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万台电车撞了损害12万,你还敢买吗?
真的不是我骇人听闻,不久前见到一个新闻,心“砰砰”。上海的一个兄弟在2023年花了25万元买了一辆新能源车。结论是,他很大心在路上摩擦了一下。汽车保险公司看见了当场,马上摇摇头:“电池组变形了,提议总体拆卸和更换。”维修报价为-12万元。你听得对,一半的车价。

实际上,我们当时并不傻。我们买电车的时候很好。每公里电费不上两毛钱,油车一公里七八角钱,一年跑2万公里,仅是油钱就省了一万多元。在哪儿销售政策补贴,免征购置税,不限行……听见这跟捡钱一样。那时,谁不觉得电动车在探索?
也有更糟糕品牌,例如威马和高河。司机该怎么办?车子仍处于质保期,维修点关掉;电池有问题,无人管。以往推广终身保修和免费救援都成了空话。如今有些车主想卖车卖不掉。谁敢接这类“售后孤单”
你说科技创新总会解决,对吧?或许。将来,或许第三方维修能够干涉,维修标准能够放开。但现在呢?如果你现在想买一辆轨道电车,你必须面对这类可塑性。
我的朋友们都有真正的经历。上年,我撞上了一个坑,底盘擦了擦,车还能开,结论被带来查验,电池底端轻度弯折,包装超出8万。他现场瞠目结舌,说这不是旅游,只是为了祖先。
油价太贵,保养也很贵,但至少你了解。发动机坏了多少钱,变速箱出了什么问题,市场很清楚。轨道电车呢?同一个电池,不同品牌的价格差几万块,问为什么,没人给你解释。
我不是说电动车不好,环保方位肯定是对的。但我总觉得顾客不应该被蒙在鼓里。您有决策权,但前提是你了解真正成本。
下次购车,你会怎么选?对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