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得承认,听说京东这次双11卖新车,我第一反应是:啥?京东也下场卖车了?这感觉跟之前淘宝卖车差不多,但这一次背后玩得格外猛烈。刘强东48小时内连签了广汽、长安、宁德时代这些大牌,连年薪百万招人的消息都满天飞,着实让我有点懵——这活儿到底怎么玩?
汽车市场这两年真挺尴尬。按照我最近翻的数据显示,国内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3.5亿辆,车企之间打价格战已经成常态,谁都想挤走对手抢份额。这时候,京东作为一个电商巨头,开始卖新车,一看似乎是顺势而为,实际上,这活儿没想象中简单。毕竟汽车不是三分钟热度的快消品,新车研发和供应链的复杂度远超大家想象。
跟传统4S店比,京东这种线上卖车,物流和服务成大问题。我一个朋友是在长安做销售的,他私下跟我吐槽:线上卖车,好是好,但线下的交付、售后成了隐形炸弹,谁来背锅?说实话,这话没毛病。车企几十年摸索出来的渠道经验,不是一天两天能复制的。供应链环节更别提了,汽车里每一个零部件都像个独立的小王国,有的是敏感又容易受限的稀缺资源。就比如宁德时代电池,想抢生产能力不光要钱,关键还得抢技术和排产时间。
我猜测京东背后的算盘是:利用自己物流和数据优势,打通从下单到交付的闭环,精准锁定年轻用户和换车频次高的主力人群(这个估算基于一些电商数据趋势,也不排除我想多了)。这种打法其实跟传统汽车经销商完全不同,能否成气候,市场再观察。毕竟京东线上卖手机、家电都挺稳,这不汽车能不能玩转还得看供应链和售后效率。
说回我朋友,他最近碰到一个买车的用户,说:我看网上同样价格的车型,京东这劲头好便宜啊,但我担心售后和车型配置是否跟实体店一模一样。这种疑虑很真实。汽车不像手机,买了用着几年,还有保险、保养、二手残值,买时便宜不代表最终省钱。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强调,车企和渠道的博弈不是简单的价格战那么简单。即使京东能砍掉中间商赚差价,有些品牌必须维护线下终端,维持品牌体验和客户信任。
对了,我刚才翻了下旧笔记,发现有次跟一线维修师傅聊天,他说:现在很多车主网上买车后,最容易抱怨的是修理配件和服务时间长。这背后细节很重要,也难怪车企对线上新业务态度谨慎。你想啊,供应链错一环节,用户体验就崩盘。
我先前说京东可能凭着钱任性,其实不完全对。钱多固然好办事,但供应链资源、品牌合作和用户信任都不是一锤子买卖。换句话说,京东要想凭一波促销就搅动整个汽车市场,这想法活泼但也挺冒险。汽车本就是长期耕耘的生意,短期促销容易产生所谓割韭菜质感。
说点小跑题的,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京东除了汽车,还在卖二手车,而且质量控制越来越严。上次跟修车师傅聊天,他说:二手车这块市场,谁弄不好就坑死自己,检查、质保啥的不能马虎。我觉得,这或许是京东布局汽车生态链的套路之一,不只是卖新车那么简单。
京东拿出年薪百万招汽车行业人才,反映了另一个趋势:行业对人才渴求极其猛烈,尤其懂研发流程、供应链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毕竟,车不是普通商品,研发周期长,供应链庞大复杂,招错人一地鸡毛。这个动作也说明京东想深耕这一块,下点真功夫。
到这里,我得问你,作为消费者,如果京东卖车来抢市场,但售后体验你不好,价格确实有竞争力,你会选京东买还是老渠道买?换句话说,买车这事,你愿意买服务还是买便宜?我自己也没底,因为价格便宜的诱惑很大,但买车不光是交易,更是信任。
顺便算了下,假设京东能让新车价格比传统渠道便宜5%,百公里油耗5升左右,7元,日均行驶50公里,最终算下来,这省下的油费几年才抵得上一两千块的购车优惠,算下来差价能不能弥补售后不便,还得看。你觉得呢?
(这段先按下不表)
总归,京东卖新车这事,像极了老友聚会新来了个陌生人,手上还带着各路资源和噱头,看热闹不嫌事儿大。车企激烈竞争真的会被京东这波打法搅局吗?或者说,这会不会成汽车电商的里程碑?我心里有点期待,也有点忐忑。
至于大家都会盯着的,不是吗?就像那句老话,买车买的是安心,你觉得京东能给吗?
车里标配的那个小盒子,你还真注意过吗?有多少用户会去摸索这些可触摸的细节,和汽车实际体验挂钩?
聊聊你的想法吧。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