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轩奇瑞联手挑战800V平台,将新能源车带入快充续航新时代

国轩高科和奇瑞这次是要拼了,拿出了自己压箱底的技术,在800V平台上下足了功夫。更关键的是,这事不是喊喊口号,也不是PPT上的“画饼”大赛,他们已经用实车把技术跑起来了,这比那些“纸上谈兵”的好家伙不知道靠谱多少倍。尤其是背后还有合肥政府砸着真金白银死命支持,显然,是想在新能源这波新时代洪流当中抓住机会,甩出一条“技术领先”的新路子。

国轩奇瑞联手挑战800V平台,将新能源车带入快充续航新时代-有驾

想想看,这都9012年了,大家对车的要求就是四个字快、省、安全。能跑得飞快、充电如风刮过,既要上天还能稳稳当当保证不闹出事,这是每个消费者谁都想要的理想汽车。而国轩的800V平台,号称能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300公里,是会让人“哇”出来的成绩。不过,也不是没问题——电池技术没上车,倒是价格先把人吓跑,而且是一整拨人。

其实,不止国轩一家都在憋大招。宁德时代实验室500Wh/kg的原型电池都已经下线,数字亮眼得简直像PPT的封面,但蔚来表示得憋到2026年才能上车。这其中的鸿沟,别以为是工程师熬夜不够多,全靠技术改进就能填平,说到底,是因为成本问题那座大山挡在路上。从实验室到量产,这个过程可不只是物理距离,说白了,每一个技术点都把“烧钱”两个字写得明明白白。为了节约成本,造车厂只能等;而企业拿到更多补贴之前,也都“低头拉车”,非常克制。

不值一提,当下几家顶尖玩家的思路其实已经很明晰了,既然汽车电池“一步到位”暂时还不可能,那就先变线。比如亿纬锂能,近几年不声不响地给小米人形机器人供货。这种机器用不了几块电池,对比起汽车,简直是不值一提的小生意。可别以为他们真的没野心,这种刀口舔血的公司是非常聪明的,硬核逻辑就两句话先用机器人这种“小池塘”,测产量,练手效率;等哪天找准时机,立马切回车这个“大舞台”。说穿了就是五个字先活下来,再出手。

所以,即便头部玩家都在暗暗发力,没有一个人敢说“明年就能搞定”;因为这场维度上的科技拉锯战,说白了,就是谁口袋里的钱砸得更多,谁等得到天明。然而问题来了,这终归还是个“烧钱换时间”的买卖,钱可以慢慢赚,市场能不能等呢?

消费者们又真正在意什么?答案显而易见省钱。别管你的技术是牛到“阿德勒”级别还是稳定到可以拿去给NASA炫技,百姓想要的永远不是打书架展示的“惊天机密”,而是车能跑起来不贵,充电能随要随有,还得安全。那些在PPT上振振有词的“黑科技”“颠覆行业”,如果最后套个天价成本,还不如省省力气别吹了。说到底,真正改变大众生活的从来不是一时的技术秀那一波,而是那种从价格到体验都接地气,能普广、能干活的硬技术。

也许三五年后某个雨天,你站在路边回头一看,一辆国产车在你跟前溅水过身,车身写着“固态电池版,续航1000公里,加两千块任选购”,留给你个屁股和崭新的国产标志,你才会有那个恍然觉醒的一刻“嘿,这才叫改变生活,早该这样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