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对理想汽车而言,注定是一段在冰与火之间淬炼的旅程。年初,它还是新势力中那个一骑绝尘的“优等生”,手握增程王牌,意气风发地喊出年销70万辆的豪言;转眼至三季度,却不得不面对销量接连下滑、主力车型承压、纯电开局不利的严峻现实。当9月26日,理想i6以24.98万的颠覆性价格正式登场时,这已不仅仅是又一款新车的发布,更像是理想在为2025年的命运,投下最后的、也是最重的一枚筹码。所有人都在问:这背水一战,能赢吗?
一、高开低走:70万目标的“现实滤镜”
回望年初,理想的自信有其底气。凭借对家庭用户需求的精准拿捏和增程式技术路线的成功卡位,其L系列车型一度几乎垄断了20-50万元价位区间的家庭SUV市场。这种强势,让70万辆的年销目标听起来并非空中楼阁。
然而,市场的诡谲就在于其瞬息万变。第一季度,理想交付9.28万辆,开局看似平稳。但暗流已然涌动。最大的变数来自外部:曾经是一片蓝海的增程市场,迅速变成了短兵相接的红海。尤其是问界系列的全面崛起,构成了最直接的冲击。问界M7、M8、M9等车型的精准对标与强势市场表现,如同一面镜子,照见了理想护城河正在承受的压力。其中,4月上市的问界M8堪称“现象级”,交付45天即破2万辆,迅速分流了大量原本属于理想L8、L9的用户基本盘。
与此同时,更多品牌以“半价理想”的定位切入中低端增程市场,进一步蚕食了理想销量支柱L6的市场空间。内忧外患之下,理想的增长引擎明显乏力。5月,借助L系列焕新,销量短暂冲上4万辆高峰后,便调头向下,8月更是未能突破3万辆大关。
严峻的现实迫使理想做出了一个艰难但必要的决定:在5月下旬,将全年销量目标从70万辆下调至64万辆。其中,增程L系列的目标从至少56万辆缩减至52万辆,而对纯电产品(含MEGA)的期望则从5万辆大幅提升至12万辆。这一增一减,不仅是数字的调整,更是战略重心被迫转移的清晰信号:赖以成名的增程阵地面临守势,开辟纯电第二增长曲线的任务变得前所未有的紧迫。
二、出师不利:纯电赛道遭遇“当头一棒”
将纯电销量期望值翻倍,理想的压力全部给到了新推出的纯电SUV系列i8和i6身上。然而,被寄予厚望的先锋官i8,出师并未告捷。
7月,理想i8正式上市,但其市场首发反响却给团队浇了一盆冷水。超出消费者心理预期的定价、过于复杂繁多的版本配置选择,以及下订后较长的交付等待周期,都成为了阻碍用户果断下单的门槛。尽管理想反应迅速,很快调整策略,回归单一配置并进行了价格调整,但首发失利对产品势头和市场信心的影响已经造成。
i8的受挫,深刻反映了理想在转型阵痛期中的两难困境:一方面,增程基本盘承压,亟需一款纯电爆款来提振士气、扭转局面;另一方面,又担心定价更具竞争力的纯电车型会反过来侵蚀自家增程车型的销量,因此在纯电产品的定价和定位上显得束手束脚,难以放手一搏。这种纠结,最终让i8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未能一炮而红,也让理想的2025年平添了几分曲折。
三、终极手牌:i6能否成为“及时雨”?
i8的失利,让9月底登场的i6不容有失。这一次,理想显然吸取了教训,打法变得无比果决和清晰。
首先,在定价上展现了前所未有的诚意。i6直接与自家的明星增程车型L6 Pro版看齐,定价24.98万元。若算上1万元的首销限时减免,实际入手价下探至23.98万元。这一定价,不仅直面特斯拉Model Y、小米SU7等核心纯电竞品,甚至形成了强有力的价格优势。
其次,在配置上“豪掷”到底。i6直接提供了价值3.5万元的首销权益包,将双腔空气悬架、车载冷暖箱、电吸门等高端配置直接标配,这些都是同价位的L6所不具备的。在空间尺寸、智能驾驶(AD Max)等核心体验上,i6也保持了主流高端水准。尽管为了简化配置和成本,将四驱系统设为选配,但在极具杀伤力的整体价值面前,这一点取舍显得无伤大雅。
这种“放低身段、堆满配置”的策略,市场给出了立竿见影的积极反馈。据透露,i6上市5分钟内大定订单即突破1万辆,创造了理想新车上市的新纪录。这枚“终极手牌”,终于为理想在三季度的低迷中,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带来了久违的亮色。
四、平衡木上的未来:甜蜜的烦恼与行业的缩影
然而,i6的初步成功,也带来了一个“甜蜜的烦恼”:它是否会和自家的L6形成“左右互搏”?
i6与L6价格重叠,但提供了超值的首销权益和纯电的新颖体验,这难免会吸引一部分原本计划购买L6的用户转而选择i6。而L6作为理想当前绝对的销量基石,其份额的稳定至关重要。如何既能借助i6的热度强势打开纯电市场,又能确保增程基本盘不至于松动,成为摆在理想面前一道极具挑战性的管理难题。这道题,考验的是理想在产品定位、营销策略和渠道引导上的精细化管理能力。
理想的这场“背水一战”,并不仅仅是一家公司的自我救赎。它更像是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激烈内卷和技术路线转型期的一个缩影。从增量市场到存量博弈,所有玩家都面临着多重挑战:如何平衡传统优势与创新业务?如何应对来自跨界对手的降维打击?如何在价格战与价值战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2025年最后的季度,理想汽车的故事结局尚未书写。i6的强势开局是一个振奋人心的起点,但它能否持续转化为强劲的交付量,并带动品牌整体企稳回升,仍需市场给出最终答案。无论结果如何,理想的这段经历都已表明:在这个快速迭代的行业里,没有永恒的王者,只有永恒的变革与突破。其间的每一步抉择,每一次转身,都值得整个行业深思。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