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续航500,实际不到400?内行人揭秘,原因在这

现在很多朋友都开上了电动汽车,环保又省钱,确实是未来的大趋势。

但是,一个普遍的困惑也随之而来:为什么厂家宣传上清清楚楚写着续航500公里的车,自己拿到手开起来,能跑个400公里都算是表现不错了,一到冬天更是惨不忍睹,续航里程打个对折都是常有的事。

这中间消失的一两百公里续航,究竟跑到哪里去了?

电车续航500,实际不到400?内行人揭秘,原因在这-有驾

是厂家在数据上动了手脚,还是我们对电动汽车的理解有什么误区?

今天,我们就用大白话,把这件事里里外外说个通透。

首先,我们得弄明白厂家标注的那个续航里程是怎么来的。

目前国内主流的标准叫做CLTC,也就是中国轻型汽车行驶工况。

这个标准听起来很专业,但说白了,它是在一个近乎完美的“实验室”环境里测试出来的结果。

您可以想象一下那个场景:测试的房间里温度常年保持在25摄氏度左右,没有风吹,地面是平坦的专用路面,几乎没有阻力。

测试车辆的驾驶模式也是最节能的,加速过程非常平缓,没有急刹车,大部分时间都在中低速状态下行驶。

在这种理想条件下,车辆的电耗自然能做到最低,跑出来的续航里程也就是我们看到的那个最亮眼的数字。

这就像一个学生在安静的教室里,用充足的时间做一套熟悉的模拟卷,考出高分并不奇怪。

电车续航500,实际不到400?内行人揭秘,原因在这-有驾

然而,我们日常开车面对的,是真实而复杂的现实世界。

一旦把车从实验室开到马路上,各种影响续航的因素就接踵而至了。

首先最大的变量就是我们的驾驶习惯。

电动汽车的动力输出特点是瞬间就能达到最大扭矩,所以开起来提速非常快,很有推背感。

但这种爽快是有代价的,每一次急加速,电机的瞬时功率都会急剧攀升,耗电量可能是匀速行驶时的好几倍甚至更多。

这就好比一个人,是慢跑消耗的体力多,还是百米冲刺消耗的体力多,道理是一样的。

温柔地对待电门,平稳地加速和减速,多利用车辆的动能回收功能,你会发现续航里程能实实在在地多出几十公里。

其次,路况和行驶速度也是耗电大户。

在城市里开车,走走停停是家常便饭。

电车续航500,实际不到400?内行人揭秘,原因在这-有驾

每一次从静止起步,都需要消耗大量电能来克服车辆的惯性,频繁的启停就像在悄无声息地“偷电”。

很多人可能觉得上了高速,路况顺畅,应该会更省电。

实际上恰恰相反,当车速超过每小时80公里后,车辆消耗的能量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用来克服空气阻力的。

物理学有一个基本原理,空气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简单来说,你的车速从每小时100公里提高到120公里,速度只增加了20%,但需要克服的风阻却增加了将近44%,电耗自然会大幅上升。

因此,很多有经验的电动车主都知道,在高速上保持每小时90到100公里的速度巡航,往往是续航和效率平衡得最好的区间。

再来说说影响最大的因素——温度。

锂电池是一种对温度非常敏感的化学品,它最喜欢的工作环境温度大概在20到30摄氏度之间。

一旦气温降低到零度以下,电池内部的电解液会变得粘稠,化学反应活性大大降低,直接导致电池能够储存和释放的电量都打了折扣。

电车续航500,实际不到400?内行人揭秘,原因在这-有驾

这就是为什么一到冬天,尤其是在北方地区,电动车的续航会“断崖式”下跌。

更关键的是,冬天我们需要开暖风取暖。

燃油车可以利用发动机工作产生的余热来制暖,几乎不额外增加油耗。

但电动车没有发动机,制暖只能依靠电加热,无论是PTC加热器还是效率更高的热泵空调,本质上都是一个大功率的“电暖气”,一打开,电量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往下掉。

所以,冬季续航缩水,是电池本身性能下降和取暖设备高耗能双重因素叠加的结果。

当然,除了这些主要因素,车上的空调、座椅加热、方向盘加热、大尺寸中控屏幕播放视频、高品质音响等等,所有这些用电设备都在消耗着电池里宝贵的电能。

虽然单个设备功率不算特别高,但累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面对这些实实在在的挑战,汽车工程师们,特别是我们中国的工程师们,并没有坐视不管,而是拿出了很多富有智慧的解决方案。

比如针对冬季耗电问题,现在的很多国产车型都用上了热泵空调技术,它的原理就像把空调反过来用,从外界空气中“搬运”热量到车内,而不是单纯地用电发热,能效比传统PTC加热高出两到三倍,大大降低了冬季取暖的能耗。

电车续航500,实际不到400?内行人揭秘,原因在这-有驾

更有一些高端车型,开发了更先进的热管理系统,能够收集电机、电池和电控系统在工作时产生的废热,再把这些热量用来给电池保温或者为驾驶舱供暖,实现了能量的循环利用。

在电池技术本身,以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为代表的中国技术,不仅在安全性上做到了全球领先,在能量密度和低温性能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这些看得见的技术突破,正在一点点地把冬季续航的短板补齐,让我们国家的电动汽车产业在全球竞争中底气十足。

展望未来,技术的发展速度更是喜人。

目前,800V高压快充技术正在快速普及,它能让充电速度大幅提升,未来实现“充电五分钟,续航两三百公里”将不再是少数高端车型的专利。

而被誉为下一代动力电池终极方案的固态电池,也已经走出了实验室,能量密度更高、安全性更好的它,有望从根本上解决续航焦虑问题,让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轻松突破1000公里。

在现阶段,作为普通的消费者和车主,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更好地与我们的电动座驾和谐共处。

首先是在购车时就有一个理性的预期,根据自己的日常通勤距离和充电便利性来选择合适的续航版本,如果家里能安装充电桩,其实大部分标称四五百公里的车型已经完全足够满足日常使用,不必盲目追求超长续航带来的高昂购车成本。

其次是养成良好的用车习惯,比如冬天在车辆还连接着充电桩时,可以利用手机APP提前开启空调和电池预热,这样出发时车内和电池都达到了一个舒适的温度,而消耗的是电网的电,不是车上宝贵的续航电量。

最后是心态上的转变,电动汽车的补能方式与燃油车不同,它更像我们每天使用的手机,最理想的状态是养成回家就充电的习惯,让车辆每天都以接近满电的状态出发,这样一来,除非是跑长途,否则日常使用中基本不会有续航焦虑。

技术的发展需要过程,我们对新事物的适应也需要时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