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纯电汽车市场格局已重塑,比亚迪销量首超特斯拉,海外市场成为增长最大引擎,各大汽车网站公布最新销量排行榜

2024年第四季度,比亚迪的纯电销量超过特斯拉。这消息一出,圈里不少人炸锅了。说实话,我也是有点意外——毕竟特斯拉多年来在纯电领域几乎就是那个神车,一手撑起了整个行业的关注度和热度。可数据摆在眼前:比亚迪第三季度全球累计销量110万多辆,纯电就贡献了58万台,单季同比增长31%。特斯拉同期全球销量不到50万,整整差了8.5万多台。你说这不大翻天了?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去年年底我还在给朋友解释,特斯拉的Model 3和Model Y凭借极佳的续航和充电网络,短期之内很难被超越。可现在看来,这个说法得稍作修正。比亚迪的攻势重点在海外,尤其东欧、东南亚还有拉美市场,对比新能源渗透率不高的欧美某些区域,他们更能打入市场。供应链呢,我猜测比亚迪在锂电池和电机核心组件的布局更灵活——这就跟做饭你有自家菜地,别人得天天去超市买蔬菜,一个成本、效率自然差一截(这段先按下不表)。

全球纯电汽车市场格局已重塑,比亚迪销量首超特斯拉,海外市场成为增长最大引擎,各大汽车网站公布最新销量排行榜-有驾

有一次和在欧洲的一个代理聊,他吐槽说:特斯拉车卖得好,但价格高,配置标准化,碰上我们这些当地用户,有时候反而不如比亚迪这些多样化的选择实在。我听着觉得挺有意思,毕竟用户心态很复杂。比亚迪车型多样,从A级轿车到中大型SUV一步到位,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这种渠道链路上的胜利,估计很难用单纯技术指标讲清楚。

我也得承认,这里有点片面。特斯拉的超级充电网络还是独门利器,短途快充体验目前比比亚迪好不少。只随着充电基础设施快速铺开,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和海外部分区域,充电刚需逐渐被满足,纯电车的门槛降低,消费者的选择也自然改变了。对,比亚迪的海外增长这两年可以说猛然加速了。

全球纯电汽车市场格局已重塑,比亚迪销量首超特斯拉,海外市场成为增长最大引擎,各大汽车网站公布最新销量排行榜-有驾

再说数字:彭博的分析师预测显示,2025年全年比亚迪的纯电销量将比特斯拉多出56万辆。这个数字很大,一年多半台Model Y和Model 3的产量啊。你有没有感觉,这背后除了产品和价格,还有就是品牌认知在缓慢变化?以前特斯拉这个电动车代名词地位难逾越,现在消费者对比亚迪的认可度明显提升。可能是因为从研发到供应链,比亚迪表现得越来越像一个全球化的汽车商,而不只是国产之光。

讲个现场感受,很最近我一个哥们儿买了辆比亚迪汉EV,他跟我说:感觉挺扎实,内饰虽然不奢华,但实用且好用,关键是续航和能量回收都让我很满意。他单位还有几个同事也陆续选了比亚迪,理由也很简单——性价比加上口碑,在他们眼里现在比特斯拉更接地气,尤其售后维修方便,配件获取快,这方面的细节往往不容易被媒体报道,但做出来真是体验差异挺大。

这不禁让我想起一直以来的供应链博弈。特斯拉强调自研和封闭供应链,像个精英军队,打造独家战法;比亚迪则像个大杂烩,既自产电池,供应商也广泛招募。这种竞争模式就像两家厨师,一个偏重秘制配方,一个靠广式大杂烩灵活调整。谁优谁劣只有市场最终告诉我们。或许,灵活应对市场多变需求更重要。

全球纯电汽车市场格局已重塑,比亚迪销量首超特斯拉,海外市场成为增长最大引擎,各大汽车网站公布最新销量排行榜-有驾

不过我得自我更正,上面说的比亚迪灵活的供应链+产品多样性短时间内能压倒特斯拉是一种推断,实际情况可能还受宏观政策、货币汇率和物流瓶颈影响,这些因素的波动也会影响各家交付节奏。换句话说,纯电汽车销量的领先并不是单一因素导致的,这背后涉及很多条线相互配合。

你有没有想过,未来两家公司还能在全球新能源市场玩什么花样?特斯拉到底会不会推出一款更平价的车型来硬刚比亚迪这些性价比王者?又或者比亚迪会不会试着在高端市场做出差异化,再次塑造品牌形象?这个答案可能不像销量可以直接看到,而更依赖用户口碑和企业长期投入。

全球纯电汽车市场格局已重塑,比亚迪销量首超特斯拉,海外市场成为增长最大引擎,各大汽车网站公布最新销量排行榜-有驾

说点跑题的。我最近在研究纯电车使用成本,粗略算了下:以比亚迪汉EV为例,单次充电能跑约550公里,电费大概60元,折合单公里成本约0.11元;而燃油车一公里油费得0.7元左右,差距还是挺明显。你不禁怀疑这么低的使用成本,用户为啥还不全部转向纯电?这其中是心理距离、充电时间还是换车成本,哪块更难啃?

对了,我刚才翻了下手机相册,发现一张去年拍的展会照片,比亚迪展台那块地方也有不少专业媒体和用户驻足,和旁边的特斯拉展台相比,氛围更活跃——这小细节让我有点感慨,市场的关注焦点真的在变。

全球纯电汽车市场格局已重塑,比亚迪销量首超特斯拉,海外市场成为增长最大引擎,各大汽车网站公布最新销量排行榜-有驾

好了,说了这么多,你觉得比亚迪接下来会把销量王的位置坐稳吗?还是说特斯拉会反击?纯电汽车市场会不会出现第三条赛道让两家难以预料?咱们拭目以待吧。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