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车圈数据出来了,讲真,我看完第一反应不是兴奋,而是害怕。
中国市场前8个月干了2112万辆。
这个数字你得品,你细品。这不是在卖车,这是在搞一种很新的闪电战,直接把战线推到别人家卧室里了,属于是不装了,摊牌了,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这已经不是掀桌子了,这是直接把整个餐厅给爆破了,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
更离谱的是什么?是美国、日本、印度、德国、巴西,这五个哥们,从全球第二名排到第六名,所有人裤衩都不要了拼命卖,结果加起来的销量,还打不过中国一个。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这就是修仙小说里,主角已经是元婴期大圆满了,回头一看,最大的反派才刚筑基。这仗还怎么打?没法打。最好的防守就是直接投了,或者祈祷主角飞升的时候别一脚踩死自己。美国佬那边还觉得自己挺牛,卖了一千多万辆,稳居第二,感觉自己棒棒哒。但在元婴老怪面前,你这点修为,跟一只会叫的蛐蛐有什么区别?这就是降维打击,三体人看了都得重启一下智子,问问这到底是什么地球魔法。
然后我们再看看欧洲那帮老贵族。德国,法国,意大利,销量一个个跟自由落体似的。尤其是德国,汽车的发源地,工业4.0的代言人,结果呢?同比下滑。
这就很黑色幽默了。
过去一百多年,他们一直在讲故事,讲奔驰的尊贵,讲宝马的操控,讲一种深入骨髓的品牌玄学。你买的不是车,是身份,是信仰,是日耳曼工程师精神的延伸。是是是,你说的都对。
但现在,这个信仰好像有点漏电了。
因为我作为一个中年人,越来越觉得,所谓的品牌光环,在绝对的性价比和配置碾压面前,就是个笑话。你跟我谈历史底蕴,我跟你谈冰箱彩电大沙发,你跟我谈机械质感,我跟你谈自动泊车能精准识别老头乐。你看谁顶得住?这帮欧洲车企,还在那装什么呢!时代变了,大人!
会买奔驰的人,可能就是为了那个标。这种爱真的很特别,当你真的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你愿意为它的不思进取买单。但问题是,现在愿意为这种玄学买单的人,越来越少了。当隔壁的压缩毛巾泡水之后变成了一艘航空母舰,你手里这块祖传的LV手帕,就显得有点尴尬了。
日本和印度倒是还在增长,一个第三一个第四。但这俩哥们的心态估计也很微妙。他们就像是两个高手在华山之巅对决,旁边两个卖瓜子的。打得天崩地裂,日月无光,他俩在旁边一边嗑瓜子一边瑟瑟发抖,生怕被哪道剑气波及到,直接投胎转世。他们不是不想上场,是发现这个场子已经不是他们能玩的了。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车圈比作修仙,可能有点对不起那些真正努力修炼的道友。车圈比修仙可黑多了,修仙好歹讲点道法自然,车圈讲的是“道诡异仙”,每个人都练了一身邪功,主打一个发疯。
讲真,看到意大利的销量,我突然想起来我楼下那家快倒闭的兰州拉面,老板也是意大利人...哦不是,是甘肃人,但那种落寞的气质是一样的。
之前大家都说,存量市场要精耕细作,要讲究品牌调性,要体面。
现在呢?现在是黑暗森林。
不存在什么体面竞争,只有你死我活。最好的营销,就是定一个让所有同行都睡不着觉的价格。最好的技术,就是能让隔壁老王馋哭的技术。什么叫用户体验?用户体验就是让买了竞品的用户觉得自己是个大冤种。
自动驾驶的未来在哪里?不在特斯拉,在山东的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这种博弈的复杂程度,是任何AI都算不出来的。未来的汽车市场,比拼的不是谁的技术更牛逼,而是谁的心态更豁得出去。
所以未来的增长点在哪里?
原文说什么印度、墨西哥、巴西这些新兴市场。别闹了。
未来的增长点,在于谁能把汽车这个“耐用品”的帽子彻底摘掉,把它变成一个快消品。谁能把车卖得像手机一样,一年一换,性能每年翻一倍,价格每年降一半,换下来的旧车直接推进炼钢炉。
这不叫卖车,这叫倾销,这叫加速,这叫所有人都别想好过。
就问你怕不怕?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