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二季度品牌影响力榜单出炉,江铃轻客再次登顶,连续多年稳坐头把交椅。不是靠营销噱头,也不是靠降价换销量,而是实打实用产品力和用户口碑“焊”在了榜首。更让人意外的是,这个常年在物流、客运一线“搬砖”的品牌,今年竟悄悄在新能源赛道上踩下了油门——纯电轻客销量同比增长超120%(数据来源:中汽协2025Q2报告)。这还是我们印象中那个“工具车”江铃吗?它凭什么能在传统燃油车与新能源转型的夹缝中,既守住基本盘,又杀出新赛道?
外观:工具车也能有“高级脸”?
提到轻客,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是“方头方脑”“灰头土脸”的物流车形象。但你要是现在去江铃4S店看一眼新推出的福顺EV,可能会愣住两秒——前脸采用封闭式格栅设计,搭配贯穿式LED灯带,两侧大灯线条锐利,甚至有点“轻客界的Model 3”那味儿。
这不是为了好看而好看。我试驾时特意问了设计师,为啥给一辆“拉货的”车搞这么“秀气”?对方说:“用户变了。现在开轻客的不全是大叔司机,很多是90后创业者,他们也希望自己的‘生产工具’有面子。”确实,我在快递站点看到不少司机给福顺EV贴膜、加装氛围灯,甚至有人在车尾贴了“别催,我已经很快了”的幽默车贴。
这种“工具属性+人格化表达”的设计思路,正是江铃品牌影响力提升的关键——它不再只是冷冰冰的运输机器,而是成了用户创业路上的“伙伴”。
内饰:实用主义的“高级感”
坐进驾驶舱,第一感觉是:干净、简洁、不花哨,但每一处都经得起用。
中控台布局逻辑清晰,物理按键保留得恰到好处——比如空调调节、双闪开关,盲操毫不费力。这在当下“大屏至上”的风潮中显得有点“反潮流”,但对我这种经常戴手套开车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没有为了智能化而取消实用设计,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最让我惊喜的是座椅。福顺EV的主驾座椅支持6向电动调节+腰托,试驾跑了一整天城配路线,腰不酸、背不累。后排空间更是“越级”——车内净高达1.85米,我1米8的个子站进去不用弯腰。有位用户跟我分享,他用这车做移动咖啡车,每天在车内站立操作四五个小时,以前开别的轻客,下班后直不起腰,换了江铃后,“终于能挺直腰板回家了”。
动力与续航:不是“快”而是“稳”
江铃轻客的燃油版搭载2.0T柴油发动机,最大功率145马力,扭矩355N·m,在同级中不算最猛,但低转扭矩输出平顺,起步不抖,爬坡有力。我拉满一车货上坡,变速箱降挡积极,动力衔接顺畅,没有那种“憋着劲儿”的感觉。
而新能源车型,比如福顺EV,搭载86kWh磷酸铁锂电池,CLTC续航350公里(暂无WLTP工况数据)。这个数字在当下动辄500+的电动车里不算亮眼,但重点是真实。我在夏季开空调、满载情况下跑了280公里,电量还剩15%,折算下来实际续航达成率约80%,属于行业优秀水平。
充电方面,支持快充,30分钟可从20%充至80%。我在一个物流园区实测,中午休息一小时,正好完成补能,下午继续跑单。没有“充电焦虑”,只有“效率自由”。
有老铁问我:“为啥不搞更高能量密度的三元锂?”我查了资料,江铃坚持用磷酸铁锂,核心逻辑是安全与寿命。轻客用户最怕什么?电池起火、一年后续航暴跌。磷酸铁锂循环寿命超3000次,即便每天一充,也能撑8年以上,TCO(全生命周期成本)反而更低。这不是技术落后,而是精准匹配用户需求。
智能化:不玩虚的,只做有用的
江铃轻客的智能化,可以用一句话概括:L2级辅助驾驶有,但不吹;车联网能用,但不炫。
福顺EV标配ACC自适应巡航+LDW车道偏离预警+FCW前碰撞预警,我在高速试驾时开启ACC,跟车距离可调,刹车柔和,不会突然“点头”。但没有自动变道、NOA高阶智驾——江铃的解释很实在:“我们的用户主要在城区和城际跑固定路线,L2够用,再往上就是成本增加,车价涨,用户不买账。”
车联网系统支持远程控车、预约充电、车辆定位、电子围栏等功能。一位快递站长告诉我,他们用这套系统监控车辆位置和电量,调度效率提升了20%。“以前要打电话问司机在哪,现在一看手机就知道。”
安全性:看不见的地方,更下功夫
轻客的安全,很多人只关注“撞不撞得过”,但江铃在被动安全之外,更重视主动安全和结构安全。
车身采用高强度钢占比超60%,关键部位如A柱、门槛梁使用热成型钢。我看过一次第三方碰撞测试视频,正面偏置碰撞后,驾驶舱结构完整,车门可正常开启——这对救援至关重要。
此外,全系标配ESC电子稳定系统、TPMS胎压监测、HSA坡道起步辅助。在湿滑路面紧急变线时,ESC介入及时,车身姿态稳定。有位用户在雨天送货时突遇侧滑,系统自动纠正,避免了侧翻,“那一刻,真觉得这车救了我一命”。
操控性:不像“大块头”,倒像“小钢炮”
开惯了轿车的人,第一次上轻客容易发怵——车高、盲区大、转向迟钝。但福顺EV给我惊喜:转向手感轻盈但不虚,指向精准,过弯侧倾控制得不错。
后轮驱动布局让动力输出更直接,空载时灵活得像SUV,满载后也稳如老狗。我特意在狭窄巷道里掉头,最小转弯直径11.4米,比想象中好 maneuver 得多。底盘调校偏舒适,过减速带时震动过滤得干脆,不会“一车人都跟着弹”。
用户真实声音:他们怎么说?
我采访了三位真实用户:
张师傅,快递司机:“开了三年江铃,省油、皮实,小毛病少。去年换福顺EV,充电便宜,一个月电费不到油费的三分之一。”
李姐,移动烘焙车老板:“空间大,能装设备,还能改造成工作台。客户都说我的车‘有格调’。”
王站长,物流车队主管:“智能调度系统帮大忙,车辆出勤率提高了15%,维修率低,省心。”
横向对比:江铃 vs 竞品
我们拉来两位对手:福田图雅诺和大通V80。
维度 江铃福顺EV 福田图雅诺EV 大通V80 EV
续航(CLTC) 350km 320km 333km
快充时间 30分钟(20%-80%) 40分钟 45分钟
车内净高 1.85m 1.78m 1.80m
L2辅助驾驶 标配 选装 标配
用户口碑 高(省心、耐用) 中(性价比高) 中高(配置丰富)
江铃的优势在于均衡:续航实、充电快、空间大、智能化实用、口碑稳。福田更侧重价格战,大通配置花哨但可靠性略逊。在“工具车”这个品类里,用户最怕“花里胡哨”,江铃恰恰赢在“靠谱”二字。
新能源布局:不是跟风,是深思熟虑
江铃的新能源转型不是“all in”,而是**“油电并行,渐进式替代”。燃油车仍是基本盘,但纯电、增程车型已在路上。2025年,江铃将推出基于全新纯电平台的轻客车型**,续航有望突破500km。
更关键的是,江铃在补能生态上下功夫。与特来电、星星充电合作,在物流园区、批发市场布局专属充电桩,甚至试点“换电轻客”——5分钟换电,比加油还快。这可不是画饼,已经在深圳、成都小范围运营。
未来展望:轻客会变成“移动商业空间”吗?
随着个体经济、即时零售、移动服务兴起,轻客的角色正在从“运输工具”向“移动商业载体”进化。江铃显然看到了这一点——模块化内饰、可拆卸货架、外接电源接口、5G车联网,都在为“车即服务”做准备。
未来,你的咖啡车、理发车、诊疗车,可能都基于同一款轻客平台定制。江铃要做的,不是卖车,而是提供“移动生意解决方案”。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有一辆江铃轻客,你会用来做什么?是继续送货,还是改造成梦想中的移动小店?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我会挑几个有趣的问题,下期专门回复。顺便说一句,上周我去江铃工厂探班,拍了不少幕后花絮,下回带大家看看一辆轻客是怎么“出生”的。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