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车主花30万买零跑D19,理想L9车主老王在停车场围着转了三圈:你这5.2米车身比我50万的还大?
阳澄湖服务区,我刚把充电枪插上,准备去买瓶水。回来的路上碰到一个哥们,他指着我的D19问:“兄弟,这车充了多久了?”我看了眼手机,“大概8分钟吧。”他愣了一下,“充了多少?”我指了指显示屏,“从30%到72%。”这哥们站在那里沉默了几秒,然后默默走向旁边正在慢慢充电的某品牌车…
这种场景,开D19这几个月遇到过好几次。说实话,当初买这车时我也没想太多,就是觉得30多万能拿到5.2米的大车,配置还这么全,性价比挺合适的。
空间这回事,数据可能会撒谎,屁股不会
前段时间老王开着他的理想L9来我家,停车时看到我的D19,居然绕着我的车转了好几圈。“你这车怎么看起来比我的还大?”老王一脸疑惑。
我笑了笑,“要不进去坐坐?”
老王钻进第三排,腿一伸,“卧槽,这腿部空间有890mm吧?”作为一个1米8的大个子,他在第三排坐得相当舒服。关键是D19的第二排座椅能前后滑动240mm,这意味着什么?平时两个人用车,第二排推前面,第三排空间大得像沙发;人多的时候,第二排往后拉,前排乘客也不会感到压迫。
老王摆弄了一下第三排座椅,“这个放倒后后备箱有多大?”我也没具体测量过,但上次和几个朋友去打高尔夫,四个大行李箱加两套球具都塞进去了,还有不少空余。这种灵活性,大概只有真正用过的人才知道有多香。
充电这事,或许真的要变简单了
买电车前最担心的就是充电问题。但D19的800V平台确实颠覆了我的认知。
上次从杭州去南京,路上电量见底,在服务区充电。按老习惯去便利店转了一圈,买了杯咖啡,回来电量已经从20%跳到65%了。掐表算了下,前后也就10分钟出头。这种体验,可能接近了燃油车加油的感觉。
当然,前提是要找到800V的超充桩。好在现在这种桩越来越普及,而且D19还能兼容普通的500V桩,只是速度会慢一些。对于我这种经常跑长途的人来说,补能焦虑基本算是解决了。
增程版的“双重人格”
D19增程版的1420公里综合续航,基本上就是“一箱油走遍大半个中国”的概念。那台1.5T增程器平时躲得很深,大部分时候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车内噪音控制得相当出色。即使在高速需要发动机介入时,噪音也就42分贝左右,比很多纯电车的风噪还小。而且这套系统还挺智能,会根据驾驶习惯和路况自动切换模式。城区低速基本纯电行驶,高速需要持续输出时增程器才会悄悄启动。
这种无感切换,让人很容易忘记这其实是台增程车。
细节里藏着的小惊喜
开了几个月,印象最深的反倒是一些细节设计。
105L的前备箱,电动开启只要2.3秒,防水等级做到IPX7。上次遇到暴雨,前备箱里的东西一点没湿。还有那个紫外线杀菌功能,虽说听起来有些噱头,但对于经常在前备箱放食物的人来说,心理上确实安心不少。
座椅的石墨烯加热也挺有意思,冬天开启后温度分布很均匀,不会出现局部过热的情况。夏天的通风功能在广州那种闷热天气下,坐上去10分钟就能感觉到明显凉爽。
双芯智舱:或许不只是营销概念
D19的双芯片设计,开始我以为是个噱头。用了几个月发现,这套系统确实有些门道。
一颗芯片专门处理娱乐系统,另一颗负责智驾功能,分工明确。即使同时跑导航、听音乐、开视频会议,系统依然保持流畅,没遇到过卡顿或死机。
五屏联动也不是花架子,副驾屏幕可以直接拖拽内容到中控屏,后排娱乐屏能独立操作。这种交互方式,体验过的人大概都会觉得挺有趣。
说到底:这张性价比牌,零跑打得还算漂亮
几个月用下来,D19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超出预期”。空间表现、充电体验、智能配置都达到甚至超过了预期。
当然,这车也有短板。品牌影响力相比理想、蔚来还有差距,保值率可能也会受些影响。但考虑到30多万的价格能买到这样的配置和体验,这些短板似乎也在可接受范围内。
买车这事儿,合适自己的或许才是最好的。如果你也在看30-40万价位的大型SUV,不妨去试驾一下D19,或许会有些不一样的发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