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5年7月全国乘用车销量排行榜,其实说句心里话,这榜单一出来,表面看没啥意外,但里面的故事多得很。表面一片和谐,实际上牌桌底下勾心斗角,每家每户都想着如何抢头条。你搁着喝茶看热闹,我来跟你唠一唠,这“淡季”之下,其实谁过得舒坦,谁在冒冷汗?
先抛个问题:“新能源逆风依然猛进,特斯拉凉了?小米SU7真成了搅局黑马?”是不是有点意思?这一年一度的传统淡季,销量下滑几乎成了行业常态,可谁也没想到,这盘棋局里,老脸新面竟然来了个大洗牌。听着是不是有点像去年世界杯冷门那会儿,一夜天翻地覆?
往下捋一捋,先聊聊整体氛围感。整个7月,全国乘用车市场数据一摆出来,不看不知道,一看小心惊掉下巴。环比是都降了,整体产销分别少了近8%和11%。但奇怪的是,同比照样猛涨,增幅都在13%以上。就拿新能源板块来说,本来大家都说天热了想歇会,结果还是同比大涨26%。车企们一边喊累季节性下滑,一边又在朋友圈晒业绩,你敢说这是“真的淡季”吗?活脱一个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的典型案例。
这一轮表面降温,实则内部较劲,新能源汽车不但没退烧,反而抢了50%多的市场。新能源渗透率直接刷到了历史新高54%。啥意思?过去是众星捧月,现在这帮“电动小鬼”直接上位做主角了。谁还记得两年前燃油车一统江湖的场面?仿佛昨天的事,今天就已经是另一派世界。
继续八卦一下品牌座次,排一排老大是谁。比亚迪,这家伙又是冠军,而且甩开一大截,月销25万台,第二名大众都得抬头看。但别瞧比亚迪霸气,压力其实大得要命,同比降了十六个点。你想想,五年前比亚迪要是卖这么多,那是踩着风火轮往前冲,现在但凡持平都算赢,这就是规模大了带来的焦虑症。反倒是吉利猛如虎,旗下银河同比增幅直接一年翻两番多,冲进了万里挑一的月销十万俱乐部,这速度,你要说不是“今年最大黑马”我不信。
紧跟其后的还有老熟人五菱、长安、日产、奇瑞,顺带插个队的鸿蒙智行。不是我吹,这帮新势力能进前十,背后水有多深只有他们自己清楚。外面看着是熬汤,里面其实全是火锅滚油。另一个有意思的点,前十品牌里,门槛已经飙到五万台/月。你三万多都不好意思开口了,这哪是车市啊,这明明是短道速滑,只要慢一点,就得摔出赛道。
咱再换个角度单聊车型。吉利星愿一飞冲天,直接踩着特斯拉Model Y脑袋上了榜首。你能想象?特斯拉高光时刻的Model Y每月都在“王座”,现在直接被反超,而且还是环比暴跌三分之一那种。这年头,真是谁卷到最后谁胜利。别以为特斯拉在国外横着走,国内环境真不是一条道走到黑。
更刺激的是小米SU7,妥妥的“新晋流量担当”。上市才一年,直接跻身中大型轿车一哥,销量两万四,产能都快跟不上了。每天在社交平台上#摇号小米#成了新梗,雷老板在旁边乐呵呵,估计笑得嘴角都快抽筋。哪个新势力不是梦想着有这么一天?而真正的硬伤吧,小米现在不是没人买,是压根造得不够快。
顺嘴说下问界M8,平均价一台40万,居然也能月销两万多?这在MPV领域简直是开了挂。看数据,在高端市场号召力杠杠的,传统合资都得靠边站。还有比亚迪,虽然现在头上飞着吉利的乌云,自己还能坚守两款车型在前十,插混轿车“秦PLUS DM-i”还是有说头的。
燃油车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Top10只剩三席,日产轩逸、大众朗逸、吉利博越L还撑着场子。要说新能源上位太快,有点不讲武德,但你也得服,消费升级的趋势谁也挡不住。照现在的势头,明年能不能再剩仨都保不准。可别小瞧燃油这一根筋,人家在前二十里还是占了不少名额,凯美瑞、迈腾啥的都“老而不死”,说明市场还没全盘翻篇。
接下来,再剖析一下轿车、SUV、MPV这三个小分队,到底谁是王者谁在挨打。复制粘贴的数据咱不念,聊点人味的。轿车榜上,10万以下的小型电动车简直是全民爆款。吉利星愿、五菱宏光MINIEV、比亚迪海鸥,压根不用担心“月光族”买不起。合资品牌中日产轩逸还算坚挺,朗逸勉强挂个边,其他基本被新能源锤得七零八落。小米SU7能把20万辆级中大型轿车做到第四名,这放过去谁信?
SUV榜就更有戏,看上去燃油车支棱起来了,前十占了七席。例如Model Y虽然还在榜首,可是环比掉队三成,明眼人都知道危险近在眼前。下一步,问界M8、吉利博越L以及长年稳扎的日系合资,怕是要上演“追赶大戏”。零跑、理想这些新能源小弟弟,也在锻炼队伍蓄势待发,啥时候突然发力,极有可能让老江湖们措手不及。
MPV就不用多说,格局比隔壁两位小众。高端的M8、别克GL8依旧坚不可摧,但丰田赛那这外援MPV依然是销量老大,还带着自家姊妹格瑞维亚刷榜,凭啥?人家口碑就在那里。魏牌高山、传祺两位自主新秀的进击,说明这个细分市场已经不是合资一边倒的战场。最魔性的还属理想MEGA,元气满满地跻身销量前十,虽然争议多,但架不住市场真金白银的支持,你说现实魔幻不?
咱稍微专业点,回顾一下涨跌排行榜。最大赢家吉利博越L直接月增八千多,零跑B01、小鹏G7、比亚迪海豹06 EV跟着沾光。说新车是拉动销量的最强变量,并不过分。反观“最大掉队王”毫无悬念是特斯拉Model Y,环比减少一万四,放搁谁谁顶得住?比亚迪宋Pro DM、比亚迪海鸥、本田CR-V、零跑B10也都掉了一大截。这局面完全验证了车市一句老话:一代新人换旧人,半壁江山在变天。
有人要问了,那这些数字背后,真正反映了点啥?直白讲,新能源对燃油车轰炸级蚕食,已经成了不可逆的大势。尤其轿车市场,传统合资苦苦支撑,新能源自主品牌一天天地“打城池”,合资品牌压力山大,持久战已然打响。就算在SUV细分里燃油车还扛着大旗,新能源来势汹汹,一切只是早晚的问题。
也不能不提中国品牌整体杀疯了,不光是比亚迪式的“迭代升级”,更是吉利、奇瑞、五菱、鸿蒙、小米这些新旧势力同步发力,集体杀进主流市场。这挤压感让一众合资不得不重新调整战略,否则就等着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
值得玩味的是,拉动销量的最猛推手,反而变成了新车型。每次新车一上市,立马带动整体销量拉高,不仅抢着上榜还让老对手喝凉水。这说明用户群体变化很快,过去讲品牌忠诚度,现在一切看产品体验和创新标签。不抓住用户需求,就只能看着别人吃肉自己啃骨头。
综合来看,7月乘用车榜单绝对是新老势力短兵相接的精彩缩影——新能源冲击传统、国产品牌全面崛起、新车型决定胜负,每一条都足够刺激。谁说淡季只能喝白粥?看看这些杀红了眼的“销量大戏”,你就明白汽车江湖从无冷场。
说回来,这样的变革,一方面让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各种新车、新品牌、新玩法层出不穷——从十万的小电车到四十万的高端MPV,应有尽有;另一方面对传统车企来说,危机感时刻在线,“船大难掉头”这话,善意、但残酷。你问明年会怎样?我只能说风还会更大,牌桌上拼到最后的一定是持续创新、动态调整的那帮“活得明白人”。
各位看官你们怎么看?今年的车市这盘大棋,谁是你心中的最大赢家、最让你惊讶的黑马?你喜欢新能源卷燃油,还是怀念以前那种“大排自吸、烧油有劲儿”的纯血味道?欢迎一起唠嗑讨论!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