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几年的热门话题,新能源汽车肯定算一个。
咱们眼看着国产车越做越好,从比亚迪到蔚来、小鹏,一个个都挺争气。
但在这股大潮里,有一个名字曾经响彻云霄,如今却变得悄无声息,那就是恒大汽车,或者说,它的产品“恒驰”。
很多人可能还记得,当初恒大宣布要造车的时候,那阵势叫一个大,好像汽车行业的“天”都要被它捅个窟窿。
可几年过去,当初那个要让全世界都开上恒驰的梦想,现在怎么样了?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千亿造车梦,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这个地步的。
时间倒回几年前,恒大集团还是如日中天的时候,它的老板许家印决定,要进军一个全新的、看起来前景无限的领域——新能源汽车。
这个决定本身不奇怪,当时很多有钱的大公司都想来分一杯羹。
但恒大的玩法,从一开始就跟别人不一样。
别人造车,可能是先搞个小团队,慢慢研发,一步一个脚印地来。
恒大不,它给人的感觉是,要用搞房地产的思路,来一场快速的、颠覆性的造车运动。
许老板当时的目标喊得震天响,说要在三到五年内,把恒大汽车打造成全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车企。
年产量要从一百万辆干到五百万辆。
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
当时全世界所有新能源车加起来,也就那么多。
这口气,不可谓不大。
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恒大走上了一条简单粗暴却又看起来非常高效的路子,那就是“买”。
缺技术?
买!
全世界找,德国的、瑞典的、日本的,只要是沾点边的先进技术,都想办法合作或者收购。
缺设计?
请!
一口气找来了十五位全球最顶尖的汽车设计大师,成立了一个豪华的设计专家团,许老板自己当主任。
他要求设计的车,外观必须大气、时尚、有艺术感,一看就得是豪车的感觉。
缺生产基地?
建!
在全国各地画大饼,广州南沙、天津、上海,到处拿地,要建就建全世界最智能、最高效的超级工厂。
那一阵子,恒大汽车的朋友圈也是星光熠熠,腾讯、滴滴这样的大公司都跟它传出过合作的消息。
给外界的感觉就是,恒大不差钱,也不差资源,它要把所有能用钱买到的最好的东西都组合起来,造出一辆最牛的车。
然而,造车这件事,远比想象的要复杂。
它不像盖房子,图纸设计好了,找施工队就能盖起来。
汽车是一个涉及到成千上万个精密零件、需要极其复杂的供应链管理和生产工艺的产业。
更重要的是,它需要时间来沉淀技术,需要市场来检验产品,需要用户来建立口碑。
恒大这种试图用金钱走捷径的方式,从一开始就埋下了隐患。
当2021年,恒大集团自身陷入巨大的财务危机时,这个靠着输血才能活下去的造车项目,立刻就面临着断炊的危险。
财务数据是最能说明问题的。
到了2024年,恒大汽车的负债总额已经超过了740亿元。
这是个什么概念?
就是它欠了一屁股的债。
那它自己能挣多少钱呢?
同期的营业额,也就是卖车卖出去的钱,还不到4000万元。
一边是740多亿的负债,一边是不到4000万的收入,这个窟窿大得已经没法看了。
公司的净亏损更是高达202亿元,比前一年亏得还多。
烧了这么多钱,结果换来了什么呢?
大家最关心的,车到底造出来多少,卖了多少?
答案是,被寄予厚望的第一款车恒驰5,从生产到现在,总共也就造了1700辆左右,真正交到车主手里的,不到1500辆。
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到了2025年,头四个月的时间里,全国的零售量只有5台。
平均一个月卖一辆多点。
这样的成绩,别说跟主流品牌比,就连一些小众品牌都比不上,基本上等于是在市场上销声匿迹了。
梦想的泡沫破碎后,剩下的是一地狼藉。
我们再把目光转回到广州南沙,那个曾经被规划为恒驰汽车重要生产基地的超级工厂。
当年恒大花了将近6个亿拿下了这块超过43万平方米的工业用地,承诺要投资几十个亿,把它打造成一个现代化的汽车生产高地。
可如今,那里没有机器的轰鸣,也没有工人们忙碌的身影,只有空旷的厂房里,设备上落满了灰尘,地上长出了杂草,一些玻璃也碎了,一片荒凉和寂静。
因为长期闲置,这块地最终在2025年被政府无偿收回了。
不只是南沙,恒大在天津的工厂也停产了,上海的公司更是走到了破产清算的境地,至于沈阳、贵阳等地规划的项目,连影子都没见到就黄了。
回过头来看,恒大造车的失败,其实给我们提了个醒。
那就是,任何行业都有它自身的规律,尤其是制造业,来不得半点投机取巧。
造车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考验的是耐力、技术积累和对市场的敬畏心。
恒大却把它当成了一场百米冲刺,以为只要起跑时嗓门够大、砸钱够多,就能轻松撞线。
结果是,疯狂的投资并没有变成一辆辆跑在路上的汽车,反而堆积成了山一样沉重的债务。
这件事也从反面证明了我们国家汽车工业的成熟。
这个市场是开放的,也是理性的,它欢迎有实力、有诚意的参与者,但也会毫不留情地淘汰那些只想赚快钱、不尊重产业规律的投机者。
看看那些成功的国产车企,哪一个不是经过了十几二十年的摸爬滚滚,在技术研发上投入了无数心血,才换来了今天的市场地位。
所以,恒驰的结局虽然令人唏嘘,但它也让我们更加明白,脚踏实地,才是做好实业的唯一出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