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汽车方运舟被员工围堵讨薪

哪吒U Pro还在你小区门口跑网约车?哪吒S那溜背造型当初可是惊艳全场,现在却没人提了。而哪吒汽车的创始人方运舟,正被员工堵在新办公室门口讨薪。这画面,比任何一款新车发布都来得震撼。我翻遍了哪吒这几年的车型资料,从哪吒V到哪吒GT,每一款车的设计逻辑我都拆解过,可今天,最该被“拆解”的,不是车,而是这家曾经被寄予厚望的新势力,到底怎么走到这一步的?

说实话,看到视频里方运舟走进办公室、员工沉默站在门口的那一幕,我心里不是滋味。我试驾过哪吒U,那车底盘调得挺扎实,过减速带干脆利落,不像某些新势力一味追求“软绵绵”的舒适感。我当时还夸它“有料”,可现在想想,车做得再好,公司现金流断了,再好的悬挂也稳不住人心。

哪吒汽车曾是“性价比新势力”的代表。哪吒V,不到10万的起售价,续航400公里,内饰用料在同价位里算厚道。我开过朋友的哪吒V,中控那块大屏反应不算快,但胜在功能全,高德导航、语音控制都有,日常通勤完全够用。它没有特斯拉那种极简风,也没有蔚小理的“高级感”,但它像一辆“实在人开的车”——不装,能跑,省电。

后来哪吒S来了,定位中高端,20万级的轿跑,风阻系数0.25Cd,这数据放到现在也不差。我试驾时印象最深的是它的操控响应——电机出力线性,方向盘手感偏沉,有点德系车的味道。底盘支撑性比U系列强不少,过弯时侧倾控制得挺好。这说明哪吒的底盘调校团队是有真功夫的。可问题是,车是好车,但市场认不认?消费者买不买账?

我们来算笔账。哪吒S卖得最好的时候,月销也就三千多台。而同期的比亚迪汉,月销动辄两三万。差距在哪?品牌力。你可以说哪吒设计不差,三电技术也成熟,但消费者一想到“哪吒”,第一反应还是“那个便宜的网约车”。品牌形象一旦被锚定,往上走就难如登天。

哪吒汽车方运舟被员工围堵讨薪-有驾

再看哪吒GT,纯电小跑车,20万出头,双门四座,颜值确实能打。我试驾时,踩下电门那一瞬的推背感让人上头,0-100km/h官方数据是3.7秒,实测也就4秒出头,对于这个价位来说,性能没得黑。可问题是,谁会花20万买一辆哪吒品牌的跑车?年轻人想要个性,但更怕“开出去没人认识”。再酷的设计,也扛不住品牌认知的短板。

而如今,这些车还在路上跑,但造它们的公司,却陷入了危机。据Tech星球报道,哪吒汽车已被桐乡政府申请破产重组。5月底,上海总部LOGO被连夜拆除,新办公室开工第一天就遭遇员工讨薪。方运舟那句“一起在公司做过事,变成这样干吗”,听着心酸,但也透着无奈。员工反问“什么态度”,更是直击灵魂——当一家公司连工资都发不出,再动情的回忆都是苍白的。

有意思的是,有知情人士透露,有投资方想救哪吒,但条件是罢免方运舟。哪吒方面迅速否认,称“国资股东在和我们一起救公司”。还说“债转股方案没有KPI”,融资“一直没停过”。这些回应,听着像公关话术,但细品,也透露出一丝挣扎。“没有KPI的债转股”,是不是意味着没人真愿意接盘?“融资一直没停”,是不是意味着一直没到位?

我们再回头看看车。哪吒的三电系统,其实挺稳。电池用的是宁德时代或蜂巢能源,电机来自联合电子或哪吒自研,电控系统也成熟。哪吒U Pro的百公里电耗能做到13kWh左右,这在同级SUV里算优秀。我朋友那辆开了两年,电池衰减不到8%,日常通勤一周充一次电,省心。技术层面,哪吒真没掉链子。

可技术再好,也架不住战略失误。哪吒的渠道扩张太猛,2022年门店一度超过400家,但很多城市单店月销不足10台。烧钱开店,卖不出车,现金流自然紧张。再加上2023年价格战开打,比亚迪、特斯拉轮番降价,哪吒的性价比优势被稀释,销量不升反降。2024年上半年,哪吒月均销量不到5000台,行业排名一路下滑。

哪吒汽车方运舟被员工围堵讨薪-有驾

再看竞品。零跑,同样主打性价比,但背靠Stellantis,有国际资本输血;小鹏,技术积累深,有大众加持;蔚来,用户运营强,服务体系完善。哪吒呢?没有强力股东,没有核心技术壁垒,也没有独特的品牌故事。它像一个勤奋的中等生,作业写得认真,考试成绩却总差那么一口气。

有人说,哪吒败在太“务实”。不像蔚来搞用户社区,不像小鹏玩智能驾驶,哪吒就想着“造老百姓买得起的电动车”。这本没错,但问题在于,在新能源车从“工具”转向“智能终端”的时代,光务实不够,你还得会讲故事。消费者不仅要车,还要身份认同、科技感、未来感。哪吒给不了这些。

我试驾哪吒S时,它的L2级辅助驾驶表现中规中矩。车道保持能用,但变道时犹豫;自适应巡航跟车逻辑还行,但遇到加塞反应偏慢。比起小鹏NGP或华为ADS,差距明显。哪吒的智能化投入,显然不如“蔚小理”那么激进。这既是务实,也是保守。

现在,哪吒汽车走到十字路口。员工在讨薪,政府在介入,投资方在观望。方运舟还能不能“翻盘”?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一辆好车,不该诞生于一家风雨飘摇的公司。我们消费者买车,买的不仅是四个轮子,更是一份信任——对品牌的信任,对售后服务的信任,对三电质保的信任。

如果哪吒倒了,那些在路上跑的哪吒车主怎么办?电池坏了谁来换?软件系统谁来升级?OTA还能不能推?这些,才是比“创始人被堵门”更值得我们关心的问题。

所以,回到开头:哪吒汽车,到底怎么了?我的判断是——它输在了“只造车,不造品牌”。技术可以追赶,产品可以迭代,但品牌认知一旦落后,再快的电机也拉不回来。

哪吒汽车方运舟被员工围堵讨薪-有驾

最后,我想问问各位车友:

如果你现在要买一辆15万级的纯电SUV,你会考虑哪吒U+吗?还是更愿意多花几万,选比亚迪、零跑甚至二手特斯拉?

你觉得,一家车企,是该先“活下去”,还是先“讲好故事”?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我会一一回复。

哪吒汽车方运舟被员工围堵讨薪-有驾

(P.S. 上个月我去哪吒体验店看车,店员还在热情介绍新款,可店里连空调都舍不得开。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这车,开起来再稳,心里也踏实不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