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看到新能源渗透率超过60%这个数据的时候,我第一反应不是什么弯道超车,也不是什么民族自豪,而是脑子里嗡的一声,浮现出四个大字:不装了,摊牌了。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以前燃油车和新能源车还能在牌桌上互相客气一下,假装是“技术路线的探讨”、“消费市场的互补”。现在,探讨个屁,互补个锤子。这就是一场你死我活的闪电战,是一场掀桌子式的血腥械斗。60%这个数字,就等于告诉所有燃油车品牌,之前你们的好日子是按年算的,现在是按天算的,搞不好明天就得按小时算了。这个巨型蛊盆里的厮杀,已经到了连蛊虫的尸体都要被拿来当武器的阶段了。
然后你再看那个销冠地图,就更有意思了。这根本不是一个简单的消费偏好图,这是一张赤裸裸的《人类阶级与信仰分布图》,魔幻得三体人看了都得重启一下自己的计算逻辑。
先看经济最发达的那几个省份: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北京。冠军是谁?特斯拉Model Y。为什么?报告说是因为这些地方的消费者收入高、学历高,对新技术接受度强。是,是,是,你说的都对,但你说的都是废话。这事儿跟学历有毛关系?这本质上是一种品牌玄学,是一种近乎宗教的信仰。
我作为一个真的拥有过特斯拉的人,我太懂这种感觉了。买特斯拉的人,根本不是在买一台车,他们是在购买一种“我跟你们不一样”的身份认证,是在充值自己的信仰。它的车机卡不卡?卡。它的做工糙不糙?糙。它动不动就给你来个“单踏板模式教育”,把你当儿子一样训,这重要吗?不重要。对于信徒来说,这叫“为先进理念付出的必要代价”,叫“来自马斯克的试炼”。任何一次OTA,都是一次神迹降临;任何一次降价,都是“神爱世人,普度众生”;任何一次召回,都是“主在考验我们的忠诚”。
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你会发自内心为它找补,会把缺点脑补成优点,会觉得那些不买特斯拉的人都是被蒙蔽了双眼的原始人。所以你跟他们谈什么性价比,谈什么内饰豪华,都是鸡同鸭讲。人家买的是一张通往“元宇宙”的门票,你却在纠结这张门票的纸质好不好,太阳都要一个趔趄。
再看北方,黑龙江、内蒙古、吉林、新疆。销冠是比亚迪秦PLUS。理由也很简单粗暴:天冷。这个理由背后,是对纯电爹的一种朴素的、源自生存本能的恐惧。北方的冬天,零下二三十度是家常便饭,你开个纯电车出门,那个续航掉得比中年人的头发还快。满电400公里,出门上个班,回来就得找充电桩,这哪是开车,这是伺候祖宗。一到冬天,北方纯电车主的精神状态,非常值得关心。
所以比亚迪的DM-i混动,在北方就是神。它本质上解决了一个核心痛点:让电动车回归到一个“工具”的本来面目。它不需要你为它改变你的生活习惯,不需要你天天算计着里程焦虑,更不需要你在冰天雪地里祈祷充电桩没有被别的车占着。它就是一台正常的车,能加油,能用电,有空调,跑得远。在生存法则面前,一切花里胡哨的智能座舱、自动驾驶,都显得那么不务正业。一个纯电车在东北的冬天,就像一块压缩毛巾,看着挺大,一盆冷水浇上去,直接缩回原型。而比亚迪就给了你一件金钟罩铁布衫,丑是丑了点,但真能保命。但能过,就是能过。
我最近在琢磨,我们中年男人,是不是最终都会爱上钓鱼和混动车。本质都是为了求个稳,突出一个怂。
然后,高潮来了,中部地区,山东、河北、湖北这些地方,五菱宏光MINIEV成了王。这就不是玄学,也不是生存,这是对整个汽车工业的终极解构,是一种民粹主义的胜利。
宏光MINIEV是什么?它就是一台有合法路权的“老头乐”。它把汽车这种工业时代王冠上的明珠,一把拽下来,踩在地上,告诉你:别装逼,车就是个四个轮子加个壳,能遮风挡雨、接娃买菜就够了。什么品牌价值,什么驾驶乐趣,什么智能科技,在三万块的售价面前,都是狗屁。
这才是对所有新势力最狠的降维打击。你这边还在发布会上吹嘘你的算力,你的激光雷达,你的Nappa真皮,结果人家那边,大爷大妈开着小MINI,慢悠悠地从你旁边经过,完成了买菜、接孙子、广场舞三大核心任务,回家充电用的还是家里的插座。就问你气不气?
更有趣的是,这玩意儿才是自动驾驶的终极形态。为什么?因为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这种建立在社会伦理学上的驾驶辅助系统,比特斯拉的FSD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同行看了也得傻。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自己有点魔怔了,把一台买菜车解读成了掀桌子的武器,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还真有点那味儿?
所以你看,这三股势力,代表了三种完全不同的世界观。特斯拉是“科技神教”,是向上捅破天的精神追求;比亚迪是“实用主义铁军”,是脚踏实地的生存之道;五菱宏 MIEV则是“解构主义的游击队”,是“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掀桌子大法。
这个世界,终究是草台班子!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胡搞。
讲真,特斯拉的产品力本身还是能打的,不然也支撑不起这么大的信仰盘。但它的信徒们把这种产品力无限神话了,这就给了其他人机会。比亚迪把技术拉回了地面,五菱则直接把地基都给刨了。这哪是卖车,这简直就是一场大型的行为艺术,充满了荒诞和戏谑。所有人都杀红了眼,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所以,别再分析什么消费趋势了,也别再争论什么技术路线了。这张地图告诉我们的唯一真相就是:大家都在发疯。消费者在用钱包投票,选出自己认可的“疯法”。车企则在用自爆式的降价和堆料,回应这种疯狂。如果说之前大家还在一个餐厅里抢蛋糕,那现在最好的手段就是直接把餐厅爆了,大家一起在废墟上吃土。
所以别分析了,也别吵了。你买你的信仰,我买我的实在,他买他的解构,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前提是,我们支持的那个牌子,明年还活着。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