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在想,地缘政治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一帮村里的壮汉掰手腕。美国是村霸,肌肉最壮,嗓门最大,天天琢磨着怎么让别人家的鸡下不出蛋,别人家的田长不出粮。而欧洲,尤其是荷兰这种,就像是村霸旁边那个帮闲的,看着人高马大,其实心里慌得一批,总想在村霸和其他壮汉之间左右逢源,捞点好处,结果往往是两头不讨好,被夹在中间成了肉饼。
最近荷兰跟咱们在安世半导体这事儿上闹的幺蛾子,就是这么一出活生生的、充满了“草台班子”气质的乡土剧。你以为这是什么高端的科技战、金融战?别闹了,兄弟们,在我看来,这本质上就是一场关于“谁比谁更不靠谱”的行为艺术。
这事儿的来龙去脉,剥开那些什么法院冻结、出口管制的高大上外衣,其实特简单。荷兰,这个在我们印象里卖光刻机、种郁金香、搞风车的国家,突然戏精附体,对着我们一家叫闻泰科技的公司在他们那儿的产业——安世半导体,啪叽一下,盖了个大戳,说:你的股权我冻结了。理由?大概就是“我觉得你有风险”。这操作骚不骚?就像你家开了个包子铺,生意红红火火,邻居老王突然跑过来,把你家面粉给扣了,说:“你这包子做得太好吃,我怀疑你想垄断全村的早饭市场,有安全隐`患。” 你说你上哪儿说理去?
我们这边的反应也很有意思,没有长篇大论地去辩经,也没有跑去跟他们撕逼,直接一个动作:安世半导体在东莞的厂子,生产出来的芯片,对不起,出不去了。这个操作的精髓,堪比武侠小说里的点穴,一指头下去,对方直接半身不遂。欧洲那帮车企,什么大众、宝马、奔驰,瞬间就傻眼了。他们产线上的电动车,就像等着米下锅的巧媳妇,结果发现米袋子让荷兰人给戳了个洞,我们又顺手把米袋子的口给扎紧了。你说这帮欧洲车企,哭不哭?他们估计想抱着荷兰经济事务部长的大腿,一边哭一边唱:“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
这就是现代全球化产业链的魔幻之处。它像一个精密但脆弱的“预制菜”供应链。荷兰以为自己扣下的是“菜谱”的所有权,结果我们直接把中央厨房给关了。欧洲那帮等着上菜的食客,只能饿着肚子干瞪眼。更黑色幽默的是,荷兰这个始作俑者,本想给村霸美国纳个投名状,结果火烧到自己后院,欧洲兄弟们天天堵他家门口要说法,他只好又换上一副“建设性对话”的嘴脸,跑来跟我们说:“兄弟,要不……你先把厨房开了?咱有话好商量。” 这感觉,像不像一个熊孩子,把你家玻璃砸了,然后还理直气壮地跟你说:“你先别生气,我们谈谈你家玻璃为什么这么脆的问题。”
人性,永远是理解这些国际闹剧的唯一密钥。荷兰这波操作,完美诠释了什么叫“既要又要还要”的投机心态。他既想抱紧美国的大腿,分享“逆全球化”的红利;又要欧洲的产业稳定,不能让自家兄弟饿死;还想拿捏我们,把几年前就完成的商业并购翻出来当牌打。这种心态,在历史上比比皆是。明末的那些东林党人,天天在朝堂上喊着“攘外必先安内”,实际上既不想出钱,也不想出力,总觉得靠一张嘴就能道德绑架,让前线的将士们自带干粮去打仗。结果呢?清军入关,大家一起玩完。荷兰现在的处境,与此何其相似。他高估了自己的牌面,低估了我们的决心,更没看懂这个全球化的牌桌上,掀桌子的后果谁都承担不起。
说到掀桌子,这其实是我们的一个“冷知识炸弹”。很多人觉得,我们这些年应对各种打压,总显得比较“克制”、“顾全大局”。但安世这事儿,手法明显变了,变得像一个逻辑比较硬的程序员,你敢动我一行核心代码,我就让你整个系统宕机。从光刻机到安世半导体,我们逐渐明白一个道理:你跟流氓讲道理,他跟你耍流氓;你跟他耍流氓,他才可能坐下来跟你讲道理。这种反应模式的转变,本质上是一种“祛魅”——对所谓“国际规则”和“契约精神”的祛魅。当别人已经把规则当成擦屁股纸的时候,你还捧着它当圣经,那就是书呆子了。
你看,这出戏的结局几乎是可以预见的。欧洲的车企会持续给荷兰施压,我们这边的国产替代会加速推进。等到有一天,我们自己的“中央厨房”不但能满足自己,还能对外出口“预-制菜”成品了,荷兰手里冻结的那些所谓“股权”,就真成了一张废纸,一张记录了他们当年有多么不靠谱的历史文件。
说到底,所有看似宏大的地缘博弈,背后都是一个个具体的、充满了人性弱点的“草台班子”在互相“演戏”。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持平常心,看他们表演。他们演他们的阳春白雪,我们干我们的下里巴人。毕竟,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能笑到最后的,往往不是那个嗓门最大的,而是那个最会种田的。
唉,折腾来折腾去,最后受伤的,可能还是我们这些指望股票飞天了的股民。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