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大反击:13万起,有激光雷达、30+项驾驶辅助,至高续航650km
兄弟们,你们有没有发现,现在买新能源车,真的越来越像一场“军备竞赛”?以前我们说“电动化”,是能跑就行;后来拼“智能化”,谁家屏幕大、语音灵光谁就赢。可现在呢?激光雷达都快成“标配”了,智能驾驶辅助功能恨不得列个几十条,续航更是卷到700km起步。说实话,我一个老司机看着这架势,既兴奋又有点懵——这到底是进步,还是把简单的事搞复杂了?
但最近听说一款新车,让我重新燃起了兴趣。13万起,就有激光雷达,还号称有30多项驾驶辅助功能,最高续航能干到650km。这价格,这配置,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离谱”?要知道,几年前这个价位的车,能有个倒车影像就不错了。更关键的是,这车不是某个新势力的“期货产品”,而是实打实上市的新款——零跑B01。有人说这是国产车的又一次“降维打击”,但我更愿意称之为“合资大反击”。别误会,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合资品牌,而是用合资车的价格,打出了超越合资车的配置和体验。这波操作,你品,你细品。
外观设计:运动轿跑风,年轻人的第一台“小跑”?
先说颜值,毕竟“一见钟情”在买车这事上太重要了。零跑B01的设计,走的是简洁流畅的科技风。前脸是家族式的贯穿式星环LED日行灯,远近光藏在导流槽里,配合黑色前包围和梯形进气口,简约中带着点凶狠,低调里透着高级感。我特别喜欢它的溜背造型,官方说是17.2的溜背角,灵感来自旗鱼冲刺时的背鳍。别说,还真有那味儿,从侧面看过去,车身线条一气呵成,有种俯冲向前的动感。
车尾也是层次分明,贯穿式尾灯加黑色灯罩,内部还有流光溢彩的光带,晚上点亮后辨识度拉满。隐藏式门把手、低风阻的水滴后视镜,这些细节都在为降低风阻服务,官方给出的风阻系数虽然没提,但这种设计肯定不会差。最让我心动的是它的颜色选择,什么星河银、摩根粉、晨曦紫……听着就年轻、活泼。想想看,开着这么一台车去接女朋友,或者周末约上三五好友去郊外露营,是不是比开一辆四平八稳的三厢轿车更有话题性?
当然,也有人吐槽说这车看起来有点“瘦长”,不够大气。但我觉得吧,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对于预算有限的年轻人来说,能在10万出头的价格买到一台设计感这么强的轿跑,还要啥自行车?
内饰与空间:8155芯片加持,A级车B级享受
坐进车内,第一感觉就是“值”。大面积的软性材质包裹,加上金属饰条和钢琴烤漆面板,质感完全不像这个价位的车。中控是14.6英寸的2.5K高清大屏,搭配8.8英寸的全液晶仪表盘,科技感直接拉满。重点来了,它全系标配高通骁龙8155芯片,高配车型甚至上了8295P,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车机系统反应飞快,几乎不存在卡顿,语音助手响应及时,支持双AI大模型(DeepSeek+通义千问),你跟它聊天、下指令,就跟跟真人对话似的,自然得很。
空间方面,零跑B01虽然定位紧凑级,但2735mm的轴距让它拥有“越级”的空间表现。我身高178cm,坐在后排,腿部空间两拳有余,头顶也不压抑。而且后排地板是纯平的,中间乘客的舒适性有保障。后备箱常规容积460L,还能放下5个20寸行李箱,家用完全够用。网友调侃说:“这哪是A级车,简直是‘偷’了B级车的空间”,这话虽夸张,但也说明了大家对它空间的认可。
不过,硬币总有另一面。比如,为了追求运动感,它的后排头部空间相对一般,个子特别高的朋友可能会觉得有点局促。另外,虽然用料扎实,但细节做工相比一线大厂还有提升空间,比如缝隙均匀度、按键阻尼感等。但考虑到价格,这些小瑕疵完全可以接受。
动力与智能:后驱+激光雷达,城市通勤利器
说到核心,零跑B01全系都是后置单电机,入门版132kW,中高配160kW,最大扭矩240Nm。官方百公里加速最快6.4秒,这个成绩在同价位里绝对算得上“小钢炮”级别了。实际开起来,电门响应极其灵敏,起步轻快,中后段加速也有劲,红绿灯起步基本没人能抢过你。配合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的独立悬架,以及50:50的前后轴荷比,操控稳定性相当不错。最让我惊喜的是它搭载的LMC一体化运动融合控制技术,据说能在爆胎时瞬间调整车身姿态,雨雪天也能防滑防甩尾,安全感满满。
智能驾驶部分,11.38万的版本就配备了激光雷达,支持高阶NDA(导航辅助驾驶),而10.98万的悦享版也有L2级辅助驾驶,包括360全景影像、自动泊车、主动刹车、车道保持等功能。30多项驾驶辅助听着唬人,但核心就是让你开车更轻松、更安全。比如上下班堵车时,开启自适应巡航,车子能自动跟车、刹停,解放双脚;停车时一键自动泊入,再也不用担心“入库困难户”的尴尬。
当然,激光雷达版的价格确实要贵一点,但对于追求极致智能体验的朋友来说,这笔投资很值。有网友说:“花十几万,就能体验到百万豪车才有的科技,这波不亏!”
写在最后
所以你看,零跑B01这波“反击”,打得有多精准?13万起的价格,却给了你激光雷达、650km长续航、后驱驾控、越级空间和顶级车机。它不靠品牌溢价,而是实打实用配置和性价比说话。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内卷”了,而是对整个市场规则的一次挑战。
问题是,当配置和价格都卷到这种程度,我们未来买车,到底该看重什么?是继续追逐更高的参数,还是回归到用车的本质——安全、可靠、省心? 这辆车,你怎么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