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最新财报出来啦,简直就是“增收不增利”的矛盾局面!季度营收280亿美元,同比增长12%,这数字看着还挺牛的。但一看到利润数据,同比竟然下跌了37%,这差距可真不小!
头一个原因是特朗普政府那些该死的关税。光是这个季度,就让特斯拉多花了4亿多美元(差不多29亿人民币),相当于每一辆车的成本都涨了不少。马斯克肯定气得不行,这简直就是从口袋里掏出“保护费”啊!特斯拉本来就是以规模效应和成本控制出名的,这一下子成本上升,真是有点难受。
另一个原因是研发上的大投入。特斯拉一直在搞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财务主管Vaibhav Taneja还说这种开支会继续增加。马斯克的野心可不止造车,他还想把特斯拉做成AI和机器人的老大。这愿景确实很大,但,这些新业务现在还没办法赚钱,反而在不停地烧钱。投资者看的是预期,但财报反映的是实实在在的成本压力。
营收增长主要是因为美国市场在电动车购车税收优惠结束前的抢购潮。消费者都聪明得很,知道补贴快没了,所以赶在最后下单。不过这种靠政策驱动的增长能持续多久?补贴没了之后,特斯拉还能保持这个热度吗?这还真不好说。
更关键的是,特斯拉在美国本土市场遇到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福特和现代的销量增长率竟然超过了特斯拉,这是以前不敢想的事。特斯拉曾经是电动车市场的王者,但现在传统车企都在搞电动化,留给特斯拉的空间越来越小。
为了应对竞争,特斯拉在10月推出了两款热销车型的新低价版本,比原来便宜了五千美元左右。这个动作透露出两个信号:一是特斯拉认识到价格依然是影响消费者决策的重要因素;二是特斯拉终于开始正视“亲民化”这个课题。但这反应是不是来得太晚了?市场早就变了,竞争对手已经推出各价位段的电动车,特斯拉还在坚守高端定位,有点固执吧。
在中国市场,特斯拉推出了Model Y的六座版本,还提供了五年的零利率贷款和保险补贴。这些举措显示特斯拉很重视中国市场,也明白要拿出实实在在的优惠才能留住消费者。但面对比亚迪等本土品牌,竞争压力还是挺大的。中国电动车市场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竞争阶段,消费者的选择多了,特斯拉的品牌优势也不再那么明显了。
特斯拉现在面临着一个经典的商业难题:既要保持现有汽车业务的盈利,又要大量投资未来的AI和机器人业务。两边兼顾不容易啊。投资者愿意相信马斯克的愿景,但他们的耐心有限。财报公布后,股价盘后交易下跌了3.8%,这就是市场给的直接反馈。
更有意思的是,股东们要在11月对马斯克的新薪酬方案投票,这个方案可能是价值1万亿美元。在利润大幅下滑的情况下讨论这么天价的薪酬,这个时机选得有点怪吧?
马斯克得拿出更好的业绩来说服股东,但目前来挑战不小啊。特斯拉的故事还在继续,但剧本可能真的需要改写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