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家庭买车听我一句劝:别为了智驾花冤枉钱!
这两年,你去4S店看车,销售开口闭口就是“高阶智驾”“城市NOA”“自动泊车全系标配”,好像不花两三万选装智驾,你就买了一台“过时”的车。可我开了三年、试驾过十几个品牌的新能源车后,想跟各位车友掏心窝子说一句:2025年,普通家庭买车,真没必要为高阶智驾多掏1万块以上的冤枉钱。
别急着喷我。我不是反对技术进步,而是提醒大家:现在的智驾,尤其是城市智驾,离“脱手脱脚轻松回家”还差得远。 高速上确实好用,但那点功能,真值几万块吗?
一、高速NOA:成熟了,但没你想象的那么“神”
先说结论:高速NOA(自动导航辅助驾驶)在头部品牌中,确实已经做到了“极少接管”。无论是小鹏、华为系、蔚来,还是特斯拉,只要路况清晰、标线完整,系统基本能完成变道、超车、进出匝道等操作。
我自己跑过北京到天津的高速,全程80公里,只接管了两次——一次是施工改道,一次是前方大货车压线行驶,系统犹豫不决,我不得不手动打方向。
但问题来了:高速NOA的核心逻辑,其实和五年前的ACC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没有本质区别。 它只是把这两个功能“串联”起来,根据导航路径自动决策变道或下匝道。说白了,就是“会自己打方向的ACC”。
你花几万块,买的其实是“自动打方向”这个动作。而这个动作,在日常驾驶中,其实占比并不高。尤其是在一线城市,你每天通勤的主战场是城市道路,不是高速。
二、城市NOA:听起来高大上,用起来一言难尽
这才是我劝大家“别加钱”的核心原因。
目前所有品牌的城区智驾,面对真实、混乱的城市交通,都做不到连续5分钟不接管。 我在北京朝阳大悦城附近试过小鹏G9的城市NGP,3公里路程,系统主动请求接管4次:一次是电动车斜穿马路,一次是施工围挡临时占道,还有两次是因为前车压线,系统不敢变道超车。
你可能会说:“那是因为路况复杂。”
可问题是——中国城市的路况,本来就是复杂的。 电动车乱窜、行人闯红灯、三轮车逆行、临时占道施工……这些才是常态。
而现在的智驾系统,逻辑是“安全第一”,宁可急刹、宁可犹豫,也不敢冒险。结果就是:你开着NOA,比自己开还累。 为什么?因为你得时刻盯着系统会不会突然减速,会不会被后车按喇叭,会不会在合流路段卡住。
我试过一款号称“城市智驾第一梯队”的车型,在晚高峰的三元桥环岛,系统直接卡在入口,因为车流太密,它判断“无法安全汇入”,愣是停了20秒,后车狂按喇叭。最后我只能接管,一把方向切进去——这不就是老司机的基本操作吗?
三、智能泊车:新手福音,老司机“鸡肋”
再说说自动泊车。这个功能,我必须承认,对新手司机来说,是“救命级”配置。
我表弟刚拿驾照,第一次倒车入库,折腾了20分钟,差点撞墙。后来我带他试了理想L系列的APA自动泊车,他看着车自己一把入库,眼睛都亮了。
但对老司机来说,自动泊车反而更慢。 你得在屏幕上点选车位,确认,松刹车,等系统慢慢挪进去。而我,一把方向+半脚油门,10秒搞定。除非是那种“人钻不进去”的极窄车位,否则真不如自己停。
而且,现在的自动泊车,遇到地面标线模糊、旁边停得歪七扭八的车,大概率会失败。我试过一款车,在一个地下车库,连续三次尝试侧方停车失败,最后还得我手动来。
所以,如果你是新手,这个功能值得考虑;但如果你是老司机,别为它多花钱。
四、为什么车企拼命宣传智驾?
答案很简单:电池技术这几年没突破,车企得找新故事。
十年前,电动车拼的是续航;五年前,拼的是三电技术;现在,续航都到700km+了,充电也快了,大家差距不大。于是,智驾就成了新的“溢价点”。
你看,一个智驾选装包卖2万,毛利率得多高?而消费者一听“自动驾驶”“AI大模型”,立马觉得“高科技”“未来感”,心甘情愿掏钱。
可现实是:你现在花2万买的智驾功能,可能两年后就被OTA免费推送了。 就像当年的ACC,一开始是顶配专属,现在十几万的车都标配了。
五、真实用户反馈:花钱买智驾,后悔的不少
我认识一位蔚来ET5车主,当初加了3.9万选装了NOP+全功能。他跟我说:“高速上确实省力,但市区我基本不用,太不可控。 现在想想,这笔钱还不如换成15度电的电池包,多跑100公里实在。”
还有一位小鹏G6车主,选装了2.8万的城市NGP。他吐槽:“每次用都提心吊胆,生怕被后车骂。 现在我只在高速用,市区还不如自己开。”
这些不是个例。我在多个车友群调研过,超过60%的车主表示,城市NOA使用频率极低,主要担心安全和体验差。
六、横向对比:三款热门车的智驾性价比分析
我们拿三款热门车型对比一下:
特斯拉 Model 3焕新版
FSD(完全自动驾驶)选装价约6.4万,国内尚未开放城市NOA。高速Autopilot表现稳定,但城市功能缺失。性价比极低,纯属“信仰税”。
小鹏G9
XNGP城市NGP选装价2.8万,覆盖城市多,高速表现优秀。但在复杂城区仍需频繁接管。适合科技爱好者,但普通家庭没必要。
比亚迪 汉EV
顶配智驾版比低配贵1.5万,搭载“天神之眼”高阶智驾。实测高速表现接近第一梯队,但城市NOA尚未全面推送。价格相对合理,但仍建议观望。
结论:现阶段,没有一款车的智驾功能,能让你“值回票价”。
七、我的建议:把钱花在更实在的地方
如果你是普通工薪家庭,我建议你:
优先考虑续航和补能效率。 能上800V平台的,别犹豫。充电10分钟,多跑200公里,比啥智驾都实在。
关注电池安全和三电质保。 尤其是北方用户,低温续航衰减、电池寿命,才是长期用车的关键。
把预算留给舒适性配置。 比如座椅通风加热、HUD抬头显示、静音玻璃——这些才是每天都能感受到的“幸福感”。
智驾?标配L2级辅助驾驶(ACC+车道保持)就够用。 高阶功能,等技术成熟了再OTA升级也不迟。
八、未来展望:智驾会好,但不是现在
我坚信,5年之内,城市NOA一定会成熟。 随着BEV+Transformer算法普及、高精地图覆盖扩大、车路协同推进,智驾会越来越像“老司机”。
但今天,它还处在“小学生学开车”的阶段——规则清晰时表现不错,一遇复杂路况就懵。
所以,别被营销话术忽悠,为不成熟的技术支付溢价。
互动时间
各位车友,你们怎么看?
你有没有为智驾多花钱?后悔吗?
你认为城市NOA什么时候能真正“脱手”?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经历。
顺便说个花絮:有一次我试驾某款新车,开启城市NOA后,系统突然对空无一人的斑马线急刹,吓得我差点跳起来。后来发现——它把地上的树影当成了行人。 这样的智驾,你敢完全信任吗?
最后再强调一遍:技术值得期待,但钱包要捂紧。 别让“未来功能”绑架了你今天的理性消费。
普通家庭买车,务实比炫技更重要。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