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夏月销3000台,双车战略真的失灵了?
24.98万元起,插混中大型MPV,七座2+2+3布局,纯电续航最长145km——这些是比亚迪夏摆在纸面上的“硬参数”。可现实是,它上市后月均销量仅3000台左右,远低于预期。要知道,它的“大哥”腾势D9 DM月销常年稳定在8000台以上。同出比亚迪门下,一个火爆,一个平淡,问题到底出在哪?是产品不行,还是策略错了?我试驾了一周,发现答案可能藏在那些被“牺牲”的细节里。
外观:家族脸,但少了点“夏”的气势
第一眼看到比亚迪夏,我笑了——这不又是“龙颜”设计的又一次复刻吗?大尺寸镀铬中网、贯穿式LED灯带、“夏”字LOGO居中,高级感是有了,但辨识度呢? 在停车场里,它很容易和汉、唐甚至腾势D9混在一起。你说它是旗舰MPV,可它不像别克GL8那样霸气,也不像极氪009那样未来感十足。
有意思的是,它的车身尺寸为5145/1970/1805mm,轴距3045mm。乍一看挺大,但跟腾势D9(5250mm车长)一比,短了105mm,视觉上立马“缩水”一圈。MPV用户最在意什么?气场和空间。夏在外形上就先输一招——它像一辆“紧凑型MPV”,而不是“中大型”。
尾部倒是简洁耐看,贯穿尾灯+电动尾门,开合安静顺滑,这点我给好评。但说实话,在MPV这个讲究“面子”的细分市场,低调过头,等于自断一臂。
内饰:T字中控很实用,但“味儿”有点大
坐进车内,第一反应是:这布局真熟悉。“T”字形中控+15.6英寸悬浮屏+大量实体按键,跟比亚迪其他车型如出一辙。优点是功能分区清晰,主驾盲操方便,空调、灯光、车窗都能手到擒来,不用去点屏幕——这点我特别喜欢,开车时少点一次屏幕,就多一分安全。
但问题也来了:新车异味明显。我试驾的是一辆刚提三天的低配版,坐进去一股塑料混合皮革的“新车味”,开窗通风半小时才缓过来。放了几包活性炭,一周后才基本散掉。家有老人小孩的用户,真得慎重。
材质方面,除了顶配用Nappa真皮,其余都是仿皮。摸上去偏硬,接缝处处理一般,跟传祺M8宗师版那种“豪华客厅”感差了一截。MPV的第三排常坐人,内饰质感直接影响家庭出行体验,这点夏没拿满分。
空间上,前两排宽敞,第三排地台纯平是亮点。但当第二排座椅调到最后,第三排腿部空间就只剩一拳多,高个子坐进去得弯着腿。后备厢常规470L,放倒座椅能到2036L,滑雪板、自行车都能塞,这点很实用。可问题是——你愿意为了装大件,牺牲全家人舒适度吗?
动力与续航:插混是优势,但“纯电短腿”成硬伤
比亚迪夏全系插混,WLTC纯电续航分80km和145km两个版本。听起来还行?但现实很骨感。
我住北京五环外,公司位于国贸,单程35公里。如果我每天纯电通勤,80km续航的版本得两天一充,145km的能撑三天。听起来不错?但问题来了:我没有家充桩。
北京老旧小区,装充电桩难如登天。我只能靠公共快充,虽然夏支持0.3小时快充,但高峰期排队、充电费贵、冬天效率低,体验大打折扣。相比之下,腾势D9的纯电续航有190km,传祺E9也有136km——夏的入门版80km续航,在同级里确实“抠门”了。
插混车的核心优势是“低用车成本+无里程焦虑”。但夏的短纯电续航,让这个优势打了折扣。你省下的油钱,可能都贴给充电费了。消费者不是傻子,他们算得清这笔账。
智能化与驾驶:DiLink够用,但隔音拖后腿
车机用DiLink系统+D100芯片,流畅度OK,导航、音乐、语音控制都跟手。语音助手能识别“打开车窗”“调低空调”这类指令,但连续对话和语义理解还是不如华为鸿蒙、小鹏XNGP。
最让我失望的是隔音。虽然配了前后夹胶玻璃,但车速上到80km/h后,风噪、胎噪明显。高速上不开音乐,后排聊天都得提高音量。我特意试了同价位的传祺M8混动版,它的NVH表现明显更优。MPV主打舒适,隔音差,等于“硬伤”。
L2级辅助驾驶有车道保持、自适应巡航,功能齐全,但调校偏保守。变道提醒太敏感,跟车距离控制不够线性,长途驾驶时反而有点烦。辅助驾驶不是炫技,而是要让人“放心用”,这点夏还有提升空间。
真实用户怎么说?
我采访了两位潜在买家:
张先生,三孩爸爸:“我看了夏和腾势D9,价格差5万,但D9空间大、续航长、内饰高级。多花5万,换来全家舒服三年,值。”
李女士,企业高管:“夏的设计太‘比亚迪’了,坐进去没‘身份感’。我宁愿加钱上别克GL8陆尊,或者等新款丰田埃尔法。”
用户的反馈很真实:MPV不仅是工具,更是生活方式的延伸。他们要的不只是“能坐七个人”,而是“坐得体面、开得安心、用得省心”。
横向对比:夏 vs 腾势D9 DM vs 传祺M8混动
维度 比亚迪夏 腾势D9 DM 传祺M8混动
起售价 24.98万 33.98万 23.98万
纯电续航(WLTC) 80/145km 190km 136km
车长 5145mm 5250mm 5145mm
第三排空间 一般 宽敞 宽敞
内饰材质 仿皮(除顶配) 真皮+Nappa 真皮+木纹饰板
隔音表现 一般 优秀 良好
结论很清晰:夏的价格有优势,但在续航、空间、豪华感这些MPV用户最在意的点上,都被对手压制。性价比≠低价,而是“花这钱,值不值”。
双车战略,真的行不通?
比亚迪想用“腾势D9打高端,夏打主流”,逻辑没错。但MPV市场不是SUV,用户更理性、更注重细节体验。夏的问题不在于“不好”,而在于“不够好”。
它像一个“妥协版D9”:尺寸小一点,续航短一点,材质差一点,价格低一点。可消费者不买账——既然都是比亚迪技术,为什么不直接上D9? 差的那几万,换来的是实实在在的舒适和面子。
真诚才是必杀技。与其搞“高低配割韭菜”,不如把夏的入门纯电续航直接做到150km以上,全系标配真皮座椅,再优化隔音——这才是真正打动主流家庭用户的“诚意”。
未来怎么看?
MPV电动化是趋势,但用户要的不是“电动的MPV”,而是“更好的MPV”。比亚迪有三电技术优势,有供应链成本控制能力,缺的是一颗“用户心”。
如果夏能在后续改款中:
提升纯电续航至150km+
全系标配真皮或高级仿皮
优化NVH和第三排空间
月销破5000不是梦。
最后问大家几个问题:
你会为了省5万,选择续航更短、空间更小的MPV吗?
MPV的“面子”重要,还是“里子”更重要?
如果夏把纯电续航拉到200km,你会考虑它吗?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我是老司机我,下次试驾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