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8万,王传福扔出王炸,今晚合资车集体失眠!
曾经的秦Plus DM卖十多万,后来降到9.98万,这已经重创合资车,后来降到7.98万,把燃油车打的满地找牙。本以为7.98就是比亚迪对这款车的成本利润之间关系的调整极限了,万万没想到王传福再次扔出王炸,当比亚迪宣布2026款定价6.98万之后,燃油车的天都塌了,说难听点,合资车今晚集体失眠,没有一个能笑的出来。
6.98万,对于其它国产A级电车影响大不大不知道,反方对于合资品牌的紧凑型燃油车来说就是降维打击中的降维打击,完全就是不留后路!这不是无脑吹比亚迪,数据不会说谎,销量证明一切,上个月还是7.98万起的时候,秦Plus卖了35800辆,现在又便宜一万,看来月销重返4万+已经稳了。
卡罗拉这两年的日子是真的不好过。
2023年同期月销还能在2万台左右,现在连1万都保不住,10月份数据出来只有8900多台。宝来更惨,7月份销量6800台,8月份6900台,9月份也就7200台。你说这是偶然?连续一年半都这样,只能说市场已经用脚投票了。
轩逸和朗逸现在还撑着,但也就是撑着而已。轩逸10月卖了2.6万台,朗逸2.3万台,看起来还行,但你往前翻翻,2022年的时候轩逸月销能到4万,朗逸也能3万多。腰斩不至于,打个七折是实实在在的。
速腾稍微好一点,毕竟定位高一档,但也扛不住秦Plus这么降。
比亚迪能降到6.98万,背后是产业链的整合。电池自己造,电机自己造,电控也是自己的,连芯片都在往自研方向走。合资车呢?发动机、变速箱、底盘,哪个不是层层加价。这不是技术问题,是商业模式的问题。
当然,秦Plus也不是完美的。
续航焦虑还是存在的,尤其北方冬天,纯电模式下衰减比较明显。充电桩虽然在铺,但三四线城市还是不够方便。保值率也是个问号,现在新能源车更新换代太快,两年后这车还值多少钱?谁也说不准。
但架不住便宜。6.98万能买到一台配置不错的插混车,智能化水平比十万级别的油车强一大截,用车成本还低,很多人就是冲着这个去的。
合资车现在面临的选择其实很尊酷。降价吧,利润本来就薄,再降下去经销商都活不下去。不降吧,销量继续掉,市场份额越来越小。
丰田已经开始调整策略了,卡罗拉双擎版本的优惠力度在加大,有些地方能便宜2万多。大众也在推新能源,但问题是你推得有点晚,市场已经被比亚迪他们占得差不多了。
价格战打到这个份上,其实谁都不好受。比亚迪虽然销量上去了,但单车利润肯定是在降的。其他国产品牌压力更大,吉利、长安、奇瑞,要么跟着降,要么想办法做差异化。
对消费者来说倒是好事。
以前买个紧凑型家用车,预算怎么着也得12、13万,现在7万块钱就能落地,配置还更好。这笔账怎么算都划算。
但有一点要清楚,价格能降到这个程度,是因为中国新能源产业链这十几年的积累。补贴烧了多少钱,多少企业倒在半路上,才换来今天比亚迪、宁德时代这些企业的规模优势。
所以你说感谢比亚迪?可以。但也应该感谢整个产业链的努力,感谢那些年的政策支持,感谢市场竞争带来的进步。
接下来几个月,燃油车的日子会更难。秦Plus这个价格摆在那里,要么你也降,要么你拿出更有说服力的东西。空间?配置?智能化?还是品牌溢价?
说实话,品牌溢价这事在年轻人这里越来越不好使了。
他们更看重实际的配置和体验,合资车那套品牌故事,在智能座舱和辅助驾驶面前,确实有点苍白。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