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产能布局分析:百万产能能否支撑千亿野心?

蔚来产能布局分析:百万产能能否支撑千亿野心?-有驾

合肥西北 50 公里外,NeoPark 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区正在悄然改变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竞争格局。蔚来汽车三家工厂总规划产能已突破 100 万辆,几乎与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持平。

2025 年 6 月,蔚来汽车正式获准建设第三家工厂,批准产能为 60 万辆。这座被称为 F3 工厂的新基地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将主要生产蔚来子品牌 “ONVO 乐道” 的车辆。

加上原有的 F1(与江淮合作)和 F2 工厂,蔚来三家工厂的总产能将增至 100 万辆,几乎与特斯拉上海工厂的 110 万辆规模相当。这一产能布局既是蔚来应对市场扩张的底气,也暗藏着与市场需求匹配的挑战,百万产能的蓝图能否支撑起品牌的千亿野心,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01 产能现状:三座工厂构筑百万产能基础,分工明确各有侧重

蔚来的生产网络已形成 “三足鼎立” 之势,三座工厂各有定位,共同支撑起百万产能的框架。

F1 工厂是蔚来与江淮汽车合作的代工厂,位于合肥,采用双班制运行时年产能为 24 万辆,在极限生产状态下(如增加班次、缩短休息时间)产能可达 30 万辆。作为蔚来早期的生产基地,F1 工厂主要负责蔚来主品牌成熟车型的生产,如 ES6、EC6 等,为品牌积累了宝贵的大规模生产经验。

蔚来产能布局分析:百万产能能否支撑千亿野心?-有驾

F2 工厂坐落于 NeoPark 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区,是蔚来自主掌控的核心生产基地,规划整车产能高达 100 万辆 / 年,同时配套了 100GWh / 年的电池产能,实现了 “车电一体” 的本地化生产。该工厂采用高度智能化的生产体系,焊接自动化率达 99.5%,涂装车间采用无中涂工艺,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能耗与排放,主要生产蔚来主品牌的高端车型及新发布车型,如 ET9、ES8 等。

蔚来产能布局分析:百万产能能否支撑千亿野心?-有驾

最新获批的 F3 工厂位于安徽省淮南市,批准产能为 60 万辆,初期产能为 10 万辆,计划于2025 年 9 月正式投产,将主要聚焦蔚来子品牌 “ONVO 乐道” 的生产。乐道品牌定位家庭用户市场,首款车型 L60 已于 2024 年 5 月开启预售,F3 工厂的投产将为乐道品牌的产能释放提供关键支撑,助力其快速扩大市场份额。

从产能构成来看,三座工厂各有分工:F1 工厂保障成熟车型稳定供应,F2 工厂承载高端车型与技术创新落地,F3 工厂专注子品牌的规模化生产,形成了覆盖不同品牌、不同定位车型的完整生产体系。

02 产能利用率:当前工厂面临的实际挑战,低利用率制约发展

产能规划的数字固然亮眼,但实际利用率才是衡量生产效率的关键指标,而蔚来当前的产能利用率状况并不理想。

F1 工厂尽管设计年产能可达 24 万 - 30 万辆,但实际利用率不到 50%。这意味着工厂的生产设备、场地、人力等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大量产能处于闲置状态。低利用率直接导致了一系列连锁反应:首先是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摊销增加,因为厂房折旧、设备维护等固定支出需要分摊到更少的产品上,使得产品成本居高不下;其次,供应链对低销量车型的支持力度减弱,由于定制零部件的采购量小,供应商不仅报价偏高,甚至可能因利润微薄而不愿承接订单,或在生产过程中放松质量管控,影响产品品质。

李斌在 2025 年 8 月 30 日的内部会议上坦言:“做新一代 ES8 计划的时候对市场热情预估还是保守了,现在整个供应链正在全力加产能。” 这一表述从侧面反映出,即使在部分车型需求超预期的情况下,蔚来的产能调配和供应链响应仍存在滞后,进一步凸显了产能利用率不均衡带来的问题 —— 热门车型产能紧张,而整体工厂利用率却偏低,资源未能实现最优配置。

对于 F2 工厂而言,虽然其智能化水平高,但由于部分新车型上市初期市场接受度尚未完全打开,加上高端车型的市场容量本身有限,产能利用率也面临考验。如何提升各工厂的整体利用率,避免资源浪费,成为蔚来产能管理的当务之急。

蔚来产能布局分析:百万产能能否支撑千亿野心?-有驾

03 需求匹配:销量增长是关键考验,子品牌成重要增长点

产能的最终价值需要通过市场销量来实现,蔚来的销量表现与百万产能规划之间是否匹配,直接关系到产能布局的合理性。

从 2025 年 7 月的销量数据来看,蔚来汽车总交付量为 12,675 辆,本年累计销量为 86,692 辆。具体到车型,ET5T 交付 4,418 辆,ES6 交付 3,359 辆,ET5 交付 1,480 辆,EC6 交付 1,425 辆,ES8 交付 1,090 辆,ET7 交付 564 辆,EC7 交付 254 辆,ET9 交付 85 辆。从累计销量来看,要达成全年百万产能的消化目标,后续每月的平均销量需大幅提升,当前的销量增速显然难以匹配产能规模。

不过,子品牌乐道的表现为需求增长带来了希望。蔚来为乐道品牌制定了 2025 年交付 25 万辆的目标,截至 2025 年第三季度,乐道 L90 的锁单量持续走高,按照当前的增长趋势,8 月已实现单月交付破万,未来具备单月 2 万辆的交付能力。如果乐道品牌能够按计划完成销量目标,将成为消化 F3 工厂产能的核心力量。

此外,蔚来对不同产品线的产能建设也有明确规划:创新产品线(ET9)完成十万辆产能建设,先进产品线(5678 系列)完成五十万辆产能建设,成熟产品线(乐道 + 萤火虫)完成一百万辆产能建设。这一规划试图通过多产品线的协同发展来匹配产能,但关键仍在于各产品线能否如期实现销量突破,否则百万产能将面临 “产能过剩” 的风险。

04 资金压力:产能扩张的财务挑战,持续亏损下的资金平衡

产能扩张需要巨额资金投入,对于仍处于亏损状态的蔚来而言,财务压力不容忽视。

蔚来在 2023 年 12 月取得生产资质时,工厂资产包转让标价就达 45 亿元,而三座工厂的建设、设备采购、人员培训等累计投入更是数以百亿计。财报数据显示,蔚来汽车 2025 年第一季度营收 120.35 亿元,同比增长 21.5%,车辆销售收入 99.393 亿元,同比增长 18.6%,但公司运营亏损 64.181 亿元,同比增加 19.0%,净亏损 67.5 亿元,同比增长 30.2%。持续的亏损使得公司的资金链面临考验,尽管 2025 年第三季度自由现金流正式转正,在手现金达到 400 亿元,为产能扩张提供了一定缓冲,但面对后续工厂的持续投入(如 F3 工厂的产能爬坡、设备升级等),资金压力依然存在。

资金的高效利用成为关键。蔚来需要在产能扩张与资金储备之间找到平衡,避免因过度投入产能而导致现金流断裂。同时,如何通过提升产能利用率和销量,尽快实现盈利,将直接影响资本市场对其产能布局的信心,进而影响后续的融资能力。

蔚来产能布局分析:百万产能能否支撑千亿野心?-有驾

05 战略意义:产能对品牌竞争力的多重影响,形成正向循环是核心

产能不仅是生产能力的体现,更是影响品牌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其作用贯穿于供应链、市场认知、技术迭代和内部管理等多个层面。

从供应链角度来看,高销量带来的高产能利用率能显著降低单位产品成本。当工厂满负荷运转时,供应链的采购量大幅增加,供应商愿意给出更优惠的价格,甚至主动配合进行零部件优化,降低整体供应链成本;反之,低利用率会导致供应商报价高、合作积极性低,形成恶性循环。

在市场认知层面,消费者的从众心理会倾向于选择销量更高的品牌,认为其产品更可靠、售后服务更有保障。高销量带来的市场热度能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吸引更多潜在用户,而低销量则可能引发消费者对品牌生存能力的质疑,制约市场拓展。

对于智能化而言,销量规模与数据积累息息相关。销量越高,车辆在实际使用中产生的路况数据、用户行为数据就越多,有助于智能驾驶算法的迭代优化,形成 “销量越高 - 数据越多 - 算法越优 - 产品竞争力越强 - 销量更高” 的正向循环;反之,销量低迷会导致数据积累缓慢,在智能化竞争中逐渐落后。

内部管理方面,高产能利用率能提升员工士气,增强团队对品牌发展的信心;而产能闲置则可能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下降,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因此,蔚来的百万产能布局若能实现高利用率,将推动品牌在成本、市场、技术等方面形成综合竞争力,进入正向发展循环;反之,则可能成为拖累品牌发展的负担。

06 行业对比:与竞争对手的产能赛跑,规模优势初显但需转化

将蔚来的产能布局置于行业竞争格局中来看,其百万产能规划已使其在造车新势力中处于领先地位,但与头部企业相比仍需持续发力。

特斯拉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军企业,专注于自建工厂,其上海超级工厂当前产能为 110 万辆,近期传闻将进行扩建以增加每年 45 万辆产能,进一步巩固其规模优势。特斯拉凭借高产能利用率和全球化的供应链体系,实现了产品成本的有效控制,这也是其能够灵活调整价格、应对市场竞争的重要底气。

小鹏汽车拥有肇庆、广州、武汉三家工厂,总产能约 30-40 万辆,虽然规模小于蔚来,但旗下车型聚焦主流市场,销量相对稳定,产能利用率较高。理想汽车在常州、北京、重庆布局工厂,总产能也超过 30 万辆,凭借精准的产品定位(家庭用户),销量增长迅速,产能与需求的匹配度较好。

蔚来百万产能的规划使其在产能规模上跃居国内造车新势力前列,甚至接近特斯拉上海工厂的水平,具备了形成规模效应的潜力。但规模优势的真正体现,需要通过销量的提升来实现,否则庞大的产能反而可能成为负担。

07 风险挑战:产能过剩与市场需求的平衡,多重因素制约发展

蔚来的产能扩张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面临着来自政策、市场、竞争等多方面的风险挑战。

首先是政策层面,当前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能的管控逐渐加强。由于整体市场存在产能过剩的迹象,年初的价格战也让有关部门意识到产能过剩可能引发的恶性竞争,未来对新能源汽车工厂建设的审批可能更加严格。蔚来需要确保其产能扩张符合政策导向,避免因政策调整而影响工厂建设进度。

其次是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如果后续市场需求增长不及预期,或竞争对手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蔚来的销量可能难以达到消化百万产能的水平,导致产能严重过剩。庞大的固定成本(如厂房折旧、设备维护等)将成为沉重负担,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

此外,汽车行业的竞争已进入 “全方位比拼” 的阶段,不再是单纯的产能竞争,而是技术创新、品牌影响力、用户体验、售后服务等多方面的综合较量。蔚来在扩大产能的同时,若不能持续提升产品质量、优化智能驾驶体验、完善用户服务体系,即使拥有百万产能,也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随着乐道 L90 在 2025 年 7 月、8 月锁单量持续走高,蔚来合肥工厂的机器人臂正加速运转,试图通过子品牌的增长来带动产能利用率的提升。

第三工厂工地上打下的每一根地基,都支撑着李斌 “2026 年实现公司盈利” 的目标。但盈利目标的实现,不仅依赖于产能的扩张,更取决于销量能否同步增长、成本能否有效控制、市场竞争力能否持续提升。

产能竞赛没有终点,只有不断超越的起点。蔚来的百万产能蓝图已然绘就,现在需要的是用足够的销量来填满这些工厂,让每一平方米的厂房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营收和利润。唯有如此,百万产能才能真正成为支撑其千亿野心的坚实基础,否则可能沦为 “纸上谈兵” 的规划。

如果对新能源汽车感兴趣,欢迎关注36策公众号。

蔚来产能布局分析:百万产能能否支撑千亿野心?-有驾

声明:图片仅用于交流学习,版权出处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感谢您的支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