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固态电池量产提前,华为和比亚迪却很低调,锂电车主该怎么办?

今年传统油车和电车市场变数太多了,油车的变数是一二线豪车品牌集体降价,乘用油车的性价比提升。

而电车市场变数更多比如超充技术、智驾技术,全固态电池量产等。

其中电动汽车领域,讨论较多的就是固态电池技术了。

这不免让以前的液态锂电车主感到担忧,固态电池技术落地了,那我的液态锂电池汽车该怎么办?

今天小编围绕固态电池谈谈未来纯电汽车市场的发展,以及锂电池车主如何应对技术变革?

中国固态电池量产提前,华为和比亚迪却很低调,锂电车主该怎么办?-有驾

固态电池发展到哪一步?

实际上,早在前两年就已经有半固态电池汽车落地了。

2023年,赛力斯推出了三元固液混合电池,在欧洲落地。

同一年还有蔚来汽车搭载半固态电池汽车ET7路测。

而到了今年,陆续有多家传统合资油车企业宣布全固态电池汽车将在2026年上线。

比如上汽集团,广汽集团,东风集团,吉利控股,奇瑞控股等。

国内一些科技企业也参与其中比如华为、比亚迪,国轩高科,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

国外市场,欧日韩等国家的企业也在发力固态电池技术比如丰田,大众,三星,福特,和宝马等。

再从全球市场看,固态电池技术落地或者说固态电池开始装车。

大多数车企和科技公司时间点都集中在未来两年即2026和2027年,少数是在2024和2025年。

从全固态电池量产节奏来看,未来五年就是全固态电池产业的爆发期。

预计在2030年之前就能规模化量产和应用,彻底改变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

中国固态电池量产提前,华为和比亚迪却很低调,锂电车主该怎么办?-有驾

头部车企为何很低调?

今年头部车企虽然都在布局固态电池技术。

但相比快充技术和智驾技术,固态电池的宣传显得有些低调。

这里面有车企自身的商业利益考量。

从汽车消费市场看,目前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汽车是纯电汽车市场的主流产品。

固态电池汽车一旦落地量产,很快固态电池在安全性,续航能力,充电效率方面都会实现质的飞跃。

这会影响锂电池汽车产业生态,让车企的存量锂电池汽车销量受影响。

也会让之前的新能源车主觉得不值得,用车体验跟固态电池汽车车主差了一截。

新能源车企上半年被叫停的价格战,一半原因是为了应对动力电池新国标,还有一半原因是为了清库存,迎接新一代固态电池汽车到来。

只是出于利益和技术成熟度考量,车企还还不能把话说得太明白,会影响当下主流锂电池汽车销量。

在液态电池向固态电池的技术和产业过渡期,我们会看到车企一边减少液态纯电汽车产量,一边加大固态电池汽车量产规模。

中国固态电池量产提前,华为和比亚迪却很低调,锂电车主该怎么办?-有驾

新能源车主要如何应对?

现在的锂电池汽车车主的忧虑,主要在如何跟上产业趋势,也体验到固态电池技术。

目前全固态电池还是小批量装车试行的发展初期,还不确定能否让液态锂电池车主,在不换车的情况下,直接更换成固态电池汽车。

但只要换个角度去看汽车技术和产业迭代的问题,就不会纠结了。

汽车本身就是一个消费品,它是买来用的。不是买来投资的。

你需要纠结的不是之后液态电池汽车值不值钱,会不会落后。

而是这个车子还能不能用,能不能开,这才是重点。

全固态电池汽车量产落地,完全不会影响锂电池汽车正常使用。

你开你的锂电池汽车,他开他的固态电池汽车。

现在的锂电池普通的续航五六百公里,高端的可以达到七八百公里,长续航体验也不差了。

至于驾乘体验方面,特别是动力体验方面。影响并不大的。

如果你的车子买来不是哪来开,而是放着撑面子和保值。

中国固态电池量产提前,华为和比亚迪却很低调,锂电车主该怎么办?-有驾

那个人建议是不如选择公共出行,不要买私家车,车子是消费品。并不保值增值,新车一落地,不管你有没有开,就得贬值一两成了。

新能源汽车打破了油车的垄断,让普通油车更具性价比,让传统豪车平民化。

而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业持续迭代升级,新能源汽车的价格和品牌价值也会不断变化。

这些都是非个人可控的因素,没必要纠结太多,真正需要车的人,考虑的是能不能省油省钱,驾乘体验好不好等。

你觉得未来几年固态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起来,对锂电池汽车影响大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