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领域实现反超?国产汽车芯片传来捷报,产业格局或将改写

朋友们,魔幻现实主义带师又来了。

今天咱们聊个大事儿,一个听起来特别枯燥,但实际上能决定你下一辆车是“智能小甜甜”还是“智障傻大个”的大事儿。

这事儿就是,在深圳,一个国家级的汽车芯片“审判庭”正式开张了。

对,你没听错,审判庭。

官方说法比较文雅,叫什么“标准验证中试服务平台”。

又一领域实现反超?国产汽车芯片传来捷报,产业格局或将改写-有驾

但你把那些花里胡哨的定语都摘了,剩下那仨字儿的内核就是:审判庭。

或者叫“质量试炼场”、“芯片高考”、“电子包青天”,你爱叫啥叫啥,反正意思就是,以后国产的汽车芯片,想上车,先来这儿过一趟。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溜不动,就地火化,别出去丢人。

这事儿骚就骚在,它捅破了一层窗户纸。

什么窗户纸?

就是过去几年,我们对着新能源车一顿猛夸,弯道超车喊得震天响,什么续航、什么加速、什么大彩电大沙发,都卷到姥姥家了。

但一提到车里那些真正决定你这几十万花得值不值的小玩意儿——芯片,大伙儿就集体沉默,顾左右而言他。

为啥?因为这玩意儿,过去我们真的不行。

汽车芯片这个江湖,水深得能养航母。

它跟你手机里的芯片还不是一个物种。

你手机芯片追求的是极致性能,CPU干到5个G,恨不得能当电磁炉使。

但汽车芯片,它的第一信条是“别死”。

对,就是别死机,别出错,别在零下四十度的漠河趴窝,也别在五十度的吐鲁盆盆里热到自焚。

它的工作环境,堪称地狱模式。

震动、高低温、电磁干扰,哪个都能要了普通消费级芯片的老命。

所以车规级芯片的认证标准,复杂到令人发指,什么AEC-Q100、ISO 26262,一套套的紧箍咒念下来,能活下来的都是神仙。

过去,这个神仙俱乐部里,基本都是欧美日的老炮儿。

英飞凌、恩智浦、瑞萨、德州仪器,这几个名字你可能不熟,但他们就是汽车芯片界的“五常”,牢牢把控着话语权和定价权。

这就导致了一个非常拧巴的局面。

一方面,我们的新能源车企,个个都想当智能化的弄潮儿,今天加个激光雷达,明天上个800万像素摄像头,后天恨不得把驾驶员都优化掉。

另一方面,实现这些骚操作的“大脑”和“神经”,也就是智能驾驶芯片、座舱芯片、控制芯片,都得捏着鼻子去求那几家老炮儿。

人家说多少钱,就是多少钱。

人家说什么时候有货,就什么时候有货。

前两年缺芯潮,一块几十块的MCU芯片,被黄牛炒到几千块,车企老板排着队送钱,就这还不一定能买到。

这哪是造车,这简直是跪着要饭。

又一领域实现反超?国产汽车芯片传来捷报,产业格局或将改写-有驾

更要命的是,这是个战略问题。

你的车,浑身上下最核心的决策单元,都是别人家的。

人家一个不高兴,断供了,你几十亿的产线就得停下来晒太阳。

这不叫卡脖子,这叫直接往你脖子上套绞索,松紧全看人心情。

所以,发展我们自己的汽车芯片,就不是个选择题,而是个生存题。

问题又来了。

我们这些年也涌现出不少芯片设计公司,地平线、黑芝麻、芯驰,一个个都说自己很牛逼。

但车企凭什么信你?

你说你这芯片能上车,万一上路了,大冬天直接黑屏,或者高速上自动驾驶突然给你来个“随缘漂移”,这锅谁背?

车企背不起,消费者更背不起。

这种信任的缺失,才是国产芯片上车最大的“心魔”。

车企需要一个权威的、第三方的、不偏不倚的“包青天”来告诉他:这颗芯片,行还是不行。

行,有国家给你背书,你放心用。

不行,就滚回去重练,别出来害人。

现在,深圳这个平台,就是来干这个的。

你看它的配置,简直就是给芯片准备的“满清十大酷刑”。

什么环境及可靠性试验室、失效分析试验室、信息安全试验室……足足13个专业试验室,80多套设备。

说白了,就是模拟各种极端情况,把芯片往死里整。

高温高湿蒸桑拿,有。

极寒冰冻玩冰雕,有。

强电磁脉冲给你“电疗”,有。

模拟十年二十年的老化,让你瞬间“白头”,也有。

甚至还有信息安全试验室,专门请顶级黑客来攻击你,看你的“金钟罩”够不够硬。

这一套流程走下来,还能活蹦乱跳的芯片,才能拿到一张“准生证”。

而且,这平台牛就牛在,它覆盖了汽车芯片的全部品类。

从最顶级的智能驾驶芯片,到控制车窗玻璃升降的一个小破芯片,一共9大类81小类,一个都别想跑。

又一领域实现反超?国产汽车芯片传来捷报,产业格局或将改写-有驾

用中汽中心首席专家夏显召的话说,这就是一个覆盖所有应用场景的公共服务平台。

这话翻译一下就是:不管你是武林盟主,还是街边卖大力丸的,都得来我这儿考个“行医资格证”。

无证经营,抓到就废了你武功。

这事儿的意义,往小了说,是给了国产芯片一个公平竞争、证明自己的机会。

你不是说自己牛逼吗?

来,跑个分,过个堂,让大家看看。

是真牛逼,车企自然抢着要你。

是吹牛逼,以后就别在这个圈子里混了。

往大了说,这就是在重塑整个汽车产业的规则。

过去,标准是国外那几家老炮儿定的。

他们说怎样算好,那就是好。

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考场”和“考纲”。

我们自己来定义,什么样的芯片,才配得上“中国智造”这四个字。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副总经理龚进峰说得更直接,他们要打造中国车规芯片的“质量试炼场”,构建从标准研发到检测认证,再到产业应用的完整闭环。

“闭环”这个词,就很灵性。

以前是,我们设计芯片,然后求着国外的机构做认证,再求着国内的车企试用,中间断点无数,处处求人。

现在,我们自己建考场,自己出考题,自己当考官,自己发毕业证。

考出来的“毕业生”,直接对接到嗷嗷待哺的国内车企。

整个链条,盘活了。

这就像什么呢?

就像我们以前只能去别人的服务器里打游戏,遵守别人的规则,被GM(游戏管理员)随便拿捏。

现在,我们自己开了个私服,而且这个私服的玩家数量是全球第一。

慢慢地,我们这个服的规则,就会成为事实上的主流规则。

未来,这个平台不仅要测我们自己的芯片,还要形成一套“中国标准”,向全世界输出。

到时候,可能就是国外的芯片公司,得跑到深圳来参加“高考”,拿到我们的认证,才能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上卖车。

你品,你细品。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这盘大棋,才刚刚开始。

而深圳落下的这一子,看似只是一个技术平台,实则是在为整个中国汽车产业的下半场,筑起了一道最坚固的“质量长城”。

有了它,我们的智能汽车,才能真正挺直腰杆,把“大脑”和“神经”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这才是真正的,硬核朋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