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卡住汽车芯片,大众高尔夫准备停产,欧洲车企急了

这事儿吧,越琢磨越像一出蹩脚的荒诞剧。

你想象一下这个画面:一帮西装革履的荷兰绅士,为了搞一家中资公司,愣是钻进积满灰尘的阁楼,从一个标着“冷战遗物,请勿触摸”的旧箱子里,翻出了一本1952年的法律古籍。吹了吹上面的灰,嘿,就它了!

这叫什么?这不叫依法治国,这叫行为艺术。

用七十多年前,为了防备苏联坦克开进阿姆斯特丹而准备的《商品供应法》,来对付一家今天给你汽车装芯片的公司。这操作,就像你为了打一只蚊子,把家里祖传的意大利炮给抬了出来。动静是挺大,但除了把自己家墙轰个窟窿,把邻居吓得半死,蚊子可能还在你耳边嗡嗡叫。

所以你看,从一开始,这事儿的味儿就不对。它根本不是什么法律问题,也不是什么经济问题。

说白了,就是站队。

一场大型、公开、且姿势极其难看的站队表演。主角是荷兰,导演嘛,你懂的,就是那个总爱在全世界各个片场指手画脚的山姆大叔。

有意思的是什么呢?是这帮演员的表情。

你看看那帮全球车企的大佬们,一个个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但在记者面前,还得强行挤出“一切尽在掌握”的微笑。日产说,我们的库存能撑到11月第一周。奔驰CEO康林松说,我们短期供应没问题。通用更是淡定,说工厂产量“未受影响”。

翻译翻译,什么叫“未受影响”?

我给你翻译翻译。这就好比你家厨房着火了,火苗子都快燎到眉毛了,你端着杯水,对着冲进来救火的邻居说:“别急,问题不大,我先喝口水润润嗓子,这火有它自己的想法。”

鬼才信。

供应链这玩意儿,它不像你家水龙头,拧上就停,拧开就来。它更像人体的神经网络,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安世半导体这家公司,不是什么无名小卒,它是全球汽车芯片领域里绕不开的一环。它的芯片,可能在你车子的某个你永远不会注意到的角落里,比如车窗升降控制器,或者某个传感器里。东西不大,但没了它,你这几十万的车,可能就得在生产线上趴窝。

所以,当奔驰CEO康林松说,这次危机根源在“政治”,需要“政治途径”解决时,他其实是在说一句憋了很久的大实话。潜台词是:“大哥们,别演了,我们快扛不住了!你们在台上打神仙架,我们在台下被压成肉饼了!”

这就是第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层面:一群最依赖全球化、最需要稳定供应链的实干家,被一群满嘴“安全”、“价值观”的清谈客,逼到了墙角。他们心里骂娘,嘴上还得说“理解并尊重”。这场景,像不像你在公司里,老板提了个蠢到家的方案,你还得带头鼓掌,说一句“老板英明”?

然后,我们再看看这出戏里的“欧洲代表团”——荷兰和德国。

他们的角色更拧巴,堪称“精神分裂”。

荷兰,这个曾经的“海上马车夫”,靠自由贸易起家,ASML光刻机卖遍全球,本该是全球化的坚定捍卫者。结果呢?美国那边一个眼色,这边立马就把自家核心资产给“冻结”了。这事儿诡异就诡异在时间点上:美国前脚刚发布新规,说被制裁公司持股超过50%的子公司也算“同罪”,荷兰后脚就对闻泰科技(被制裁)旗下的安世半导体(持股100%)动手了。

你要说这是巧合,那可真是侮辱狗的智商了。

我仿佛都能听到那通跨洋电话里的对话:

“喂,马克(荷兰首相)吗?我迈克啊。那个……对对对,就那个安什么玩意儿的,你们看着办一下。”

“可是……迈克,那是我们国家的公司,而且德国人还等着它的芯片造车呢……”

“咳,我知道你很难办,但为了‘共同的价值观’和‘跨大西洋伙伴关系’,你得有点大局观嘛。放心,回头有你好果汁吃。”

于是,荷兰只能硬着头皮上了。这就像一个在两条街之间开小卖部的老板,被东街的黑社会老大逼着,不许卖货给西街的居民。老板心里苦啊,西街的生意占了他一半的流水,可他敢不听吗?老大腰里别着家伙呢。

德国就更尴尬了。大众汽车那边已经准备停产高尔夫和途观了,这可都是真金白银的损失。德国经济部发言人说得那叫一个委婉:“我们担忧潜在供应链困难,并与中国合作促进德国经济利益。”

这话说的,跟没说一样。翻译过来就是:“我们很急,但我们不敢大声说。我们希望问题能解决,但我们又不敢得罪导演。我们只能在这里干着急,顺便表达一下‘关切’。”

欧洲的困境,被一个荷兰分析师一句话点透了:安全上仰仗美国,经济上依赖中国,结果就是里外不是人。想两头都不得罪,最后就是被两头来回拉扯,裤衩都快扯掉了。

这就引出了这事儿最核心的本质问题,也是这出荒诞剧的高潮部分。

为什么非要搞这么一出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的戏码?

因为旧的游戏规则玩不下去了。

过去三十年,全球化的剧本是“效率至上”。谁的成本低,谁的效率高,订单就给谁。大家一起把蛋糕做大,你好我好大家好。中国,就是这个剧本里最牛的主角,从一个跑龙套的,一路干成了最佳男一号。

但现在,导演不想玩这套了。他觉得主角太抢戏,快要把自己这个导演的风头都盖过去了。于是,他要换剧本。新的剧本不叫“效率”,叫“安全”。

“安全”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今天可以说芯片不安全,明天就可以说你的电车不安全,后天没准连你家出口的袜子都会被认为藏着“安全隐患”。

可问题是,全球供应链经过几十年的演化,已经长成了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生命体。你想动刀子,把它强行切成“我们”和“他们”两半,这不叫外科手术,这叫凌迟。

荷兰卡住汽车芯片,大众高尔夫准备停产,欧洲车企急了-有驾

你以为你切掉的是别人的胳at,其实你可能割断了自己的大动脉。

安世半导体这个事,就是一次笨拙的、灾难性的“手术”预演。它告诉了全世界一个冰冷的现实:所谓的“去风险化”或者“脱钩”,不是在电脑上敲几行代码那么简单。它意味着工厂停摆,工人失业,车价上涨,以及消费者最终为这一切埋单。

那个美国咨询公司的合伙人施密茨,算是说了句人话。他说,最终,企业和政府都将不得不与中国坐下来谈判。

为什么?

因为你绕不开啊。中国已经不是三十年前那个只会埋头做衬衫的国家了。它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是电动车和智能化的领军者,是供应链里最粗壮的那根主动脉。你想绕开它搞一套自己的循环系统?可以,但那需要时间、天量的金钱,以及承受被憋到脸色发紫、甚至休克的风险。

所以,这出荒诞剧的结局,可能早就写好了。

现在台上这帮演员,不管演得多卖力,多声嘶力竭,最后发现兜里没钱了,工厂没活干了,老百姓没车开了,还是得灰溜溜地走下台,找到那个被他们排挤的主角,问一句:“哥们儿,你看这事儿……还有得谈吗?”

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跟欧盟那边的视频会谈,其实就是把这个结局提前预告了一下:别扯什么国家安全,坚持契约精神,按市场规矩来。

这话说得很客气,但潜台词很硬气:桌子已经给你们备好了,什么时候想通了,过来坐下谈。但要是还想在台上演戏,那对不住,我们就在台下当观众,顺便看看你们的工厂还能撑多久。

这出戏,你觉得下一幕会怎么演?评论区聊聊呗。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