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卖出10辆新能源,3辆是比亚迪,它凭啥成销冠

现在大家走在路上,或者在停车场里转悠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个特别直观的感受,那就是挂着绿色牌照的新能源汽车是越来越多了。

而在这些绿牌车里头,只要你稍微留心一下,就会发现一个品牌的出镜率高得惊人,那就是比亚迪。

这已经不是一种个人感觉了,而是有实实在在的数据在背后支撑。

每卖出10辆新能源,3辆是比亚迪,它凭啥成销冠-有驾

根据权威的行业统计,如今在国内市场上,平均每卖出去10辆新能源汽车,其中就有3辆是比亚迪。

这个比例可以说是相当厉害了,它意味着比亚迪不只是众多国产品牌里的佼佼者,更是整个新能源赛道上当之无愧的领头羊。

很多人可能会感到好奇,甚至有点不敢相信,这个以前大家印象里主要是做手机电池的企业,怎么就在短短一些年里,摇身一变成了汽车行业的霸主了呢?

毕竟,就在二十年前,它才刚刚小心翼翼地踏进汽车制造这个门槛,那时候谁也想不到它能有今天。

那么,比亚迪究竟是凭借什么,完成了这样一场惊人的逆袭?

这背后到底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和决策呢?

我们今天就来好好聊一聊这个话题。

要想看明白比亚迪今天的成功,我们得先把时间的指针往回拨。

就说十年多以前,大概在2014年那会儿,那时候的比亚迪虽然已经在造车路上走了十年,但远没有今天这般风光。

我们翻看它当年的财务报告就能发现,公司全年的总收入大概是800亿元,其中汽车相关的业务和手机部件相关的业务,收入差不多是各占一半,都在三四百亿的规模。

每卖出10辆新能源,3辆是比亚迪,它凭啥成销冠-有驾

这说明在那个阶段,汽车还不是比亚迪绝对的业务重心,它更像是一家业务比较多元化的公司。

那时候,虽然它也推出了像“秦”和“唐”这样在技术上很有亮点的插电混动车型,但在市场上,它们面对的还是那些根深蒂固的合资品牌燃油车的巨大压力,销量上并没有形成我们今天看到的这种碾压态势。

当时很多人提到比亚迪,可能还会觉得它是个有点“偏科”的技术型选手,有好技术,但市场接受度还有待考验。

然而,正是从那个看似平淡的时期开始,一场深刻的变革正在悄悄酝酿。

比亚迪的成功,根子其实埋得很深,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它从一开始就坚持的一条旁人看来甚至有点“笨”的道路——全产业链垂直整合。

这是什么意思呢?

用大白话讲,就是造一辆新能源汽车,最核心、最关键的那些零部件,比如电池、电机、电子控制系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电”,比亚迪不靠从别人那里采购,而是坚持要自己研发、自己生产。

这就好比一家饭店,不仅要研究菜谱,还要自己种菜、自己养猪、自己磨豆腐。

在现代工业高度讲求分工协作的背景下,这种“什么都自己干”的模式在早期其实是很有争议的,因为它需要巨大的前期投入,资产很重,回报周期也很长。

但当新能源汽车的时代浪潮真正到来时,这种长期坚持的“笨功夫”开始爆发出惊人的威力。

每卖出10辆新能源,3辆是比亚迪,它凭啥成销冠-有驾

这里就必须提到两个堪称颠覆性的技术成果。

第一个就是大名鼎鼎的“刀片电池”。

在它出现之前,消费者对于电动汽车最大的担忧是什么?

是安全,尤其是对电池在碰撞后可能起火的恐惧,这几乎是劝退很多人的首要因素。

比亚迪的刀片电池,通过结构上的创新,不仅提升了电池包的空间利用率和能量密度,让续航里程变得更长,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了行业里最严苛的“针刺穿透测试”而没有发生起火爆炸。

比亚迪用最直观、最硬核的方式,向所有人证明了它的电池是极其安全的。

这一点,一下子就打消了市场的最大顾虑,为电动汽车的普及扫清了一个关键的心理障碍。

第二个关键技术,就是DM-i超级混动系统。

在纯电动车还面临充电难、续航焦虑等现实问题的时候,很多人在买车时会陷入两难。

比亚迪的DM-i技术就提供了一个近乎完美的解决方案。

每卖出10辆新能源,3辆是比亚迪,它凭啥成销冠-有驾

它本质上是以电驱动为主,发动机在大多数时候只负责发电,不直接驱动车辆。

这样做的好处是,车子开起来的感觉和纯电动车一样安静、平顺,动力响应也很快,同时,因为它有一个高效的发动机作为“充电宝”,彻底解决了里程焦虑。

一箱油能跑上千公里,日常短途通勤完全可以用电,用车成本极低。

这个技术精准地切中了那些没有固定充电桩,但又渴望体验电车优势的广大消费者的需求,一下子就打开了一个巨大的市场。

有了刀片电池和DM-i这两样“独门绝技”在手,比亚迪就有了重新定义产品和市场的底气。

接下来的一步,就是如何把技术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市场销量。

比亚迪采取的策略简单而又致命——利用自己全产业链带来的成本控制能力,发动了一场波及整个行业的“价值战”。

从2022年开始,我们看到比亚迪的销量数据开始呈现爆发式增长。

2021年底,它的月销量刚刚站上10万辆的台阶,已经让人惊叹;而仅仅一年之后,到2022年底,这个数字就翻了一番,突破了20万辆。

进入2023年和2024年,它更是连续稳坐年度销量总冠军的宝座,把很多曾经高高在上的合资品牌都甩在了身后。

每卖出10辆新能源,3辆是比亚迪,它凭啥成销冠-有驾

这一系列市场战役的核心口号就是“电比油低”。

当其他车企还在为动力电池的成本居高不下而烦恼时,比亚迪因为电池是自己生产的,成本优势巨大。

于是,它推出了一系列“冠军版”和“荣耀版”车型,直接把插电混动车型的价格,打到了同级别合资燃油车的价格区间,甚至更低。

消费者一算账,发现用买一辆普通燃油车的钱,现在可以买到一辆技术更先进、驾驶体验更好、还能上绿牌、日常使用成本也更低的混动车,选择的天平自然就发生了倾斜。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降价促销,而是一次对市场格局的重塑,大量原本打算购买燃油车的用户,都被比亚迪成功地吸引了过来。

销量的井喷,最直接地反映在了公司的财务报表上。

我们再回头看那组数据对比,从2014年汽车业务营收四百多亿,到如今汽车相关业务营收达到六千多亿的规模,占公司总营收的比例也从一半左右飙升到八成以上。

这清晰地表明,比亚迪已经成功地将自己打造成了一个以新能源汽车为绝对核心的科技巨头。

资本市场也用真金白银表达了对它的认可。

在过去十年间,比亚迪的市值从一千亿人民币左右,一度冲破万亿大关,实现了近十倍的增长。

这背后,是市场对它坚持核心技术自研、深刻理解消费者需求的商业模式的最高肯定。

比亚迪用自己的发展历程,生动地诠释了中国企业如何通过长期的技术积累和精准的市场策略,在全球产业变革的浪潮中,从一个追赶者,成长为一名引领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