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回事啊这是?我刚刷到这消息,手机差点没拿稳。这F1的预算帽,是不是真就把我们当傻子耍呢?不是说好了大家一起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结果呢,又冒出来这种事。气得我直接把刚喝的水杯往桌上一放,声音有点大,办公室同事都看我了。
今年说迈凯伦和梅赛德斯“严重”超标,去年法拉利“稍微”超标。这措辞,就挺玩味的。什么叫严重,什么叫稍微?这不就是玩文字游戏吗?我寻思着,这不就是换着花样告诉我们,这规矩,对某些队来说,就是个摆设。
我记得当初F1引入预算帽,那可是号称要“限制豪门投入,平衡车队实力,让比赛更有悬念”。大家当时还挺期待的,觉得这下那些大车队不能再无限砸钱了,小车队也能有点活路了。现在看来,这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嘛,嘿。
这预算帽制度,根据国际汽联(FIA)在2021年引入时的规定,最初设定为每年1.45亿美元,到2022年降到1.40亿美元,2023年是1.35亿美元。这数字摆在那,清清楚楚,白纸黑字。超了就是超了,哪来那么多“严重”和“稍微”的区分?
而且,你看看这几支队,迈凯伦、梅赛德斯、法拉利,哪一个不是F1里的老牌强队?这三家在2023赛季的排名里,法拉利排第三,梅赛德斯第二,迈凯伦第四,全都在第一集团。你说他们超预算,是巧合吗?我反正是不信。
这就像一个班级里,老师规定大家作业要独立完成,结果发现学习最好的几个同学,每次都偷偷请家教,最后还只是说他们“稍微”或者“严重”违规。那其他那些老老实实写作业的同学,心里能舒服吗?
想想去年,法拉利超标了,最后怎么处理的?罚款加减少风洞测试时间。我当时就觉得,这惩罚力度,对一个每年营收几十亿欧元的车队来说,简直就是挠痒痒。这不就等于说,只要我钱够多,超点预算算什么?罚点钱就当买个安心。
这事儿让我联想到F1的历史。在预算帽之前,豪门车队是真的不差钱,想怎么投怎么投。像红牛,他们建总部、搞研发,那是把钱当水撒。梅赛德斯和法拉利也一样,烧钱的能力是小车队望尘莫及的。
2020年,国际汽联公布的数据显示,当时排名前三的车队,年度开支都远超预算帽的上限,有的甚至接近3亿美元。引入预算帽,就是为了打破这种垄断。结果现在呢,还是这几家在“犯规”。这算不算“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最新版演绎?
这背后,肯定不只是钱的问题。还牵扯到车队的技术优势、人力资源、研发能力,甚至包括一些账目处理上的“灵活”。比如有些团队的薪资、设备采购等等,是不是都严格按照规定计入预算?还是有些项目能“巧妙”地被排除在外?
这就像我在公司里,老板说控制成本,结果发现那几个业绩最好的部门,报销单永远是最多的。你说是他们真需要花这么多钱才能出业绩,还是他们有办法把一些不该报的也报了?我们这些底层员工,看着心里是真有点犯嘀咕。
更让人烦躁的是,这种新闻一出,大家就开始猜测,是不是处罚又会“高高拿起,轻轻放下”。如果是这样,那这个预算帽的公信力,真的是要扫地了。以后谁还会认真遵守?大家都学着去“稍微”或者“严重”超标,反正后果不严重。
想想那些为了预算焦头烂额的小车队,为了省钱甚至要卖掉一些设备,精打细算到每一颗螺丝钉。结果大车队,依旧该咋咋地,超了就超了。这不就是变相鼓励大家都去“擦边球”吗?
这事儿要是处理不好,F1的未来可能真要出问题。大家都觉得规则是用来糊弄人的,那比赛的公平性何在?竞技体育的魅力,不就在于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吗?现在这样,我看是有点悬。
不知道接下来这几家车队会怎么回应,国际汽联又会怎么处理。反正我这心里是堵得慌。这比赛,我还看吗?我真有点琢磨。
声明:个人观念点,结合其他网络信息写的,仅供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