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把开了两年的增程车换成了纯电车。身边的朋友听说后,一个个都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增程车能加油多方便,你这不是自找麻烦吗?”面对这些质疑,我只是笑笑,没有多解释。如今,开了一年的纯电车,我忍不住想说:有些事,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真正明白其中的门道。
增程车最吸引人的地方,莫过于“油电两用”的卖点。厂家宣传时总说:“没电了还能加油,完全不用担心续航问题。”听起来确实很美好,但实际开起来,却是另一番景象。增程车的电池容量普遍不大,一旦电量耗尽,那台小小的1.5T发动机就开始拼命工作,既要驱动车辆,还要给电池充电。高速行驶时,油耗直奔8升每百公里,比很多燃油车还要高。朋友有一次开增程车跑长途,回来后直摇头:“发动机声音大得像拖拉机,纯电模式下的安静舒适全没了。”
除了油耗问题,增程车的保养成本也是个坑。电机和发动机两套系统都要维护,电机要定期检查,发动机要换机油、机滤,一年下来,保养费用比纯电车高出两千多。省下的那点油钱,全贴给4S店了。
很多人对纯电车的最大顾虑,就是续航焦虑。但说实话,这种担心已经有些过时了。现在的纯电车,技术早就不是几年前的水平了。比如,很多人担心低温环境下续航会大幅缩水,但像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在零下15度的环境下,续航缩水只有20%。标称700公里的车,照样能跑500多公里。再加上现在高速服务区普遍配备了超充桩,5分钟就能补能200公里,喝杯咖啡的功夫,车子就满血复活了。
相比之下,增程车的“无限续航”反而更像是个伪命题。油箱再大,也有用完的时候。如果在荒山野岭找不到95号油,那种焦虑感,比充电更让人绝望。
从成本角度来看,纯电车的优势更加明显。电费每公里只要0.1元,而增程车在亏电状态下,油电叠加的成本每公里高达0.6元。开10万公里,省下的钱足够买一台新手机。再看保值率,三年车龄的纯电车残值率接近60%,而增程车只有45%左右。市场的选择,已经说明了一切。
驾驶体验方面,增程车更像是一种妥协。纯电模式下,动力输出绵软,加速超车总是慢半拍。油电切换时,顿挫感明显,坐后排的家人甚至因此晕车。而纯电车则完全不同,电机瞬间输出最大扭矩,红绿灯起步轻松秒杀燃油车。堵车时,单踏板模式让跟车变得异常丝滑,连我老婆这种新手司机都敢开上高速了。
增程车的本质,其实是技术过渡期的产物。它试图兼顾油车的便利和电车的环保,但最终却两头不讨好。而纯电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技术革命。随着800V超充站的普及,以及半固态电池的量产,纯电车的续航和补能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到那时,增程车的“油电两全”恐怕只剩下一地鸡毛。
选车就像选路,有人喜欢加油站的烟火气,而我更愿意选择充电桩前的星辰大海。毕竟,连特斯拉的创始人马斯克都说过:“任何带油箱的车,都是向旧时代的投降。”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