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亏损四千万,全球多地公交停运,未来公交是否会完全退出

这段时间,我看到不少关于本地的新闻:广州这半个月里,取消了二十四条公交线路;而北京一年时间里,也撤销了二十四条线路。

小地方确实难熬,保定因为缺钱补公交,几条线路直接停运了;湖南耒阳的公交公司也是撑不住了,开始减少班次。这些消息一看,不免让人担心,我们每天坐的公交,会不会哪天彻底没了?

年度亏损四千万,全球多地公交停运,未来公交是否会完全退出-有驾

十几年前,马路上私家车几乎见不着,网约车和共享单车都还没出世呢,那会儿无论是上班、上学还是逛街,大家都习惯坐公交车,成了第一选择。

以前,公交司机也是“铁饭碗”,不少人都争着想要这个工作,可如今,开公交的日子却难熬得很,白天跑乘客,晚上还得拉货,情况也是一言难尽。主要原因就是公交公司渐渐入不敷出,甚至连员工的工资都快付不起了。

年度亏损四千万,全球多地公交停运,未来公交是否会完全退出-有驾

白天还在载客的公交车,转眼变成了“快递专车”,车厢里塞满了包裹,穿梭在60个站点之间。司机老李笑着擦汗说:“现在跑完末班车,还得帮忙送快递,否则工资都发不出来。”这可不是科幻片里的情节,而是全国范围内公交自救的浪潮在席卷——广州一个月停运了24条线路,北京也削减了19条路线,保定的公交几乎瘫痪。这些“城市血脉”正拼命在绝境中求生。

现在的公交车,几乎每跑一趟就得往里装点钱。数据显示:一辆公交车每走一公里,成本差不多六块多,可拿到的票款却只有三块多。你瞧成都的公交集团,去年收入都破十一亿了,结果还是亏掉了上亿。

这段时间,公交行业的日子真难熬,不少都面临着停运和裁员的危机。从广州、北京这些大城市,到保定、耒阳那些不起眼的小地方,线路减少甚至停运的消息几乎年年不断,像潮水一样,席卷全国各地。

年度亏损四千万,全球多地公交停运,未来公交是否会完全退出-有驾

曾经坐满人的车厢,现在经常空荡荡的。十年前,2014年全国公交客运量达到了峰值,从那以后,这条曲线就一直往下走,没得逆转,只能一路跌落,直到到达最低谷。疫情之后,恢复的时期也没见明显改善。

到2022年,全国公交的总运量还不足当年的巅峰一半,平均每车每天载客也就大概是高峰期的三分之一左右。人们都跑到哪去了?这个答案早已散布在城市的每个角落。随着钱包渐鼓,私家车逐渐成为很多人的标配,想去哪里就去哪里,自由度也是空前的。

年度亏损四千万,全球多地公交停运,未来公交是否会完全退出-有驾

只需在手机上一点,网约车马上就会出现在楼下,不用担心携带大包小包或者赶时间的紧迫感。至于短途出行,电动车凭借其超高的便利性,刚好满足了“最后一公里”的需要。而更厉害的竞争者,莫过于城市里不断扩展的轨道交通系统。

地铁和轻轨准点又高效,差不多把所有在时间上挺紧张的长途通勤族都给吸走了。在这场空中地面海上立体交通的激烈竞争中,传统公交的吸引力被狠狠地削弱,变成了“夹心饼干”。

年度亏损四千万,全球多地公交停运,未来公交是否会完全退出-有驾

客流一下子跌得很厉害,直接动摇了公交行业的根基。长久以来,公交一直被当作民生工程,靠政府补贴维持低票价,但现在地方财政也像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在教育、医疗、养老这些刚性支出面前,公交补贴的优先级自然被排到了后面。

补贴少得可怜,甚至完全没了,这对本来就亏损的公交企业来说,简直就是雪上加霜。同时,账上的支出却像脱缰的野马一样一路飞涨。油价忽高忽低,新能源车贵得让人咋舌,司机工资不断上涨,每一项都让公司的财务问题变得更加严峻,压得他们喘不过气。这次危机最受影响的,还是成千上万的公交司机。

年度亏损四千万,全球多地公交停运,未来公交是否会完全退出-有驾

这个曾经让人艳羡的“铁饭碗”,如今变成了“一把烫手山芋”。公司财务吃紧,工资拖欠变得越来越普遍,司机们的生活压力愈发沉重。工作强度一分未减,日常开车超过十小时已算平常,还得应付堵车和乘客的投诉。随着线路一条接一条停运,转岗和下岗的阴影笼罩着他们,曾经体面职业的吸引力快速减弱。年轻司机都不愿意来了,而老司机们则在冷冷清清地等待退休,行业的人才断层问题也逐渐浮现。

不过,公交公司可没打算就此认输。在困境中,一场五花八门的“副业自救”运动正在展开。南京作为全国第一个试水的“公交+快递”模式,堪称是个典范。它们利用夜间闲置的车辆,把车辆资源充分发挥出来,实现同城快递两小时内送达,不仅让资产继续运转,还开辟了一条新的盈利渠道。

年度亏损四千万,全球多地公交停运,未来公交是否会完全退出-有驾

郑州的操作更狠一些,跟快递大佬们深度合作,不光三百多辆夜班车改装成为货运车,还把那些闲置的维修车间改造成快递分拣中心,把公交场站变成了城市物流的枢纽。这跨界合作的花样远不止这些,想象力真是丰富得很。

有的公交线路白天也不闲着,顺路帮忙带点本地的土特产和新鲜的水果蔬菜,让原本次日到的生鲜配送变得更加即时。在南昌,公交车的玩法也多了起来,不光连接商圈和景点的“文旅公交”,还为新婚夫妇提供接亲的“婚庆公交”。

年度亏损四千万,全球多地公交停运,未来公交是否会完全退出-有驾

听说已经有近五百对新人,选择在这种别致的交通方式上开启他们的人生新篇章。为了让乘客愿意再登上公交车,公交公司也在想办法让乘坐变得更有趣味。洛阳在牡丹花会期间,推出了覆盖全城的“牡丹号”主题公交,车身、内饰甚至语音播报都融入了牡丹元素,成了一道流动的风景线,吸引不少游客驻足欣赏。

青岛方面则搞起了浪漫风,用粉色调的“爱恋青岛”主题车,吸引住不少年轻情侣的注意。这些做法,虽然可能无法彻底解决亏损问题,但表现出公交行业想要变革的决心:当单纯的公共交通难以满足需求时,它或许还能变成一种文化表达和特色服务的一种方式。

年度亏损四千万,全球多地公交停运,未来公交是否会完全退出-有驾

技术,也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利用大数据分析乘客流量,灵活调整线路和发车时间,避免空驶带来的资源浪费。手机上的各种应用程序,让实时查询和在线购票变得特别方便。转向纯电动车辆,不仅顺应了环保政策,还能从长远来看节省不少燃料开支。

虽然还在试验阶段,但一些城市的无人驾驶公交车已经开始试点,展现出未来有望进一步减轻人力投入的潜力。可是,难道公交车真要就此从历史舞台上退场?是不是没那么容易呢,恐怕事情没那么简单。

年度亏损四千万,全球多地公交停运,未来公交是否会完全退出-有驾

对很多老人和低收入家庭来说,便宜的公交依然是他们主要的出行选择,这也说明了公交作为一种公共服务,在社会保障方面的作用不会随意撤下舞台。

日本的公交系统,哎呀,真是又快又准时,至今还能保持很高的客流量。它们在优化线路和提供多样化服务方面的经验,咱们也能借鉴学习。将来呢,公交车可能很难再像以前那样人山人海了,但它还不会彻底消失,只会换个样子继续存在。可能会变得更聪明、更环保,也更偏向于小众。

年度亏损四千万,全球多地公交停运,未来公交是否会完全退出-有驾

社区微循环公交和响应式的定制公交,能准确照顾到特定人群的需求,似乎已经成为未来的趋势。它不再独占城市交通的舞台,而是作为城市高效交通网络中的一环,和地铁、共享单车等形成协作关系。说不定以后还会变成一个多功能的综合平台,不只是载客那么简单,还能承担物流、旅游,甚至婚庆等各种服务,真是挺有想象力的。

一辆公交车,承载着几代人的时光记忆,不只是一辆简单的交通工具,更像是城市变迁的活档案。如今,这段历史正翻开崭新的一章,讲述着这个行业如何背水一战、不断自我革新的故事。它不会退出舞台,只会以另一种方式再度亮相,继续在城市的脉络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新位置。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