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翻牌桌:从山寨小厂到欧洲抢货,这家国产摩托嗑了什么药?

讲真,最近这个叫大冶摩托的哥们,突然就火了。

不是那种常规的火,是有点玄幻的火。一个小时卖3000多台踏板,搞出了个国产三缸发动机,然后一堆欧洲经销商排着队求着要货。

这剧本就很奇怪,因为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国产摩托车不就是豪爵、钱江,或者干脆就是城乡结合部最靓的仔骑的鬼火少年快乐车么?主打一个便宜耐用,或者一个灯光炸裂。

而大冶这个牌子,升仕,之前很多人听都没听过,突然就从土里冒出来,一招元婴出窍,直接把桌子给掀了。

这就很值得聊聊了。这哥们到底嗑了什么药?

掀翻牌桌:从山寨小厂到欧洲抢货,这家国产摩托嗑了什么药?-有驾

时间倒退回二十年前,大冶跟当时所有珠三角的摩托厂一样,都是一个路子:开局一把螺丝刀,装备全靠抄。

那时候的市场需求是什么?代步。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便宜。

所以大家干的事情高度一致,你出一个CG125,我就出一个CG125青春版,他再出一个CG125 Pro Max。商标一盖,放一块儿玩连连看都得分不出谁是谁。

这就是典型的“不务正业”,大家的心思根本不在车上,全在怎么压缩成本上。这个坐垫能不能再薄一点,这个铁皮能不能再省一点,这个螺丝能不能少拧半圈。

大冶当时也是这个局里的玩家,靠着极致的性价比,也算是混出头了,年产十几万台,在江门那块地界儿,也算是有头有脸。

但这种局,有一个终极问题,就是内卷。

卷到最后,就是大家一起死。价格战的尽头不是星辰大海,而是破产清算。今天你捅我一刀,明天我给你一枪,看谁先失血过多躺下。最好的竞争手段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大冶当时就面临这个局面。

就在所有人都挤在“国内代步”这个独木桥上准备集体跳水的时候,大冶干了两件特别“鸡贼”的事。

第一件,是2006年,他们突然说要去出海。

诶,这就很有灵性。当年搞出海,不像现在这么目标明确,就是去广交会摆个摊,试试看。结果一个埃及老哥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下了个小单。

然后,这个火种就点着了。三年,这个埃及老哥一个人就卖了10万辆。

大冶一下子就悟了。原来世界这么大,不止有华山一条路,还有任意门。于是他们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埃及、伊朗、叙利亚,一顿操作猛如虎,直接把业务干到了欧洲。

这叫什么?这叫降维打击。当你在村里为了几斤白菜跟人打得头破血流的时候,人家已经开着船去新大陆挖金矿了。

但光会挖金矿还不够,因为你挖的还是别人的金矿,用的还是别人的图纸。

这就引出了他们干的第二件,也是最关键的一件事:闭关修仙,搞自主研发。

从2007年开始,他们突然就跟疯了一样,不跟同行卷价格了,开始玩起了技术。

这个决定在当时看来,简直是离经叛道。

我作为一个被社会毒打多年的中年人,太理解这种选择了。你跟一群疯子玩一个注定要输的游戏,唯一的赢法就是不玩了。掀桌子。自己掀自己的桌子。

他们怎么干的?三板斧。

第一,招人。不要老师傅,专门去大学招应届生,因为老师傅的脑子里全是路径依赖,而一张白纸才好画出高达。硬生生凑出了一支几百人的研发“敢死队”。

掀翻牌桌:从山寨小厂到欧洲抢货,这家国产摩托嗑了什么药?-有驾

第二,砸钱。每年一个亿一个亿地往里扔,买设备,买最好的设备。这就跟修仙小说里一样,主角掉下悬崖,别的啥也不干,先把炼丹炉和铸剑台升到满级。

第三,死磕。他们愣是从小排量发动机开始,一点点啃,失败了就再来。2016年搞出的第一款250排量,市场反响平平,交了学费。直到2018年的310cc,才算是在江湖上有了姓名。

但这些,都只是筑基期的小打小闹。

真正让他们渡劫成仙的,是那个三缸发动机。

掀翻牌桌:从山寨小厂到欧洲抢货,这家国产摩托嗑了什么药?-有驾

当时国内的摩托车厂,能把单缸玩明白就不错了,双缸都是高端货。大部分进口大牌都是双缸起步。大冶的管理层当时就开窍了,他们想,我要是也跟着做双缸,那不又掉进新一轮的内卷里了吗?从一个坑爬出来,再跳进另一个更大的坑?

不。

他们决定直接挑战地狱难度,干三缸。

这玩意儿在中国是空白,技术难度是几何级上升,需要的人才、设备、经验,完全是另一个次元。这已经不是造车了,这是在进行一种原始的飞升仪式。

从2019年到2024年,五年。

五年!你知道这五年是什么概念吗!就是硬刚!就是不信邪!

我最近就在想,为什么我们中年男人都喜欢看别人搞研发成功的故事,可能是因为我们自己的肚子已经研发得差不多了,需要一点精神食粮。

掀翻牌桌:从山寨小厂到欧洲抢货,这家国产摩托嗑了什么药?-有驾

当2024年,他们那个三缸“铁马”上市的时候,整个行业都傻了。不光国内,连国外的同行都觉得不可思议。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这玩意儿是不是找谁代工的?中国人自己能搞出三缸?

这一下,就彻底不讲道理了。

如果说之前大家还在一个规则里玩,比的是谁的刀快,谁的甲厚。大冶直接掏出了加特林,对着所有人说,时代变了。

写到这我突然发现,我把一个正经的制造业升级故事,硬生生讲成了一个修仙小说,但这事儿的内核,它就是修仙。从炼气、筑基、结丹、到元婴出窍,一步没错。

所以,你看懂了吗?

大冶的成功,表面看是技术突破,是产品牛逼,但根子上是一种掀桌子式的生存哲学。

它避开了两个最大的陷阱。

第一个陷阱,是“性价比”陷阱。性价比的本质是让渡利润,当所有人都挤在这条路上时,路只会越来越窄。大冶靠出海和研发这两条腿,硬生生从旁边开出了一条新路。当然,你说这是不是歪打正着?我觉得八成是。当年搞研发,估计就是被逼急了,没想那么多诗和远方。

第二个陷阱,是“技术自嗨”陷阱。很多企业搞技术,是为了技术而技术,搞出一堆实验室参数,然后对着PPT高潮。但大冶不一样,他搞技术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不在低端市场跟人肉搏。他的三缸发动机,不是为了证明“我能”,而是为了大声说“你们不行”。

这是一种非常流氓,但又非常有效的打法。

就好像,自动驾驶的终极考验不在于识别多少红绿灯,而在于能不能躲开一个从巷子里逆行冲出来的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你什么激光雷达都没用。

大冶的三缸,就是他的老头乐。它不跟你讲道理,它直接改变了游戏规则。

现在,大冶说他的目标是5到10年,站到世界之巅。

很多人觉得是吹牛逼。

但我觉得,这事儿还真不好说。因为他们缺的不是技术,也不是钱,他们缺的是“品牌玄学”。

就像奔驰,最值钱的就是那个三叉星标。就像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你跟他聊什么装配工艺,他会觉得你在狗叫。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大冶现在要做的,就是把技术上的胜利,转化成品牌上的信仰。这需要时间,需要故事,需要一点点运气。

所以你问我大冶未来能不能成?我觉得能。但他们最大的敌人不是杜卡迪也不是宝马,而是哪天突然冒出来一个给电动自行车装上曲率引擎的天才。

只要电瓶车跑得比你快,还不要驾照,你什么三缸四缸都是行为艺术。

就问你怕不怕?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