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以为车就是带轮子的铁皮箱子,只要踩油门,不怕警察叔叔,谁都能开出自家小区第一。但我错了,走出象牙塔之后,才发现这年头没人比得过奔驰,不只是开在路上的那个奔驰班,还是赛道里那台会让数码男孩泪目、让理工女直呼“变态”的AMG GT XX。
24小时耐力赛,这四个字就像日历里的高考倒计时,其实是给中年油腻男一脚后腰——你还以为自己是“稳如老狗”,结果人家奔驰已经把你拖进拼多多的“砍一刀”群里随便吊打了。
什么是24小时耐力赛?别以为凑够24小时熬夜刷剧、吃夜宵、写报告就算耐力,这是人类和物理极限的合资企业——一辆车得持续高速“劳作”整24个小时,中途允许司机先尿后上,但车不能喘气、不能停。跟办公室那种“摸鱼八小时,事事拖到明年”完全不是一个概念。这不是车、是铁人三项,也是贫穷老百姓买不起的梦想。
想当年,奔驰、保时捷、蔚来、小鹏、小米,还在“你追我赶,明争暗斗”里压榨技术宅码农肝脏;弹指一挥间,小米YU7去年一脚把大家踹在身后,以3944公里高位落座,车圈的朋友们都震动了三秒钟,然后继续红包雨、唱K忙着装X。结果,小鹏P7不服气,用中国速度再超一点点,3961公里!你以为这就是剧情高潮了吗?
奔驰冷静拎出杀手锏,反手甩出一个壮举:24小时,5479公里。让我看看,是不是小数点写错位了?没有,这是严谨的德国人,不允许跟性能无关的数字胡闹。别说800V高压平台和碳化硅,放大招、甩数据、推赛道,这一套下去,就问你服不服。小米小鹏那1500公里的差距,哪个中国爷们看到不想冲上微博高呼“给老外点颜色看看”——但现实往往是红绿灯下,奔驰的屁股你只敢远远地看背影。
如果你觉得24小时5479公里是终点,奔驰偷偷告诉你:我玩不腻,直接连刷7天13小时24分,40075公里,这啥意思?我用一辆车,一周环绕地球一圈——就差没冲出大气层给马斯克和天宫空间站打声招呼了。一周日复一日,平均每小时299公里,平均值做到了很多国人上限——有些人忙一天,微信步数还没它跑一小时多。赛道跟幼儿园操场一样,奔驰这成绩,你不佩服都不行。
世界变化快,不光是数据翻翻翻,连“欣赏技术”的姿势都得紧跟潮流。微博、朋友圈一水的转发,毕竟这是工业界的世界杯,一众米粉、小鹏友、蔚来男,今天不喷品牌,集体嗑起瑞士巧克力,童叟无欺地觉得“老外这回真行”。你以为他们是被感动了?其实是被折服了:当别人领先你一圈半、还带风油精,就没什么可喷的,只能装作看热闹的第三者——请无视心里那句“别急,下回看我的”。
又到雷军上线时刻——他这回很有风度地发了条微博,写着“有点变态”,还大方祝贺奔驰,说得就像是搞砸厨艺比赛的厨神在夸隔壁小夫妻选手。“你们牛!”这句话背后,藏着下次拿回冠军的野望,不得不说,这波是教科书级装X,顺带把小米的“自信、淡定”形象再续了三条街。毕竟地位尴尬时,最利落的反击其实不是嘴硬,而是给对手点赞——这才叫大厂风度。毕竟,嘴上说着祝贺,心里跟码农们的小目标估计都多了50公里:“到明年,超他。”
看似平静,其实心潮暗涌。毕竟技术宅们都知道,奔驰用的800V平台和碳化硅这套东西,早就被国产车企捧成了“烧脑直角函数”,搞得像考研上的送分题。翻译成人话,中国电动车的技术路线不算走偏:赶上并肩,甚至有的地方已经打破西方垄断,天天在抖音里撸“技术赛道”鸡汤。只是全球大厂突然大幅领先,让大家伙只好集体装傻充愣——该不该高兴呢?
现在电车圈的新梗,是谁比谁更能肝。此前量产车突破3000公里,人人惊呼奇迹;然后惊呼成了常态,像小时候看齐达内绝杀,后来索然无味。眼下三四千公里开局,搞得网友集体怀疑人生,“我充一次电还开不到菜市场门口,别人能环地球,怎么做到?”不得不说,这时代没进步都不好意思出来混。
但别急着自卑,毕竟奔驰的AMG GT XX还只是概念车。概念车的意义就像朋友圈的滤镜——现实远不及,偶尔装个纯属意淫。你羡慕得了车,买不起;你高兴得了成绩,问到上市时间就是遥遥无期。说白了,这就像世界杯决赛踢球,结果进门一脚还得等出台新规则才能判球。
所以量产才是硬道理。说到底,能不能跑进千家万户,比数据更有说服力。小米小鹏争得脸红脖子粗,不是因为虚荣,而是量产数据才扎心。微博下面的评论区,除了钓鱼佬灌水,都是“快上市,我要现车”“能开进三环吗?”三句话:价格别太贵、别起火、跑得远。至于环地球,先把家门口小区能漂移折返解决了再说。
看多了这些数据,我真怀疑,国产电动车这两年到处飙技术,最后是要走出地球还是要飙进火星?遥想若干年前,大家还在给续航焦虑折磨得日夜失眠;现在倒好,电动车不跑个两千公里连朋友圈都不好意思发。你适应了吗?我还没适应,充一次电憋尿时间都拉长了三倍。
有人说,奔驰这波秀肌肉,是给国产车一个下马威。其实不是,是给全行业打免费广告。别人产品经理晚上还在咖啡厅冥想堆逻辑,人家已经真人CS拉满数据,你再不卷一卷,只能卷铺盖走人。不进则退,这句老祖宗名言终于活成了朋友圈点赞语录——看谁活得久,能活下来再说人生理想。
真的,做一台车能让全世界的极客、车迷、段子手集体高潮,不容易。奔驰这波其实也透着心虚:一是“电动化焦虑”就像中年危机,谁也绕不过去;二是秀肌肉容易,真想卖得便宜、供得起全世界,得靠中国速度。以后谁再对“国产品牌”鼻孔朝天,麻烦你先跑一圈再说。
到头了,你以为“卷耐力”能终结历史?开玩笑,中国家长都没放弃“鸡娃”,汽车厂商凭啥躺平?后面肯定还有更狠的,一天跑俩地球、地球绕太阳一圈都不带喘的那种电车,鬼知道几年后会不会成现实——毕竟所有的边界,最后都扛不过一帮程序员掉头发。
当然,也别被数字PUA了。咱们普通用户,最关心的是:你让我的电动车明年别自燃、别罢工、冬天不是“大冰箱”,别冬夏旱涝,一个月工资买能源。至于奔驰能不能带我刷地球一圈——说实话,下辈子吧,今生还是先把家门口的小区坡度征服了再说。
最后我忍不住感慨,这个世界卷到今天,卷到连地球都快被刷坏了,网友还在加班算公里。明年是不是该比比哪家车能跑到火星开发布会?别笑,这事说不定真能被整出来。到那会儿,我大概还是那个怂怂的主,蹬着共享单车等红灯,抬头看低空高速奔驰的数据刷屏,继续在键盘上自嘲:厉害,我先点赞了,总有一天我也能用上——只要钱够、命够、地球还够用。
你问我怎么看?我觉得,最值得期待的,其实是有一天,车不用再卷,人人能安全抵达想去的地方。至于地球,你就绕吧,别转晕了。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