钱。不过他也抱怨,找支持双向充电的充电桩像捉迷藏,全广州才十几个点。
电力公司正在悄悄改造设备。以前充电桩只会埋头吃电,现在要升级成能吐电的"貔貅桩"。无锡某个充电站装了新型电表,能区分充电放电两种状态,结算时自动抵扣电费。工作人员说这就像银行卡存取款,只不过存取的都是电。但改造费用不菲,一个桩要加装两万块的设备,目前全靠政府补贴撑着。
电池技术也在暗中较劲。宁德时代最近展示了循环寿命六千次的电池,理论上每天充放能用十六年。但消费者更关心现实问题:频繁充放会不会影响保修?某品牌客服的标准回答是"正常使用不影响",可什么叫"正常"就各有各的说法了。有车主在论坛晒出电池健康度报表,三个月掉了百分之二,评论区立刻分成"血亏派"和"真香党"。
专家们倒是意见一致:这招解了电网的燃眉之急。我国每年弃掉的电够三千万辆电动车跑一年,现在相当于把停车场变成巨型充电宝。清华大学有个课题组测算过,如果十分之一新能源车参与调度,能顶三个三峡电站的调峰能力。但他们也提醒,别指望靠这个发财,电网补贴就像共享单车红包,前期撒钱培养习惯,后期肯定要降价。
保险公司已经闻风而动。平安产险新推的"电池衰减险",明摆着冲着车网互动来的。条款里写满"年度充放循环不超过300次"之类的限制,精算师们早把账算得门清。倒是二手车商犯了难,收车时怎么检测电池是不是"过度参与调度"?有人开始囤积检测设备,准备将来当"电池算命先生"。
这场电力版的"闲鱼交易"还在发酵。北京上海的白领们开始打听什么时候轮到自己,山西煤矿的电动重卡司机琢磨能不能用矿场电价差套利。电网调度中心的大屏幕上,代表电动车放电量的曲线每天往上窜,像春笋冒尖。但最开心的可能是充电桩厂家,他们的产品目录里悄悄多了一行小字:支持双向放电,选配加钱。
电力市场从来都是精打细算的买卖,只不过这次把老百姓的电动车也拉进了牌局。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