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部分车企销量目标已定比亚迪预计突破460万辆上汽力争达450万辆,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2025 年的汽车行业,看得出点端倪。

我刚从展会背回来,现场很多新车摆得就像在秀未来。实际体验也不是空想,那天试了一下荣威的那款M7 DMH,算是中大型豪华,轴距2.82米,得房率还挺高的,像我朋友家里那套大房子似的,不小。车长将近5米,前排腿都伸得开开,后排的座垫也宽敞,坐进去感觉像坐在自己家沙发上。

2025年部分车企销量目标已定比亚迪预计突破460万辆上汽力争达450万辆,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有驾

这次体验让我想起去年翻看笔记时,卖车的师傅说:这车不光大,配置还特别智能。里面用的高通骁龙8155芯片,和电视里比的那款差不多,处理速度快,反应灵敏。15.6英寸大屏幕,用手机刷抖音都顺畅,语音识别支持多平台,真是懒人福音。我还试了个AI语音,嗨,AI帮忙调空调、放歌都成,跟人似的。

但我在想,这样的智能配置是不是拼装出来的?我记得相似价位的车,比如吉利星越L,也配备部分智能元素,但明显没这么整齐——多屏、多功能,还是要看落实。供应链的压力我理解——用个比喻,像是做一桌菜,原材料一包包的,得经过层层挑选、配比,才能确保味道——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车型都强调品质稳定、供应充足。

说实话,动力这块我还挺喜欢的。混动系统,爆发力不错,82千瓦的发动机配137千瓦的电机,配合160公里纯电续航,整体续航超长,感觉像带着个移动电站。但我心里也在琢磨:实际使用成本多少?油耗、保值率能维持多久?这不由得让我想起,我的那辆老车,百公里油耗得8L,虽然便宜,但换代快,保值也不行。

2025年部分车企销量目标已定比亚迪预计突破460万辆上汽力争达450万辆,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有驾

车内静音做得也不错。刚才翻了下笔记,车门关上的砰的声音都变得闷声闷气,像在密封的空间里。朋友说:这车沉稳,科技感足,出去兜风,气氛都不一样。我还抬头看了看车内的中控屏,微调一下音量,语音反馈敏锐,几乎没有卡顿——这个时候我心里有个疑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智能配置是不是只能给花价?还是说,真正买车的人还在意那点实用+平顺。

因为,车企不断折腾,不断推新款,也让我觉得:它们其实都在拼一个品牌记忆点——就像我那天去4S店,看了一眼劳斯莱威的标志,沉稳又不失科技范儿。结果老板说:这车,我们调了好几次方案,配置不能掉线。我笑了,心想,这不是把自己打造成‘移动的科技展’嘛。但实际上,这样一来,价格就很不亲民了。

行驶中我还注意到一个细节——车内非常安静,隔音效果不错,更别说隔音材料的成本。结合车内座椅、内饰的做工,我估计,车企还是在用细节打动人。很多车都强调智能+舒适,但我心里想:便宜很多的车,怎么可能做到这么多高级感?(但是,没细想过,除了技术,加个豪华配件还能不能真正实用到位?)

我觉得市场的战场在于:一线用户是不是真正买得起、有用、愿意用。像我这种普通消费者,选择理由更多是安心+省心。比如油耗的问题,有些车油耗特别低,跑得久也不太担心;但买个车,满油续航2000公里,算算,平均油耗大约在6L/百公里,有些厂牌宣传的低油耗其实也得打个折扣。

2025年部分车企销量目标已定比亚迪预计突破460万辆上汽力争达450万辆,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有驾

这个行业,很有趣。明明产品都差不多,配置调整个色调细节上就能玩出花样。而我总在想:谁能真正用技术+服务筑起用户体验民航机一样的信任,有机会走得更远?还是说,技术再先进,最后还是要回归人的需求——车里的人是不是感受到被理解?

我觉得,或许还是别指望智能车能完美解决所有问题。它只是陪伴的一部分。像那天我朋友说,现在买车,最怕被套路,什么配置都+了,实际用着其实还得磨合。也许,未来的市场在于心里那点小需求被满足得更细腻——车什么时候能用上我喜欢的颜色或真实的声音反馈。

这还涉及到,车企和供应链的博弈。就像是做一份佳肴,除了原料之外,调味料的匹配也很重要。如今,很多车用芯片和电池都还是国际大厂供应,断链一就能闹出停产风波。我记得去年某个品牌只因为芯片短缺,差点停产一个季度。那真是靠山不稳。

2025年部分车企销量目标已定比亚迪预计突破460万辆上汽力争达450万辆,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有驾

倒不是说技术难题不能解决,但关键还在于提前布局。像华为、小米这些科技巨头,都在瞄准车载智能,打算自己造芯。这也让我想起,行业的一些潜规则——技术巨头越发重合,意味着竞争会更激烈,也会更残酷。动不动一句供货紧张,大家都得躺平等。不然,国产芯片除了进口进口,还能靠什么?我其实挺猜测——会不会未来车的芯片变成自主可控比拼的关键点?(这只是一种猜测,不知道对不对。)

最后还觉得,关于销量目标。比亚迪、上汽宣布的计划都挺振奋人心——牛逼的是,这么多企业同时喊出来,代表他们都很焦虑?或者说,心里都在打算盘:我是不是下一家销量冠军?其实我也奇怪,销量数据出来后,市场份额会不会又被瓜分一遍?新车是不是真能被吃掉?还是说,更多还是价格战+品牌广告战?这也让我困惑:实际买的人们,还是对车到底能不能用得顺手在心里盘算。

这还得看看最后的大兵——消费者——会怎么选择。放心用,省油省心——可不可以比现在更到位点?其实我挺期待的。

2025年部分车企销量目标已定比亚迪预计突破460万辆上汽力争达450万辆,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有驾

你说,下一步,谁能真正看到用户的心?或者说,用户的心会变得有多难猜?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