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车全国推广,四大优势碾压电动车,或将全面取代

最近,不知道大家在刷手机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关于氢能汽车的新闻和短视频一下子多了起来,标题起得一个比一个响亮,什么“氢能时代来临,电动车的好日子到头了”,还有的直接说“四大优势全面碾压,取代电动车指日可待”。

这些消息说得有鼻子有眼,仿佛一夜之间,我们就要告别充电桩,迎接加氢站了。

这让很多正在考虑买新能源车的朋友们心里犯了嘀咕:这风向是不是要变了?

我是该再等等,还是继续选择已经满大街跑的电动车呢?

氢能车全国推广,四大优势碾压电动车,或将全面取代-有驾

今天,咱们就以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视角,不谈那些高深莫测的技术术语,就聊聊大白话,把这氢能汽车和电动汽车的里里外外掰扯清楚,看看这阵风到底是从哪儿吹来的,又会吹向何方。

首先,支持氢能汽车的人最常举的旗帜就是“终极环保”。

他们描述的画面非常美好:氢气在车里的燃料电池中与空气里的氧气发生反应,唯一的产物就是水,干净到可以直接饮用。

这个过程不产生任何尾气和污染物,听起来确实是解决了燃油车的心腹大患。

但是,我们必须得问一个最根本的问题:这车里用的氢气,它是怎么来的?

这个问题就像我们问一道菜是否健康,不能只看烹饪方式,还得看食材的来源。

目前,全世界生产的氢气,有超过百分之九十五都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绿色”的。

它们绝大多数是通过燃烧煤炭或者裂解天然气来制造的,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我们管这种氢气叫做“灰氢”。

您想,一边为了制造氢气而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另一边又宣传用这些氢气有多环保,这不就有点自相矛盾了吗?

氢能车全国推广,四大优势碾压电动车,或将全面取代-有驾

这笔环保账算下来,并不比直接开燃油车好看到哪里去。

当然,也有一种真正环保的制氢方式,叫做电解水制氢,产出的氢气被称为“绿氢”。

顾名思义,就是用电把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如果这个电来自太阳能、风能或者水力发电,那整个链条就确实是零碳排放了。

可问题恰恰出在这个“电”上。

电解水本身就是一个能量转化效率不高的过程,一度电进去,经过电解、压缩、运输、再到车里转化成电能驱动车辆,能量损耗非常大,最后真正用在轮子上的可能还不到原来电能的三分之一。

这就导致“绿氢”的成本高得惊人,目前根本不具备大规模民用的经济可行性。

所以,当我们听到氢能车只排水的宣传时,得先在心里打个问号:它喝进去的“氢”,出身到底干不干净?

在我们的电力结构没有实现完全清洁化之前,大规模推广所谓的氢能环保,更像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不是一个脚踏实地的方案。

氢能车全国推广,四大优势碾压电动车,或将全面取代-有驾

接着,我们再来聊聊氢能车另一个被吹得神乎其神的优点:补能速度。

三到五分钟加满一罐氢,续航几百公里,这体验和去加油站加油几乎一模一样,完美解决了电动车在节假日高速服务区排队充电的痛点。

这一点听起来确实让人心动,毕竟时间就是金钱,谁也不想把宝贵的假期浪费在等待上。

但是,理论上的便捷,需要现实中的基础设施来支撑。

咱们来看一组最直观的数据:截至2024年初,我们国家遍布城乡的加油站大约有12万座,而公共充电桩的数量已经突破了900万个,几乎覆盖了所有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和城市的主要角落。

那么,作为对比,加氢站有多少座呢?

答案是大约400座,并且其中绝大部分是为公交车、物流车等商用车辆服务的,并不对私家车开放。

为什么加氢站这么少?

原因很简单,就是建设和运营成本实在太高了。

建一个普通的加油站,投资大概在三五百万元;建一个城市快充站,成本可能在一百万到两百万之间。

氢能车全国推广,四大优势碾压电动车,或将全面取代-有驾

而建设一座最基础的加氢站,投资起步就是一千两百万元,如果要建技术更先进、压力等级更高的,成本甚至会超过两千万。

如此巨大的投入,在没有足够多的氢能车来分摊成本之前,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我们目前在一些城市看到的氢能公交车、氢能共享单车,基本都属于示范运营项目,背后依靠的是大量的政府补贴,它们的存在是为了探索技术和积累经验,而不是一个能够自我盈利的商业模式。

所以,尽管“三分钟加满”的口号很响亮,但对于一个普通车主来说,首先要解决的是“去哪里加”这个根本问题。

没有星罗棋布的加氢站网络,再快的补能速度也只是镜花水月。

最后,我们来谈两个最现实的问题:安全和价格。

这也是普通老百姓买车时最关心的两点。

氢气是一种非常活泼的气体,易燃易爆。

为了在有限的车身空间里储存足够的续航里程,氢能车需要使用特制的高压储氢罐。

氢能车全国推广,四大优势碾压电动车,或将全面取代-有驾

目前主流的技术标准是70兆帕,这是什么概念呢?

它相当于700倍的大气压,这个压力比地球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底部的海水压力还要大得多。

虽然汽车制造商为了证明其安全性,对储氢罐进行了火烧、枪击、高空坠落等各种极端测试,结果都显示罐体非常坚固,不会轻易泄漏或爆炸。

从技术层面讲,它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但对于坐在车里的我们来说,心理上的安全感是另一回事。

每天开着一个装着如此高压气体的容器在路上行驶,心里难免会有些嘀咕。

而价格,则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目前市面上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无论是进口的还是国产的,售价都非常高昂,普遍在六七十万元甚至更高。

这个价格区间,我们可以选择的优秀纯电动汽车甚至是豪华品牌的车型已经非常多了。

氢能车全国推广,四大优势碾压电动车,或将全面取代-有驾

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说,花这么多钱去尝试一个新技术,显然是不现实的。

除了购车成本,使用成本也不低。

目前加氢的价格,根据地区和补贴政策的不同,每公斤大约在30元到70元之间。

一辆家用氢能车百公里大约消耗1公斤氢气,折算下来每公里的行驶成本在三毛到七毛钱,虽然比燃油车便宜一些,但和家用充电桩的电费比起来,就没有任何优势了。

很多电动车主晚上利用谷时电价充电,每公里的成本甚至可以控制在一毛钱以内。

一个是看得见的经济实惠,一个是遥远的高科技体验,对于精打细算过日子的普通人来说,选择哪一个不言而喻。

总而言之,我们不能否认氢能是一项极具潜力的未来能源技术。

在长途重型卡车、城市公交、船舶运输等对续航和载重要求高的特定领域,氢能的优势非常明显,也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方向。

但是,在家用乘用车这个巨大的市场里,电动汽车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建立起了从电池、电机、电控到充电设施的完整产业链和巨大的市场优势。

如今的电动车,800V高压快充技术已经能做到充电十分钟续航增加三四百公里,电池技术也在不断突破。

拿氢能汽车的理论优势去和几年前电动汽车的短板作比较,本身就是不公平的。

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而言,氢能汽车更像是活在新闻和科技展会里的“未来之星”,它很美好,但距离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而楼下那个越来越普及的充电桩,才是当下更触手可及的实在选择。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