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聚焦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再创油耗新低

最近汽车圈里发生了一件挺新鲜的事,很多人的固有观念可能都要被刷新了。

事情是这样的,一些比亚迪车主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车好像被施了“魔法”,开起来更省油了,续航里程也实实在在地变长了。

这可不是心理作用,而是有真实数据支撑的。

央视聚焦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再创油耗新低-有驾

一位在上海开网约车的王师傅就遇到了,他的车在没进修理厂、没换任何零件的情况下,经过一个晚上,油耗居然降低了将近10%。

他算了笔账,这意味着每个月能省下差不多一千块钱的油费。

这事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一辆已经出厂销售的车,怎么还能自己“进化”呢?

这背后到底是什么样的技术在起作用,又是如何影响到我们普通消费者的呢?

这件事的核心,是一种叫做OTA的远程升级技术。

这个词听起来可能有点专业,但其实我们每天都在接触。

就好比我们用的智能手机,隔三差五就会收到系统更新的推送,更新之后可能会增加新功能,或者修复一些问题,让手机变得更好用。

现在,汽车也开始像手机一样,可以通过网络下载更新包,来优化自身的性能。

比亚迪这次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在8月5日的凌晨,悄悄地给所有搭载了第五代DM混动技术的车型推送了一个大约1.2G的升级文件。

整个过程都是在车辆夜间闲置时自动完成的,车主完全不需要进行任何操作,甚至可能都不知道自己的车已经完成了一次重要的升级。

央视聚焦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再创油耗新低-有驾

这次升级带来的最直接变化,就是油耗的显著降低。

根据国家权威检测机构的认证,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的亏电油耗,从原来的百公里2.9升,进一步降低到了2.6升。

这个数字再次刷新了全球混动车型的油耗纪录。

对于普通人来说,数字可能有些抽象,但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续航里程和加油费用,感受就非常直观了。

就像王师傅的经历,以前一箱油能跑850公里,升级后能跑到920多公里,这多出来的70公里,对于每天在路上奔波的网约车司机来说,就是实打实的收入。

那么,问题就来了,汽车的发动机、电机、电池这些硬件都没有改变,比亚迪到底是通过什么方法,凭空把油耗降下来的呢?

答案在于“软件”和“算法”的力量,更具体地说,是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应用。

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比喻来理解。

传统的汽车节能控制程序,就像一个靠背书和刷题来备考的学生。

工程师们会提前预设好成百上千种可能的行驶状况,然后为每一种状况编写一套最优的油电分配方案,比如堵车时多用电、高速时多用油等等。

央视聚焦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再创油耗新低-有驾

这种方式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有效的,但现实中的路况远比预设的要复杂得多,总会遇到一些程序没“见过”的“偏题怪题”,这时候车辆的节能表现就可能不是最佳的。

而比亚迪现在采用的方法,更像是在车里安装了一个超级聪明的“AI学霸”。

这个“学霸”不靠死记硬背,而是通过学习海量真实数据来掌握省油的诀窍。

这些数据从哪里来呢?

就来自于超过150万名比亚迪车主。

这些车主在日常驾驶中,每个月会产生累计长达28亿公里的行驶数据,这些数据覆盖了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路况、天气和驾驶习惯,总共包含了超过180万种复杂的工况。

这些海量、真实的数据,就成了喂养AI模型的最佳“教材”。

通过深度学习这些数据,AI模型逐渐掌握了在任何一种情况下,如何最精确地协调发动机和电机的工作,让每一滴油和每一度电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它能实时分析车辆的速度、负载、坡度、电池状态等几十个参数,然后瞬间计算出一个最优的能量分配策略。

所以,这次油耗的降低,本质上是一次软件算法的巨大飞跃,是利用人工智能,把硬件的潜力更深层次地挖掘了出来。

央视聚焦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再创油耗新低-有驾

这场技术升级带来的影响,很快就从车主圈扩散到了整个汽车市场。

最直接的冲击,就是给其他汽车品牌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以前,很多合资品牌,特别是日系车,一直以省油作为自己的核心卖点。

但现在,当比亚迪把亏电油耗做到2.6升这个水平,并且还能让老车主免费升级时,传统的省油优势就显得不那么突出了。

有汽车销售人员在网上反映,现在顾客来看车,问的问题都变了,很多人会直接问:“你的车油耗能做到2.6升吗?”这让很多品牌的销售都感到难以回答。

更有意思的变化发生在二手车市场。

通常来说,汽车作为一种消费品,从落地那一刻起就开始贬值。

但这次升级之后,出现了一个很反常的现象。

一些二手车商发现,市场上对于比亚迪特定混动车型的需求增加了,比如2022款的秦PLUS DM-i,车况好的二手车,价格竟然比上个月还高出了几千块钱。

一辆已经使用了两年的车,不但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贬值,反而因为一次软件更新而“升值”了。

央视聚焦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再创油耗新低-有驾

这彻底改变了汽车只是消耗品的传统观念,让“软件定义汽车”这个说法变得非常具体。

它意味着,未来汽车的价值,可能不再仅仅取决于它的硬件状况,还取决于它软件系统的持续更新和迭代能力。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强大的软件算法背后,必须有同样强大的硬件作为支撑。

比亚迪之所以能通过软件把油耗压到这么低,也是因为它在硬件上下了苦功夫。

比如,它那台专门为混动系统开发的1.5L发动机,热效率达到了46%,这个指标在全世界的量产汽油发动机里都名列前茅,简单来说就是燃烧效率极高,浪费少。

在电控系统里,它使用了更先进的碳化硅材料,能有效减少电能的损耗。

甚至连电池的温度管理,都能做到非常精细的控制。

正是这些扎实的硬件基础,才为软件的优化提供了足够大的发挥空间。

这件事也给所有消费者提了个醒,我们现在买车,可能需要用一种新的眼光来看待了。

过去我们看重的是发动机的排量、变速箱的挡位这些传统硬件指标。

但未来,一辆车好不好,可能很大程度上要看它的“大脑”聪不聪明,看它的系统能不能持续升级,能不能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变得越来越好用、越来越高效。

这场由比亚迪发起的“油耗革命”,不仅仅是技术参数的胜利,它更深远地改变了行业的竞争规则,也正在悄悄改变我们每一个人的用车体验和对汽车价值的认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