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像厚重的钢板,将办公室的玻璃窗切割得严丝合缝。空调出风口像是断断续续的叹息,偶尔一只加班的蚊子在灯下转圈,对这里的空气充满兴趣,似乎还存着几分对汽油味的敬畏。文件散落一桌,手机屏幕还亮着,顶着“领克&极氪”置顶推文。外头传来保安拉门的声音。朱凌的工位,和极氪、领克那些迷雾缭绕的往事一样,快空了。
一个星期前还在官宣口径:“不再适合代表极氪和领克发声。”五天后,朱凌在社交平台给沃尔沃车型发了张配图,不久,相关“朱凌已加盟沃尔沃任亚太区运营负责人”的消息像泄了气的轮胎——噗通、混着蒸汽味扩散开来。传言落地,这一切似乎比极氪某次潮水般的销量变动还迅速。
有人问过我,“如果你是朱凌,会怎么选?” 让我们换个角度设想:假如你亲手拿着品牌往上堆,见证高光,再扎进亏损红海和突如其来的信任溃坝——你选留下,还是转身?
从证据链的角度,一切并不复杂:
朱凌2014年汇入吉利,从江淮的稳定转轨造车创业,自领克02阿姆斯特丹首秀,到领克03富士赛道破圈,再到03+月销万辆,高光时刻密集堆叠。他说:“领克的诞生和生长,是理想主义者的胜利。”但理想主义往往不能做长期理财产品,风口变了,新时代汹涌而至——智能电动车。
2021年,极氪应运而生,像是脱胎换骨的实验品,从西装到牛仔裤,从本分变异为科技潮流。001成为流量担当,上市即爆卖。但没有人提醒你,一把猛火后,总有人要被热浪灼伤。车型一年三变,“等等党”成行业暗线;老车主“买贵”、“买亏”的愤怒还没消化完,维权声浪已盖过宣传口号。
此役,朱凌临危受命,C产品线从X到007,再到7X、007GT,像一支强心针定向打进销售数据里。但抛开营销话术,销量就是明晃晃的KPI:极氪001沦为背景板,7X、007勉强顶住月销近万的大梁。然而,这与高阶目标相比,不得不承认,“救火”只是止血,没法让人热血沸腾。
更有趣的,是极氪自己都没搞明白定位。“向上”的极氪,价格范围从十四万九到八十多万,跨度堪比吉利的自家兄弟。要知道,很多品牌的定位分明是靠“割裂”——“你负责高端,我图量大”,而极氪用“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做了个自我玩笑。中间缩水、价格混战,活脱脱一场企业版的罗生门——结果是战略越摇摆,消费者越迷路。
极氪背刺事件是个拷问信任的分水岭。前任承诺者卖出001,后继者用新款打了自己买家一记“温柔肘击”。赔付、安抚、优惠券,“亡羊补牢”统统上场,却像是用创可贴想补一辆被撞折的底盘。事件发酵,连吉利高层都在二季度业绩会上鞠躬致歉,憋着一口“后悔药”喝下肚。
行业里的黑话,有时候比刑侦现场都冷。业绩会上按理说应该是敲锣打鼓的时刻,这回却成了大型忏悔大会。道歉现场,主事人安聪慧就像被“999”灯号叫去的急诊科主任,明明不是第一责任人,却还得笑着认错。因为这场“背刺”失信,恰逢新旗舰上市——这一仗,再输就不是“高端失败”,而是团队输光“天然信任力”。
这时候我就想起以前在现场看到的那些反向证据链:“如果当事人不是主动退出,而是被环境过滤?” 不是不想造车,而是型变、策变、心变都不在自己手里。朱凌的出走、沃尔沃的新履历,不过是“理想主义团队”里又一位做完现场勘查的技术骨干,主动把化学防护服递还给了组织。
说到这里,职业习惯总忍不住跳出来:哪怕用最冷静的专业视角去复盘,若干细节还是让人唏嘘——像车型命名“ZERO”,最终归零的不是产品,而是亲历者的热忱;像每一个“合久必分”,被一句“迈步从头越”统统归并,倒像是情感现场的“证物袋”,密封得只剩下唠叨和教训的味道。
一个企业高层离职,远没案发现场那种血腥和棱角,但多的是留痕:几句道歉掩盖不了战略定位的摇摆,KPI数据也覆不住团队激励的真空。朱凌走后,顶梁柱产品更换,销量起起伏伏,极氪究竟能否迎来下一波“高光”?还是再迎一轮“等等党”?
故事结尾有没有绝对答案?恰恰没有。现实远比起案件现场还暧昧:当复盘成为例常,悔意和进步能排队兑现吗?未来的极氪,会不会成为下一个行业反面教材?企业的信任信号能补回来吗?
职场和造车这事,从来没真相,只有下一任的推理和经验累积。你给自己的现场留了多少备份证据?轮到你站在决策门槛,会装作看不见,还是主动归零准备再来?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